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大多数耕地土壤中磷素易与Ca2+、Fe3+、Fe2+、Al3+等结合成无效态磷,植物难以直接吸收利用.解磷微生物可活化难溶性磷,将其接种于堆肥,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磷素植物可利用程度.从鸡粪好氧堆肥中筛选获得高效解磷细菌,为生物强化富磷堆肥的制备提供菌种.利用NBRIY培养基初筛获得解磷菌,...  相似文献   

2.
在超声条件下以葡萄糖和硫酸铜为原料制备氧化亚铜,并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使吡咯在氧化亚铜表面进行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氧化亚铜复合物。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制备的复合物为催化剂降解甲基橙水溶液,研究了复合物用量、甲基橙初始浓度、光照时间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物用量为0.10 g、甲基橙初始浓度为20 mg/L、光照时间为2 h、溶液p H值为910时,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5.23%。复合材料的IR图谱在3 433.36、3 319.55、3 00310时,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5.23%。复合材料的IR图谱在3 433.36、3 319.55、3 0033 077及1 655.15 cm-1出现了吡咯的特征吸收,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热电堆是一种常见的热流传感器,热电堆的电镀效果直接影响其性能。基于硫酸铜酸性镀铜基本原理,通过在康铜基体上电镀铜的方式制备热电堆。研究了电镀时间、硫酸铜浓度、硫酸浓度、溶液温度、电流密度对热电堆输出热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电镀条件为:电镀时间20 min,硫酸铜浓度250 g/L,硫酸浓度60 g/L,镀液温度36℃,电流密度10 A/dm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铜-康铜热电堆输出热电势最高。  相似文献   

4.
Cu2+的光催化还原及其协同去除活性蓝染料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光催化还原Cu2 的影响因素,得出Cu2 的光催化还原反应适宜条件为:TiO2的投加量为10 mg/L,Cu2 的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6。实验表明Cu2 对光催化去除活性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Cu2 浓度越高,协同作用越显著;加入的Cu2 浓度为63.5 mg/L时,活性蓝的光催化去除速率常数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光合细菌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光合细菌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中醋酸钠和蛋白胨对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醋酸钠1.145 g/L、蛋白胨0.055 g/L、碳酸氢钠0.6 g/L、硫代硫酸钠0.4 g/L、氯化钠0.3 g/L、硫酸镁0.1 g/L、磷酸二氢钾0.05 g/L。在此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最为良好,经过5 d培养以后,培养液OD600可以达到0.5以上。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苏丹鱼对7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其安全浓度由小到大分别为强氯精0.337mg/L、铜铁合剂0.425mg/l、鱼虫克星0.864mg/L、高锰酸钾0.941 mg/L、甲醛36.26mg/L,亚甲基兰、敌百虫分别在15mg/L、2mg/L浓度中240h未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物方法净化污水问题,为光合细菌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探讨光合细菌对污水中COD、氮和磷的去除能力。人工模拟配置海水养殖污水,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COD。从细菌投加量、初始COD浓度、光照好厌氧条件等方面测定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初始浓度为500 mg·L-1时,每100 ml污水投加200 ml光合细菌处理效果较佳;COD初始浓度为1 000、500、250和125的污水,4天去除率分别为28.1%、75.0%、87.5和87.5%;好氧微光和好氧黑暗有利于COD去除。光合细菌(PSB001)可以作为生物强化菌株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l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 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溞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辣木籽天然净水剂与常用化学净水剂明矾、聚合氯化铝等净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辣木籽有较明显的净水效果,净水效率与聚合氯化铝相当;确定辣木籽净水最佳剂量为100mg/L;辣木籽粗提取液有良好净水效果,但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利用不同倍数蒸馏水与NaCl溶液对辣木籽进行处理,10倍NaCl溶液提取辣木籽,降低浊度的效果明显,同时高锰酸盐指数并未增加,采用不同盐溶液提取辣木籽,对水体浊度去除效果相当。因此,辣木籽作为天然净水剂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能源物质对At.f菌浸出低品位铜尾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D-1菌株(At.f LD-1)为研究对象,研究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和黄铁矿3种能源物质对At.f LD-1菌株浸出低品位铜尾矿浸出体系及铜浸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t.f LD-1菌株浸出铜尾矿初期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黄铁矿均能提高铜的浸出效率,其中以硫代硫酸钠的效果最为显著;初始加入二价铁质量浓度为5 g/L时浸出效果较好,46d铜浸出率达35.00%,与不加硫酸亚铁的相比提高13.63%;硫代硫酸钠中S质量浓度为1 g/L时浸铜效果最好,46d铜的浸出率达到38.10%,与不加硫代硫酸钠的相比提高23.70%;加入黄铁矿对提高铜浸出率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浸出46d后铜浸出率达34.17%,与不加黄铁矿时相比提高11.00%.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其色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分析,为其在食品领域应用奠定基础.研究采用平板画线法与液体培养法从某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纯化出5株光合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及菌种16S rDNA鉴定.采用Varian Cary 50紫外光谱分析仪进行色素分析与蛋白质的测定,并对类胡萝卜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光合细菌革兰氏反应为阴性,菌落为棕红色,光照厌氧和黑暗好氧条件下均可生长.16S rD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菌株与GenBank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同源性为99%,初步确定筛选出的菌株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菌株含有的色素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细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在低温或低光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高温、加热时间过长或太阳光直射时色素迅速分解褪色.此外,菌株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是一种优质的蛋白源.光合细菌富含类胡萝卜素,并且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蛋白源,在食品及其他行业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我国北方地区村镇用生活污水高效培养小球藻,对小球藻的生长环境(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环境条件下,污水的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小球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的初始污水浓度是将原生活污水稀释2倍,环境温度达到30 ℃,光照强度为12 000 Lux,光照时间为20 h.正交实验研究表明,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最优培养条件并非各环境因子最佳水平的简单叠加,而是受环境因子间耦合作用的控制,主导性环境因子是初始污水浓度和光照时间.将原生活污水稀释2倍、环境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10 000 Lux、光照时间达16 h,此时的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镍精矿氯气浸出液净化除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镍精矿氯气浸出一净化一电积工艺作为镍提取冶金的新方向,其净化过程大多采用溶剂萃取方法.该方法对于含铁较高的浸出液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萃取有机相性质变坏的问题,影响萃取剂的正常使用.因此,净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单独除铁.本试验研究了针铁矿法从镍精矿氯气浸出液中除铁的工艺.实验考察了在氯盐体系中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氧化剂用量5g/L,反应温度85℃,反应pH值2.5~3.0,反应时间2h.在该工艺条件下,除铁率高达99.8%以上,铁渣中Ni,Co损失小,除铁后液含铁小于0.01g/L,达到了净化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敌百虫(dipterex,Dip)和敌敌畏(DDV)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3个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染毒组小鼠每天分别给予2、10、50ms/kS剂量Dip和2、10、50mg/kg剂量DDV,经口染毒;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天每只小鼠染毒1次,连续染毒27d。首次染毒后35d处死小鼠,观察精子数量、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及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Dip、DDV联合染毒中、高剂量组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均低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骨髓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Dip、DDV联合染毒可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导致生殖毒性效廊.并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对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乙胺对锌具有缓蚀作用,而吐温80对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缓蚀作用。并研究了缓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缓蚀效果,并对其表观热力学和表观动力学以及吸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中研究一种新型纳滤膜对大孔树脂再生废碱液的过滤纯化作用。工业废碱的碱含量为2%-3%,COD在5000-10000mg/L之间,透光度为10%以下。通过S-357纳滤膜,可回收用于树脂再生的稀碱液。稀碱液的碱含量为2%,COD在400mg/L以下,透光度接近100%。纳虑过滤过程通量稳定,简单的化学清洗可恢复通量。  相似文献   

