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20尾随机平均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25℃水温下每天饱足投喂1次;其中训练组实验鱼持续2周进行强度为每天2次的力竭运动训练;随后分别测量实验鱼力竭运动后的耗氧率并计算过量耗氧(EPOC);待力竭运动恢复8 h后再分别取样测量肌乳酸、肝乳酸的含量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柠檬酸合成酶(CS)的活性。研究发现,力竭运动训练组与对照组的EPOC分别为(166.2±7.2)、(108.0±6.2)mg.kg-1,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乳酸含量分别是(17.4±0.8)、(25.4±1.7)μmol.g-1,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实验鱼的肝乳酸含量、LDH和CS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力竭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锦鲫幼鱼的无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可能与乳酸清除速率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增强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化学增强催化(EPOC)通过电化学方式可在线控制化学反应进程,施加较小的电流或电势可以引起催化反应速率、产物产率或选择性有显著的变化,是近30年来电化学领域最令人激动的发现,对催化和电化学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综述EPOC机理、研究应用进展,建议进一步研究EPOC的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了EPOC型燃料电池堆反应器(MEPR),探索其传递特性、调控机制,有望获得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成果。随着燃料电池的发展,催化膜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催化效率将显著提高,这种新型反应器最终将能满足工业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将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20尾随机平均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25℃水温下每天饱足投喂1次;其中训练组实验鱼持续2周进行强度为每天2次的力竭运动训练;随后分别测量实验鱼力竭运动后的耗氧率并计算过量耗氧(EPOC);待力竭运动恢复8h后再分别取样测量肌乳酸、肝乳酸的含量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短期饥饿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自发运动和力竭运动后代谢(EPOC)影响。【方法】在(25±1) ℃条件下将体质量为(13.34±0.32) g、体长为(8.92±0.07) cm的40尾大小相似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平均分为持续正常饲喂饵料的对照组和持续禁食14 d的饥饿组,并测定实验鱼的自发运动指标及EPOC相关参数。【结果】1) 饥饿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体质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运动平均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总距离和运动时间百分比方面,饥饿组均高于对照组,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饥饿组运动前代谢率和运动后代谢峰值均较对照组的这两项指标更低,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饥饿组与对照组的峰值时间、代谢率增量、过量耗氧和恢复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大口黑鲈幼鱼在短期饥饿后主要通过增加运动时间来提高自身自发运动水平,并采用下调有氧运动代谢和维持无氧运动代谢的策略应对短期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5.
体重对大鳍鳠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为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在25℃条件下对体重范围分别为低于20g、20~30g、30~50g和高于50g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实验鱼单位体重的静止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2.44、2.25、2.05和1.71mg&#183;min^-1&#183;kg^-1;力竭运动后实验鱼耗氧率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到一稳定水平;其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峰值出现时间随体重的上升而后延,分别为1.31、1.53、1.89和4.50min;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峰值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12.36、11.07、10.27和7.20mg&#183;min^-1&#183;kg^-1,该数值分别为处理前的5.36、5.04、5.23和4.22倍;各体重组耗氧率下降到稳定水平的时间分别为20、20、25和20min,在此时间段高于静止耗氧率水平的耗氧量分别为69.25、64.89、62.15和49.07mg。研究表明大鳍鳠无氧代谢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间间隔重复力竭运动对南方鲇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考察我国特有暖水性伏击取食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重复运动能力,检验力竭运动后的恢复状态是否对下一次力竭运动代谢恢复过程产生影响.实验仪器采用自制流水式呼吸仪(专利号ZL 200520010481.0);南方鲇幼鱼选用体重为17.64~48.21 g,n=40;在(25.0±1.0)℃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时间间隔即10 min重复3次、30 min重复2次和24 h重复2次条件下,重复力竭性运动(驱赶至力竭)后南方鲇幼鱼的耗氧率(Vo2)恢复过程.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方鲇幼鱼静止耗氧率(Vo2rest)为(2.39±0.13)~(2.83±0.31)mg·min-1·kg-1,耗氧率峰值(Vo2peak)为(8.36±0.26)~(10.39±0.44)mg·min-1 ·kg-1,运动后过量耗氧(EPOC)总量为(66.31±6.37)~(88.89±4.61)mg·kg-1.力竭运动后20~30 min耗氧率可达一稳定状态,经24 h恢复回落到运动前水平.无论间隔时间长短,各处理组第二次力竭运动均导致恢复速率的显著增加(p<0.05),但耗氧峰值和恢复过程的过量耗氧没有显著变化.研究提示力竭性运动能诱导出南方鲇幼鱼的最大耗氧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鱼类游泳运动的生理机制和功率适应对策,在25℃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力竭后过量耗氧值(EPOC)进行测定并对功率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中华倒刺鲃的耗氧率(MO2)显著上升(p<0.05),其幂函数和指数回归方程分别为:MO2=222.97+0.148U2.204(R2=0.894,n=61,p<0.01)和MO2=167.00e0.036U(R2=0.895,n=61,p<0.01);力竭运动后耗氧率显著上升并立即达到峰值(MO2peak),然后迅速回落到平稳状态(p<0.05),进入慢速氧债偿还期,其负指数回归方程为:MO2=280.99+984.35e-0.193 T(R2=0.907,n=140,p<0.01)。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是一种有氧代谢能力较强而无氧运动能力较弱的鱼,它的活跃代谢(MO2active)与EPOC峰值(MO2peak)相当,这应与该鱼较低的营养等级、自由觅食方式及活跃的生态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运动可引起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变化,使机体发生免疫功能的改变.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方式对人体的白细胞、免疫球蛋白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的个体对相同的运动刺激产生的应激改变也不尽相同.现有研究提示,长期、规律而又适宜的运动有助于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向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方向改变,过度运动、运动不足或急性运动则容易导致运动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1、认为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核运动、基本粒子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2、讨论了非生物界中吸引和排斥的物理本质.3、指出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生物化学吸引和排斥作用.4、提出把吸引和排斥看成是自然界一切运动的共同矛盾.  相似文献   

10.
