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Co24+离子1s2nd(3≤n≤9)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在考虑了一阶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估算了高阶相对论修正和QED修正对能量的影响,计算了该离子1s2nd态的电离能、激发能和精细结构,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与量子亏损理论结合,实现了对Co24+离子任意高激发态(n≥10)的能量的可靠预言.  相似文献   

2.
计算了类锂钒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的贡献。用在FCPC中确定的波函数,计算了类锂钒离子1s2nd-1s2nf(n≤9)跃迁的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3.
Ti^19+离子的能量和量子亏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电子动能的相对论修正,Darwin项,电子-电子接触项以及轨道-轨道相互作用)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和激发能的贡献。在用FCPC方法得到的Ti^19+离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为依据,计算了这两个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将得到的量子数亏损作为输入,根据Rydberg公式又实现了对任意高激发态的能量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4.
类铍原子1s22snp组态的非相对论能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对角和法则,导出了铍原子和类铍离子1s22snp组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电子间交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具体计算了类铍离子1s22snp(n=2-6, Z=4-8)组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5.
铝原子和类铝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对角和法则,导出了铝原子和类铝离子(Z=13-18)基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非相对论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均小于0.3%.  相似文献   

6.
刘鑫 《科技信息》2010,(2):102-102
计算了类锂钒离子的1s2n(ll=d,f;n≤9)组态的能级结构。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Ritz变分法确定,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用微扰论计算;量子电动力学修正用有效核电荷数方法计算。为了得到高精度的理论结果,还考虑了离子实修正和高角动量分波对能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鑫 《科技信息》2009,(34):111-112
应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的1s2n(ll=d,f;n≤9)组态的能级结构和波函数。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Ritz变分法确定,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用微扰论计算;量子电动力学修正用有效核电荷数方法计算。为了得到高精度的理论结果,还考虑了离子实修正和高角动量分波对能量的贡献。在能级精细结构的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还计及自旋-其它轨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导出了类硼离子基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变分法计算出类硼离子基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值;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类硼离子基态能量相对论修正项(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项、单体和双体达尔文修正项、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项)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类硼体系(Z=5~8)基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氮原子和类氮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角和法则,导出了氮原子和类氮离子(Z=7-12)基态(电子组态为1s22s2p3)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均小于0.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构造了高离化Kr~(33+)离子1s~2 nl(l=p,d,f)态的波函数,并利用构造好的波函数,计算了Rydberg系列激发态的精细结构劈裂.为了得到高精度的计算结果,考虑了高阶相对论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精细结构劈裂的贡献,得到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其他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Co24+离子1s22s和1s2np(n≤9)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得到的1s22s和1s22p态的结果与Yan等人的高精度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在计算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价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在类氢近似下,估算了对能量的高阶相对论修正和量子电动力学修正,计算了该离子1s22s-1s2np的跃迁能,波长和在3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与量子亏损理论结合,将对该离子能量和振子强度的理论预言准确地外推到包括连续态的整个能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前提下,研究了地球形状对人造卫星运动的影响。用平均根数法求得了卫星的相对论摄动运动方程在地球形状摄动下的一阶长期摄动和一阶短周期摄动解,并将结果与非相对论摄动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法构造了类锂等电子序列(Z=31~40)2p态的波函数,通过变分法计算了体系非相对论能量,然后根据一阶微扰理论,对非相对论能量进行了电子动能项〈H1〉、达尔文项〈H2〉、电子-电子接触项〈H3〉和轨道-轨道作用项〈H4〉的一阶相对论修正.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体系能量的高精度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其他的理论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相对论多体微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相对论屏蔽理论计算等电子序列离子基组态能量的方法.用该方法和作者设计的FORTRAN程序,对BⅠ(Z=5~60)等电子序列离子的基组态能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十分接近,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相对论理论框架下, 通过细致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 计算了Uub(Z = 112)和Hg(Z = 80)原子的激发态结构、共振吸收振子强度及其一价和二价离子的基态. 通过与同族Hg元素的比较, 进一步分析了相对论效应和电子关联效应对Uub元素的价轨道性质、激发态结构及一价和二价离子的基态的影响, 并预言了Uub元素的两个可能被实验观测到的共振态的能级位置和吸收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FAC程序包研究了类锶W36+离子的DR过程。这是对复杂结构基组态为[Zn]4p64d2离子首次采用详细的从能级到能级的从头计算。考察了不同通道对DR速率系数的影响,详细计算了[Zn]4p54d3nln’l’和[Zn]4p64d1nln’l’(n=4,5,6, n’24, l’12)所有内壳层激发的所有能级的DR速率系数。计算中特别关注了辐射跃迁到可自电离态及可能的级联退激(DAC)的贡献,并考虑了非共振稳态和共振稳态跃迁(NRS+RS)对DR速率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大,DAC效应的贡献越来越重要,在650eV处DAC效应的贡献为11.67%,并且考虑DAC效应的DR速率系数的计算值与考虑RS+NRS效应的计算值相差4.53%。在50000eV处,DAC效应的贡献达到最大为19.34%,与RS+NRS效应的计算值相差5.03%。  相似文献   

17.
以对角和不变法则为基础,导出了硼原子(含类硼离子)激发态(电子组态为(1s)2(2p)34)S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变分法计算出硼原子激发态4(S)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类硼体系(Z=5~8)激发态4(S)态的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误差小于0.6%。  相似文献   

18.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Sc18+ 离子1s22s和1s22p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在计算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价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在类氢近似下,估算了QED和高阶相对论效应对能量的修正,计算了该离子1s22s-1s22p的跃迁能、波长、在3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以及1s22p态的精细结构.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用全实加关联 (FCPC)方法计算锂原子的高角动量激发态 1s2 nl (l =4,5 )的能量及其精细结构 .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 Ritz变分法确定 ;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用微扰论计算 ;在能级精细结构的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自旋 轨道相互作用还计及自旋 其他轨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重相对论(DSR)是描述平直时空中的量子引力的一个有效模型.当试图将该模型纳入到弯曲时空中考虑时,一种被称为"彩虹引力"的理论可帮助实现这一推广,此时背景时空依赖于探测粒子的能量.事实上受粒子能量影响的度规的形式依赖于正交系的选取.本文主要考虑了自由落体参考系下的彩虹静态柱对称黑洞(彩虹黑弦).得到了取一阶近似的彩虹黑弦的霍金温度和熵,这种修正来源于考虑的彩虹引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