17.
依据光催化净化原理,设计一种管状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以甲醛为实验污染物,与以往的平板式反应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管状光催化反应器较传统的平板式反应器净化效果更好,降解效率提高14%。进行正交实验,得出对净化效率影响显著的因素排序为:环境温度>甲醛初始浓度>催化剂负载量;最佳催化条件:环境温度25℃,P25TiO2负载量1.0 mg/cm2,甲醛初始浓度0.7 mg/m3;在最佳催化条件下实验,甲醛的降解效率在2 h内可达到89%,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铜+镉+铊复合型污染事件,模拟自来水厂常规工艺以及强化工艺对含有铜(Cu)、镉(Cd)和铊(Tl)的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含Cu、Cd和Tl复合污染的原水去除效果有限;Cu的去除较Cd和Tl容易;投加高铁酸钾预处理对Cd和Tl有明显去除效果;Cu、Cd和Tl的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去除方案为高铁酸钾投加1.25mg/L,pH为9.50,PAFC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在此条件下处理含铜4.84mg/L、镉14.10ug/L、铊0.325ug/L的原水,出水剩余铜、镉、铊的浓度分别低于1mg/L、0.005mg/L、0.1ug/L,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浓度的镧(La2O3)、氮(N)、磷(P)单因素溶液培养条件下,浮萍色素含量变化及浮萍对水体中N、P吸收的能力.结果表明,ρ(N)和ρ(P)分别为20和8 mg/L时,浮萍色素含量达到峰值;不同浓度La溶液培养下的浮萍色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ρ(La)为10 mg/L即对浮萍色素含量的增加产生抑制.培养时间(3~15 d)对浮萍色素含量的影响因培养条件不同而异,其中不同浓度N、La培养条件下其影响显著,但在不同浓度P条件下其影响则不显著.浮萍(鲜重)对水体中N和P的吸收峰值分别约为5和0.5 mg/g,且对N和P吸收的能力随N和P浓度升高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