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应用"成矿地质体"理论,初步厘定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体,并讨论了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晚阶段至燕山晚期补充侵入的花岗岩小岩体和酸性、中基性岩墙(脉),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在时间一致、空间上相伴,并在铀成矿过程中提供热源和矿化剂。通过成矿地质体的厘定,对下一步找矿,尤其是寻找绢英岩化类型的富大铀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达亮矿床位于与上覆丹洲群呈不整合接触的四堡群,桂北四堡期花岗岩体西南侧的岩体内外接触带中。这一时期地幔源区处于异常热诱发地壳深熔状态,随后的岩浆活动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裂谷阶段,对应于当时全球罗迪尼亚超大陆发生的聚合与裂解强烈构造热事件。该矿床铀矿化类型既有硅化带-沥青铀矿型,又有绿泥石-沥青铀矿型和碱交代型。铀矿化经混合岩化和碱交代达到预富集,并具高铀含量背景,是华南唯一海西期的铀成矿。岩体边缘相富含电气石,云英岩、绢英岩中高温蚀变发育;绢英岩与铀矿化关系密切,云英岩局部有黄玉与铜、锡矿化关系密切。矿床蚀变分带存在"上酸性下碱性",多种矿化存在"上氧化,下还原;上富铀矿化;下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的规律。铀矿化大体属"中部-矿根相",铜、锡金属硫化物矿化为"顶盖相",是一个多矿种并具远景的综合矿床。  相似文献   

3.
对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铀矿化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冷湖地区有较好的铀矿化,认为铀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并指出了该地区的铀矿化带.  相似文献   

4.
基于前人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本单位在芙蓉地区历史铀矿勘探资料,归纳分析该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其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表明,芙蓉地区隶属于雪峰山-摩天岭铀成矿带雪峰山铀成矿亚带;发育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黑色岩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砂岩等富铀岩石组合,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富铀层位;该区印支晚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趋向于钾质富集、白云母化较发育,岩体铀含量高;存在大规模的基底断裂构造,具有控岩、控盆和控矿作用,构造活动持续较长时间、具多方向性,低序次低级别构造发育;以往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探明了一些铀矿产,发现了大量铀矿化(异常)点带,放射性物探和水化学异常发育。该地区与鹿井铀矿田在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条件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大兴安岭中段的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境外邻区斯特列措夫铀矿田与区内典型铀矿点成矿特征,认为区内铀找矿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内带"交点"型,北东向大兴安岭主脊—林西、板房沟防火站—哈玛尔、牦牛沟公社—哈拉哈乌拉深大断裂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位于深大断裂交汇区的中生代火山塌陷盆地内的酸性火山岩系、次火山岩体或早侏罗世花岗岩体中的暗色岩墙脉体发育部位为铀成矿有利部位,南木、东沟营盆地是铀成矿最具远景的盆地。  相似文献   

