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月里,喜迎收获,一年一度的浦江创新论坛也正是这样一场思想的盛宴。同往年不大相似之处是今年浦江论坛上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科技创新的指数:π指数、上海科创中心指数、中国区域科创评价报告、全球科学家"理想之城"调查报告,以及按照惯例我们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这是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自2010年以来的第九次发布,对亚太53个领先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华东科技》2013,(12):6-6
上期中,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13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这是继2010、2011、2012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公开发布后的第四次发布。今年的评价结果来看,虽然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东京、大阪和爱知分列第一、三、和七位。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10,(11):38-44
<正>●世界知识竞争力的区域总体变化我们用2003版的WKCI作为基准,对2003-2008年所有地区的知识竞争力指数进行计算,然后按它们的指数上升幅度排序(表2.1)。我们截取的是指数上升率大于10%的地区,共51个。  相似文献   

4.
2013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 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2013APKCI)是继2008APKCI、2009APKCI、2011APKCI、2012APKCI后第五次对亚太先进地区知识经济进行的综合衡量,它是亚太地区知识能量、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性的指数,同时也评估这些地区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及居民财富的程度。自2012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发布以来,世界各国仍然在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波动。在过去的一年内,各国经济总体上都有一定回升,但程度各不相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无疑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厘清了创新的重要性,而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十九大报告也为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临近尾声,《华东科技》再度发布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报告,上海的知识竞争力在142个地区位列第7位,跻身世界前列,比2016年的第25位和2008年国际竞争力中心最后一次评价的第110位有了大幅度提升。上海知识竞争力水平的稳步提升反映了上海建设全球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告是在国际竞争力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IC)的支持下,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Regional Development,CKCRD)以及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Asia and Pacific Unit,APU)共同完成的,这里公布的是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  相似文献   

7.
2011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本报告始终都贯穿了这样的思想,经济竞争力应该从知识的储备和投资角度来研究,特别是焦点应放在地区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即时传递,而不用考虑处于什么位置。这似乎说明在逻辑上地理因素在经济研究中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恰恰相反。当企业和个人工  相似文献   

8.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12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北京和上海知识竞争力上升迅速,其中北京比去年上升了12个位次,首次闯入前十名;上海则上升7个位次,列第11位。  相似文献   

9.
罗守贵 《华东科技》2011,(11):38-66
【写在前面的话】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 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APKCI;是亚太地区知识能量、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性的指数,同时也评估了这些地区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及居民财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本报告是在国际竞争力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IC)支持下,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Regional Development,CKCRD)以及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Asia and Pacific Unit,APU)共同完成的,这里公布的是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 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APKCI。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告是在国际竞争力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IC)的支持下,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Regional Development,CKCRD)以及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Asia and Pacific Unit,APU)共同完成的,这里公布的是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 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APKCI。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报告是在国际竞争力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IC)支持下,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Regional Development-CKCRD)以及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Asia and Pacific Unit-APU)共同完成的,这里公布的是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 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APKCI。2015APKCI是自2010年以来第6次对亚太先进地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告是在国际竞争力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IC)支持下,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Regional Development,CKCRD)以及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Asia and Pacific Unit,APU)共同完成的,这里公布的是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 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APKCI。2017APKCI是自2010年以来第8次对亚太先进地区知识经济进行的综合衡量,它是亚太地区知识能量、能力及可持  相似文献   

14.
《杭州科技》2008,(4):4-5
英国百科全书对"指数"下了定义:指数是用来测定一个变量对一个特定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形成了国际公认的创新度量标准,譬如美国硅谷创新指数、欧盟创新调查及世界城市知识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2014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2014APKCI”)是自2010年首次发布后连续第五次对亚太先进地区知识经济进行的综合衡量,它是亚太地区知识能量、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性的指数,同时也评估了这些地区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及居民财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按知识竞争力指数给全球城市排名,上海名列第119位,名列第一的旧金山拿了259分,上海只有17.5分。面对资源短缺、比较优势衰减、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上海必须向知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在逐步从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知识经济从二十年前的初露端倪到今天已成为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竞争的主要生产方式。二战以后的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较具活力的地区,自2010年以来,2019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第10次对亚太地区知识经济进行综合衡量,它既评估了这些地区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及居民财富的程度,同时也为这一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勾勒出了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上海坚持以大科技理念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前瞻布局抢抓发展机遇。目前,据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发布的上海在33个亚太城市和地区中知识竞争力指数位列第8。聚焦创新,前瞻布局,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一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制订了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办法及实施方案。二是强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重新定义的RCA指数这一竞争力评价指标,对行业加工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禀赋、技术创新能力、外商直接投资、运输成本、主要贸易合作国经济总量、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影响我国机械设备行业加工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回归分析,验证了这些因素对于机械设备行业加工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评价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创新的理解不断深化以及新的创新分类的出现,创新评价愈益引起学界的关注。通过对国际上出现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全球综合创新指数"和"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等创新评价指数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些许分析,通过对这些评价指数的了解而更为准确地认识我国在创建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