给出伪辛空间的概念,论述伪辛空间中的运动.描述运动的特点,阐述运动的合成、表现形式以及运动阵的生成与分解,与此同时,也给出了运动阵生成的方法.最后得出伪辛空间中的运动可表示为两个运动的乘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研究学生运动参与、运动享受及自我知觉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运动活跃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84%和63%,运动享受程度比例为87%和63%;运动活跃男生具有正向的运动能力、身体外貌和自我价值知觉,运动活跃女生具有正向的运动能力知觉但身体外貌和自我价值知觉为负向,运动不活跃男女生则具有消极的运动能力、身体外貌和自我价值知觉.可见,女生的运动参与不活跃,其自我知觉比男生消极.此外运动参与、运动享受与自我知觉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田径运动中的跳跃运动技术,对鞭打运动、碰撞运动、平衡运动、抛体运动等生物力学概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田径运动训练与教学中,合理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改进和完善技术动作,优化运动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训练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线粒体的生物功能.线粒体合成ATP是人体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线粒体的功能历来受到运动科学界的重视.研究发现,运动科学中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均涉及线粒体的生物功能,包括运动中机体的疲劳发生、能量供应及其调控、运动适应以及运动中的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14.
可变运动副作为变拓扑机构改变拓扑结构的关键所在,其结构设计是变拓扑机构构型综合的难点.基于可变运动副拓扑变化方式的研究,构建可变运动副设计目录,用于可变运动副的结构设计.分别针对可变运动副的改变轴线方位、改变数目和改变类型等三类拓扑变化过程,分析可变运动副的约束变化特征,并采用运动副约束函数的算术运算进行描述.在归纳设计可变运动副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对可变运动副拓扑变化方式、约束变化特征和对应结构等设计信息进行分类和汇编,构建可变运动副设计目录.应用实例表明,采用可变运动副设计目录,能快速有效地设计可变运动副结构,为含可变运动副的变拓扑机构构型综合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运动块及关键帧的人体动作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动作识别,需要提取能够充分表征动作的运动、时间、空间及形状信息的特征.本文首先从动作的运动特性出发,采用基于图聚类的方法对人体的运动区域进行分割,并通过计算运动块的熵值选出由运动方向一致的运动点构成的运动块.通过建立混合高斯模型对运动块的时空三维位置及运动方向进行特征表示,得到运动描述符.同时,通过比较前后帧中运动块的变化提取关键帧,然后基于词袋框架进一步筛选关键帧,并采用梯度直方图对动作的形状信息进行特征表示,得到形状描述符.通过线性组合运动描述符及形状描述符,得到充分包含动作的运动、时间、空间及形状信息的联合描述符,并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动作识别.该算法在KTH和UCF运动数据集上较当前方法取得更好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被动伸展与抗阻功能相结合的运动,是一种综合了医疗体育的3种康复运动(被动运动、伸展运动、抗阻运动)特点的运动,不仅对运动创伤有康复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预防运动创伤、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能对人体许多部位进行专项功能训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它具有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内涵.吸纳了太极拳运动"以柔克刚、引进合出"等特点.太极柔力球运动符合运动人体科学原理,借鉴了羽毛球、网球等现代小球运动的运动方式,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虎纹捕鸟蛛运动反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运动反力的测定将揭示动物运动过程的力学规律、启发仿生机器人控制设计.用三维力传感器测定虎纹捕鸟蛛水平运动时的三维运动反力,高速摄像分析虎纹捕鸟蛛各步足的功能.结果表明蜘蛛前足支撑相和摆动相不连续,运动方向受到的力始终和运动方向相反,起探测和辅助支撑作用.后足受到的力最大,方向始终和运动方向相同,起主要驱动作用. 中间两对足受到的力在支撑相前段与运动方向相反,在支撑相后段与运动方向相同,但侧向力最大,对稳定运动贡献较大.运动中,法向反力显著大于侧向和运动方向的反力,各步足的支撑角变化不大,均在60°-70°间.上述结果表明了蜘蛛运动中各步足力学功能的差异,为启发机器人结构设计、步态规划和控制规律提供了仿生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竞技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兴起,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体育层面.在分析影响残疾人竞技运动成绩的心理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我国残疾人运动的基本规律,以运动心理学为基础,对残疾人竞技运动进行了系统测试.研究表明:运用运动心理学指导残疾人进行心理认知规律、心理技能、心理状态、焦虑释放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能够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提高其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人体科学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多门主干课程,是实验性课程,其建设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本内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严谨的作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改革从当代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国内外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现状、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思考四方面加以阐述,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