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铀矿山放射性污染物治理需要,根据物联网技术的优良性能,结合铀矿山通风降氡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铀矿山通风降氡监测控制系统,并构建了氡析出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模型。通过实时监控及预警,对风机发布远程调控指令,改变井下风量、风压、风流以达到降氡目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实现铀矿山氡安全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2.
依据W-F定律,将氡析出率等9个铀矿山环境评价因子的国家标准值从0到限值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然后引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铀矿山辐射环境评价模型.选取了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铀矿山为评价对象,对模型中所涉及的9个铀矿山环境评价因子进行了实地监测.将监测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并依据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依据计算结果来判定评价对象所属的级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浸采铀矿山的退役,特别是应现代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地下水修复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制定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法规,采用哪种修复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环境保护部门和项目执行者。本研究针对酸法浸出矿山特点,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法规的制定原则,并实践了地下水修复综合技术、自然净化、迁移净化、冲洗、弱酸浸出等方法,并在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总结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现场试验和退役矿山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影响地下水修复的矿床自然条件、地下水质量和用途、修复技术、修复费用和时间等因素,给出了推荐的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建立虚拟现实系统首要的和关键性的问题——建模技术,需要根据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建模方式。真实性的模型数据量相当大,如何减少模型的数据量成为虚拟现实系统的又一难题,因此,建立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成为虚拟现实系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虚拟现实建模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3D虚拟矿山静态建模方法,并运用3ds Max建立了虚拟矿山三维静态模型,包括井下巷道和井上建筑等三维实体建模,取得了较好的初步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浸采铀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浸采铀工作中,无论是采用酸法浸出还是碱法浸出,都对地下水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绿色矿山""和谐矿山"概念的提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物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在介绍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的实时监测与污染范围确定方法研究现状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方法,如净化法、沉淀处理法、吸附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及膜处理技术等,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地质调查,深入了解相山矿田含矿断裂构造特征,选取成矿差异较大的邹家山和云际铀矿床的含矿断裂构造进行研究探讨,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发现邹家山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钛铀矿、钍铀石、铀石;云际矿床铀矿物主要为:钛铀矿、铀石。对两个铀矿床同种主要铀矿物微区进行化学分析及对比,发现除U含量有起伏外,Ca、Fe、Zr的含量,邹家山矿床均低于云际矿床;受邹石断裂控制的铀矿床铀矿物中U与Zr含量成负相关,而受火山颈东部北东向断裂控制的铀矿床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某铀矿山独立矿区Ⅲ~#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铀矿山现采区铀资源的开发已接近尾声,开采该矿山独立矿区的III#铀矿体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根据该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经验类比法,对适合于开采该矿体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采矿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现行的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竣工验收标准的基础之上,引入了TOPSIS方法对铀矿山进行辐射环境质量分级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论分为优、良、合格、差、极差等5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定的3个(1,2,3号)铀矿山和对照点评价结果分别为:优、合格、优、优.这些评价结论可以作为环保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考核或者监督铀矿山辐...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实施对采空区的控制和安全管理,需要准确掌握矿山采空区的体积、空间三维形态和实际边界。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获取采空区表面点云数据,结合矿山采空区自身空间几何特点,提出伪极点-Crust建模算法。其基本思路为:在三维Delaunay三角剖分的基础上,给出伪极点的概念,以伪极点代替传统Crust算法中的极点,减小数据存储量;同时结合奇异四面体判别准则,确保采空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使用模型内外检测算法和伪极点-Crust图抽取算法,建立采空区三维模型。用VC++实现该算法,对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采空区建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建模快速,结果准确;该算法同样适用于实测巷道建模、采场验收、计算机几何造型、逆向工程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矿山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研究理论,选用VR-Platform虚拟软件平台结合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建立数字矿山仿真系统。