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耦合发展驱动因素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地级市辖区、县级市、县为研究单元,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人口密度、平均高程等相关指标计算人口和土地城市化速率的协调度,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00-2016年安徽省人口和城市化速率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演变趋势、空间差异,最后探讨了耦合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安徽省主要的城市化特征为人口城市化滞后型,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向好但增长缓慢,协调水平仍较低;②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并且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③对两者耦合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土地城市化率、人口密度和平均坡度,交互作用最强的因素为人口城市化率和土地城市化率,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密度与相应的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方法对陕西省1991—2002年的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负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结论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并提出了解决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化的关系.认为,重庆城市化发展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域市化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工业化质量、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复合人口指标,认为1998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应该是31.12%.  相似文献   

4.
黄宏 《今日科技》2007,(6):43-44
一、数字城建系统综述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城市化水平2010年将达到4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都市群落的快速形成,对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的需求也日趋增加,基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耕地面积变化影响趋势,通过构建城镇化演进Logistic模型,预测2012年-2030年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演进;构建STRIPAT扩展模型测算城镇化对耕地面积边际贡献率,拟合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前景.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未来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态势不会改变,但是影响强度趋缓,逐步趋近于零.建议遵循城市化演进规律,合理适度发展城镇化,科学制定土地管理政策,严格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6.
主要基于切片逆回归(Sliced Inverse Regression,SIR)方法对1978-2013年重庆市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先对影响重庆市粮食总产量的4个重要因素进行降维,降维后的第一主方向与重庆市粮食产量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再基于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由此对重庆市粮食产量作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主特征中国省际国内旅游预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自主特征的中国省际国内旅游预测模型,选取景点资源丰度、区域人口规模、人均GDP、城市化及受教育水平、交通网密度五个因素,以2002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具有指数相乘结构的国内客流量预测模型,分析了各因素的弹性及边际贡献.将回归结果与统计值进行比较,确定了有关参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区的偏离系数,用建立的模型对2005年31个省区国内客流量进行了预测,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模型预测相关性强、相对误差小.该研究可为中国省际国内旅游快速批量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来研究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而以城市化水平为自变量反向研究他们的关系则不多,这种研究具有更积极的实际意义,模型也更为简单。从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两个方面,用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单位人口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人均产值增量在350~1 600元/人之间,且新世纪以来逐年提高,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单位空间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地均产值增量在2.7~12.5万元/KM2之间,新世纪以来先降后升,存在波动,2003年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1978年-2012年的中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致结论: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城市化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指标增加7.35%;城市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构成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2001—2012年的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城市化水平各指标层予以量化处理,基于灰色数列GM(1,1)对2013—2017年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四个子系统都与城市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城市化起主导作用;和田地区城市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发展速度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对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可知和田地区城市化未来几年内发展良好,城市化发展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是西部开发的前提,城镇是区域的核心,是生产力、科技力量集中的地域,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人口、社会、经济指标3个方面分析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试图揭示城镇建设也是西部开发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和谐型社会的重要标志。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出重庆市及各县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偏离差,并据此划分出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目前重庆城市化水平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二者呈现极不协调状况,同时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结构体系不全、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城镇产业特色不明显关联性差等;最后提出了推进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偏低且发展不均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旅游核心企业数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 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城镇化率是影响重庆市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因子间存在"1+12"和"弱+弱强"的现象;都市旅游区、渝东北旅游区、渝东南旅游区和环城旅游区内部的旅游发展水平主要影响因子呈现出部分服从整体且个体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和空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兼顾“质”与“量”、“时”与“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及开放程度6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构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和系统聚类相结合的城镇化质量测度的新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5年、2010年、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近10年的增长幅度为10.35%,3个研究时点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的首末位差(3.375 4、3.275 7、3.029 5)、标准差(0.825 8、0.804 0、0.732 7)和变异系数(54.19%、51.81%、43.57%)显示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存在差距但逐渐缩小.2)根据城镇化质量投影值的变化将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分为高质量、较高质量、中等质量、较低质量、低质量5种类型,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呈现“两高两低”空间分布格局.3)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是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制定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16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晋江市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并对两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每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就会上升0.990个百分点.因此,晋江市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并带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较内地省市略显滞后,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受一定制约。近年来,西藏在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内地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提上议事日程,预计到2015年,拉萨市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2%左右。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拉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着手,分析探讨拉萨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大经济区城镇化发展趋势及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城镇化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在新形势下重庆城镇化进程必将呈现出梯度推进、快速发展的趋势.鉴于此,当前重庆市在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优势条件,根据三大经济区的现有基础,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以引导重庆城镇化进程朝着快速、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4个五年发展战略的截止年份为时间节点, 基于径向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测度2000, 2005, 2010和2015年中国337个市级行政单元(不含港澳台地区)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 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ESDA)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 2000—2015年,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且空间差异显著, 高强度的利用水平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各大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 2)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呈现空间自相关性, 且全局分异格局与冷热点分布格局及空间异质性的态势基本上吻合; 3)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的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政府经济调控4 种因素影响, 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安徽省1978—2012年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数量水平具有双对数关系,同时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相对有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原因,安徽省过于注重发展大型城市而忽视小城镇建设,造成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安徽省需要调整城镇化发展动力,重点开发县域,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