6.
魏炳安 《甘肃科技》2009,25(2):31-34
中川岩体位于甘肃省礼县西北,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岩体是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与铀成矿关系较密切。在中川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铀矿床(点)呈半环状展布,构成了中川铀矿田;岩体内外带的铀矿化与花岗岩有关,控矿因素多种多样;而能构成工业铀矿化的矿化类型以铀-硅质脉型与铀-粘土型的迭加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铌钛铀矿和钍石,主要呈脉状或星点状,与金红石、锆石、赤铁矿等矿物共生。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多次活化提供了动力和热液,不整合面、断裂和构造破碎带等薄弱的位置,是热液流动的优良通道,为成矿热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探讨四川若尔盖铀矿田铀的成矿地质条件,为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若尔盖铀矿田主要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富铀沉积建造、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富铀岩体、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砂砾岩盆地、有利的岩石组合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若尔盖铀矿田西部矿带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条件,表明若尔盖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查查香卡铀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滩间山群绿片岩相强烈变形岩石中,受北西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矿化岩石中穿插大量肉红色钾长石脉,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等近矿蚀变发育。岩、矿石主量元素分析表明铀矿化过程中Mg O,K2O,Fe2O3含量增高,Si O2含量减少。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轻稀土富集,负铕异常明显。结合该矿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详细阐述了铀成矿地质特征,指出韧-脆性剪切带、滩间山群变质岩系、中酸性岩(脉)体"三位一体"成矿机制,构成该铀矿的三大主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0.
均田矿床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中段,马岭复式岩体北端。通过系统阐述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特征,梳理近年来的勘查找矿成果,对矿床铀成矿作用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围绕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构造及中基性岩脉与成矿的关系,初步形成了矿床的铀成矿模式。认为在寻找现有花岗岩外带型铀矿的同时,岩体内部隐伏断裂及中基性岩脉发育处可作为矿床进一步勘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华南铀矿田的主要成矿类型,"交点型"和"硅化带型"矿化及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庄矿田为例,通过岩石磁学对比研究,发现"交点型"矿床在围岩向矿心过渡中,磁性矿物特征呈系统性变化。即磁铁矿颗粒变小,并部分转化为黄铁矿和赤铁矿,矫顽力和Koenigsberger比值增加。"硅化带型"矿床由围岩到矿心磁化强度降低幅度较小,矿心铁磁矿物为赤铁矿和细粒磁铁矿。同时"交点型"矿床Koenigsberger比值较高,磁性区分度较大,可通过磁法勘探有效识别。研究厘定了华南典型成矿类型的磁性特征,探讨了以磁性特征变化作为成矿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性,并为开展精细磁法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祁漫塔格铀成矿带为青海省一类铀成矿带,但该成矿带的铀矿找矿受投入工作少、研究程度低等因素影响,找矿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新一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开展,通过近几年的野外工作,在该成矿带中东段乌兰乌珠尔地区发现了2处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点。文章试从该区铀矿化特征及产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乌兰乌珠尔地区铀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区花岗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空间大,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粤北下庄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第二亚带中段的大东山—贵东花岗岩带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集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含矿岩性、控矿断裂以及放射性物化探等资料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来钻探成果,表明白水寨地区铀矿化严格受蚀变碎裂岩带及其上、下盘附近的蚀变碎裂花岗岩,以及花岗岩小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认为区内岩浆活动多期多阶段、富铀热液活动多期次、含矿断裂构造带发育和围岩蚀变强烈,具备了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是下庄矿田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潜力较大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南方硬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开展了多年,前人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由于受仪器设备较落后及技术手段不足的局限性,前人所找矿体均为中浅部矿体,于是应用适当的物探方法查找深部隐伏铀矿体成为未来的主要找矿方向;南方硬岩型铀矿体大多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及硅化破碎带控制,矿化蚀变发育,铀矿体所处地电异常环境呈现出低阻高极化或高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大功率激电测深通过测量各测点由浅至深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综合分析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断面图,查找深部有利铀成矿地电异常环境,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明月峰矿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重要的铜、铅、锌、金、锡、钨、铀等多金属成矿带,有利岩性组合被抽拉拾升的浅变质岩隆起区:隆起区内花岗质岩体接触变质晕发育:深大断裂构造活动为区内铀矿化富集准备了有利的构造环境;明月峰地区位于成矿有利的大地构造位置,富铀岩体与富铀地层接触部位,区内构造发育,铀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区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带——滇西腾冲地块新生代盆地群,目前正在实施的新一轮调查已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龙川江盆地南部钻探发现新的工业矿体,为成矿机制研究和探索勘查方向提供了宝贵素材。鉴于滇西成矿带特殊的"构造-赋铀岩相-成矿驱动"特征,开展矿体铀赋存状态研究,对于追溯铀源区、重建叠加成矿过程、建立找矿标志和矿床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报道鲜见。本文利用ICP-MS、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和高分辨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龙川江盆地南部团田地区最新钻获的矿体岩心开展铀赋存状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铀矿物以铀石为主,存在铀钍石、独居石等含铀矿物。铀矿物主要以微细粒侵染状赋存于填隙物处、吸附于碎屑矿物表面,少数以铀石微粒集合体形式赋存于蚀变黑云母、石英等矿物颗粒的裂隙中。面扫描影像显示出矿化段铀元素与钍、稀土元素钇具有正相关的分布特征,指示龙川江盆地团田地区砂岩型铀矿体物源区岩石Th、稀土元素Y含量可能具有较高本底值,对于追索物源区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龙川江盆地铀源供给存在多源性、多期性可能。  相似文献   

17.
该区位于桐柏—大别山褶皱带东部,分布着丰富的铀矿产资源。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且蚀变强弱与矿化强度有关。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硅化破碎带及蚀变花岗碎裂岩、角砾岩等构造岩中;同时在构造带上下盘或接触带中也见有不同程度的铀矿化;蚀变愈强矿化愈好。  相似文献   

18.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的铀矿体主要赋存在6009号硅化断裂带及其上盘次级构造带内,铀矿化以硅化带型为主,铀矿体产状陡倾;由钻探工程揭露,新发现的缓倾斜铀矿体位于6009号硅化断裂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带的交汇区域,且具有较好的连续性,铀矿体产状缓倾,产状55°~ 65°NW∠17°~25°,矿体严格受平缓断裂控制,呈多层状分...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铀矿化及异常的详细解剖、总结及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铀矿化类型,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铀成矿的关系。将区内铀矿化划分为白音高老型(火山岩型)和花岗斑岩型(次火山斑岩型)两种类型;中晚侏罗世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铀源和热源,早白垩世是铀矿化形成的主要时期,早期的火山事件与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事件应是同一期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产物。小尖山地区的主要含矿层为白音高老组的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角砾熔岩及鱼脊山岩体晚期的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型铀矿化受断裂-火山构造及潜火山岩控制,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与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新井铀矿点是北大山地区已发现的重要铀矿点之一。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新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含铀建造、区域构造、围岩蚀变、矿体及矿石特征等,认为铀矿化位于断裂构造交叉部位的地层弧形拐弯地段,多期次、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对铀成矿有利;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在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上矿化显示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呈多期次产出,铀偏向于最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酸性伟晶状花岗岩中富集成矿,多期、多次性岩浆活动对铀成矿有利;区内后期热液蚀变改造类型多样,蚀变较强部位铀矿化显示好。综合分析认为,区域性断裂带、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及热液蚀变带是新井地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同时指明了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