经过收集资料,将矿山数字高程模型(DEM)导入3ds Max中进行三维仿真建模、纹理贴图、烘焙处理及灯光设置等,然后将烘焙好的模型导入VR-Platform虚拟现实软件平台进行后期加工与处理,最终实现数字矿山的多层次、多功能、多阶段综合性仿真系统服务平台。该平台对矿山的发展建设、决策部署、信息管理、科学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内生矿产成矿带东段。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铀矿化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浆演化,主要含铀建造包括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和上泥盆世牦牛山组,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期岩浆活动,北西向断裂带控制地层、岩体及铀矿化展布等铀成矿条件,认为研究区铀矿化受含铀建造、北西向断裂带及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控制,进而探讨了柴达木东北缘铀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万宁  冯梅 《太原科技》2007,(1):70-72
介绍了虚拟现实中三维建模的常用方法、常用工具,并对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建模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地浸采铀矿山设计的采区浸出率偏低。为使矿山设计采区浸出率更结合生产实际,讨论了我国地浸采铀矿山现行设计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和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系数确定方法。实践证明,与常规开采相比,地浸采铀工艺在提高采区浸出率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剖面上实际浸出范围常大于设计的几何范围,采区外围矿化资源得到回收;采区关闭期间,部分抽出井的持续运行进一步增大了浸出率;地下水治理的过程中促使采区浸出率在原生产基础上再增大10%以上。多个矿山退役采区和生产采区的实际状态说明,提高我国地浸采铀矿山采区设计浸出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的农业虚拟现实环境仍然以静态几何模型为主,具有真实物理意义并符合真实环境物理规则的动态模型和交互模式仍然没有普及。基于物理的模型和仿真方法具有机理上的优势,能够在自然环境包括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场景的动态建模与真实感交互方面增强虚拟交互的真实感和互动体验的沉浸感。本文阐述了基于物理的建模方法本质和意义,总结了农业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物理建模和仿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于物理方法在植物形态学、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力学以及环境物理场建模与仿真方面的应用原理和基本方法,并探讨了物理模型和仿真方法在农业虚拟现实乃至农业信息化中的潜在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稀土矿早已被中国列为限制性开采矿产,随着高新产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稀土资源供给短缺,解决短缺问题迫在眉睫。在相山铀矿田早就发现了重稀土与铀呈正相关的现象,但未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研究以邹家山铀矿床和横涧铀矿床为例介绍相山铀矿田重稀土元素特征,探讨富集原因。  相似文献   

17.
硼铁矿高炉冶炼过程中铀的物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铁矿中含有微量铀,采用液态核乳胶照相,铀的价态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手段,测定了矿石中的铀以晶质铀矿物形成存在。矿石经高炉冶炼大部分UO3被还原成UO2在渣中富集,渣中的铀仍以晶质铀矿物形式存在。铀与其它矿物镶嵌关系及颗粒度大小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铀矿堆浸生产中矿堆不同高度上的铀金属浸出存在的延迟现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柱浸试验研究铀矿浸出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的规律。理论分析将铀矿浸出试验柱沿柱高划分为若干个高度足够小且相等的单元体,使其中单个铀矿石颗粒的浸出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扩散控制系统模型,且任意1个单元体内所有铀矿石颗粒反应均匀,不存在延迟现象,进而以1个单元体为目标,根据溶浸剂质量守恒原理,并考虑初始溶浸剂浓度的变化,建立铀矿浸出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的数学模型。采用颗粒半径为2.5 mm的铀矿石进行串联柱浸试验。然后,采用数学模型对柱浸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柱浸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率存在较大差别,且模型计算值与柱浸试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铀矿浸出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的延迟规律,可为预测铀矿堆浸不同高度上的浸出率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实验室。实验室围绕核资源与环境的有关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有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即:"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核资源勘查方法与技术"、"铀矿采冶与矿山环境"、"核废物处理与地质处置"。方向一:"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生与外生铀矿的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20.
除用于找矿目的进行的(天然与合成)沥青铀矿形成条件研究外,用于含铀废液处理的沥青铀矿形成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从含铀废液处理的需要出发,借鉴了沥青铀矿形成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低温物理化学条件下类硝酸铀酰溶液的废液体系中沥青铀矿的形成及其产物的特点,为含铀废液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实验表明:在硝酸铀酰溶液(代替含铀废液)体系中,酸性、还原条件下有利于沥青铀矿的形成;在较低温度下,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形成沥青铀矿;在较高温度下,在酸性、弱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沥青铀矿。温度越高,Eh值越低,沥青铀矿形成的速率越快。形成的沥青铀矿的主要化学成分是UO2、UO3,晶胞参数在0.540 6~0.543 9nm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其沥青铀矿中的铀含量越高、结晶度越好、晶胞参数越大。形成的沥青铀矿集合体多以球粒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