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章琦 《科技咨询导报》2010,(24):149-150,152
体育课戏剧化教学是把体育教学内容经体育生活化处理后作为戏剧演出剧本,教师成了编剧、导演,学生成了演员。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为用戏剧演出的形式来上课。戏剧化教学以人体运动生理规律为依据,来安排戏剧教学的矛盾冲突,可分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希望鉴此使体育教学能够贯彻健康第一、体育为现代生活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人文主义"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培养多元智能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以成为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大学英语戏剧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同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戏剧具有"文学性与表演性"的双重特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尺度,要适当进行课后排练辅导.正确运用戏剧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袁和平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67-69,83
戏剧鉴赏式阅读教学是进行戏剧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创导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戏剧语言、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戏剧形象进行鉴赏,从而不断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统戏剧的社会功用理论都以"寓教于乐"作为教育意义实现的途径,但在这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强调"娱乐中实现教化",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快感中获得教益";对"善"的认识和阐解,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它与社会责任、法律政治和审美活动的统一;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笼统地谈论戏剧教育功能,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一般按戏剧种类分开来谈。  相似文献   

5.
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的一个严峻问题。而戏剧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角色意识,发展自我意识;提高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完善学生人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参加戏剧活动较少者比之较多者,其焦虑、孤独、过敏、冲动倾向要强烈,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隐患,说明戏剧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故戏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可表演性"作为戏剧翻译的准则是西方戏剧翻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苏珊·巴斯奈特在"可表演性"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剖析了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前后主张以及立场变化原因,力图揭示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构建基础、理论缺陷以及对中国译学理论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园戏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为主体创作、演出的,体现校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的非专业戏剧活动.校园戏剧因其具有低门槛、低成本和非功利的游戏性,对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校园戏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情感体验和交流,重视对日常生活的参悟,激发内心激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当前学生学习生活凸现规范性弱化生成性、重视理解性忽视体验性、强调社会性削弱个体性的偏失是一种矫正.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4-36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郑板桥向来以自树旗帜、标新立异著称,并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楹联留存于世。他曾经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且很早就痴迷于戏剧艺术。郑板桥痴迷戏剧却又贬低戏剧,源于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也源于他对戏剧作品中异端思想的排斥。郑板桥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训练,并且将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融入了血液。郑板桥鄙视"文衣康乐"之"淫哇",崇尚"仪凤箫韶"之"节奏",根本目的还是希望戏剧能够"有功于世",其思想来源还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9.
戏剧翻译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受到的关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原因是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它的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为了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表演艺术。将傅雷的"神似"学说引入舞台戏剧翻译,以戏剧的表演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舞台戏剧翻译过程中,以"神似"学说为指导和评价标准,再现戏剧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西洋歌剧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末的欧洲就早已有雏形。但是,当时这类演唱形式并无名称,人类只称呼为"用音乐表演的戏剧。"1640年以后,才简称为"作品"或戏剧音乐,两者一经混合,又成为了"音乐戏剧"后来索性称为"歌剧(opera)"。本文对中国戏剧与西洋歌剧在民族性、虚拟性、程式性方面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富宁土戏历史悠久,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厚重而丰满,无论是壮家人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文学素养还是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社会道德等,都能从富宁土戏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并展示出独特的民族性。富宁土戏文物中的"六益戏神木偶像""索乌减免税赋执照碑""沈土司祠堂硬山顶山墙下碱须弥座""古剧本《玉其宫》"就是承载壮族历史文化最好的实物证据,也是研究富宁土戏发展的重要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高职类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本门专业课教学中的不足,并且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了其中的原因,作者结合自身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黎国韬先生《参军戏与胡乐考》和《参军戏与胡乐补论》提出的参军戏源于胡乐,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及祆教有关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黎先生所举证据并不能证明参军戏源于胡乐。陈旸《乐书》"唐胡部……戏有参军、婆罗门"意思为参军戏属于唐代独立乐部"胡部",而不属于少数民族音乐泛称的"胡乐"。脚色参军的"绿衣秉简"为官员打扮,而钟馗的"绿袍"是在戏中扮鬼神时的打扮,"简"也是官员的道具,二者服饰相似并非因为有继承关系,所以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和祆教也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4.
眉户《迟开的玫瑰》、秦腔《大树西迁》和《西京故事》被誉为陈彦的现代戏"三部曲"。它们在思想上反映了小人物有大担当,身份卑微而人格崇高,时代的变化消磨不掉善良人对美好事物的恒久追求;在艺术上唱词或雅或俗,布景写实与写意结合,主题曲融入剧情,是戏曲舞台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5.
以“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为代表的象征性戏剧意象的构思和创造,使得曹禺的四大悲剧在传达深刻理性精神(暴露性与批判性)的同时,又融含着一种超现实的、形而上的追问,即:对于“命运”的体认与思索。  相似文献   

16.
Profession一词在萧伯纳的戏剧《华伦夫人的职业》的特殊语境中使用,不仅表达了"职业"的意思,更有"表白"的深层含义,然而传统的中文译本一直翻译成"职业",有欠妥当。华伦夫人的"表白"实则是滴血的控诉,鞭笞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表达出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受压迫女性的无比同情。采用该词让这种控诉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相似文献   

17.
寻根小说的创作摆脱外在各种政治、历史、社会意识包袱的羁缚,开始了"回到文学自身"的本真实践,然而其创作中的大量景象描写却呈现了"神秘"化铺染的图貌,就其文化品质而言,这种不成熟的"神秘"写作技法主要涵含了"非理性"化回潮、媚俗化倾向、平面化堕落以及奇诞化追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泰山编年通史》全面记述泰山五千年历史发展、文化演进.该书在著述体式、记述内容均较前人有所突破,内容上记“实体山”与“精神山”、记“山体”与记“近域”、记“朝”与记“野”、记“史”与记“文”、记“事”与记“言”并重,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挖掘、新观点的提出与新理论的借鉴,对山岳文化史编纂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培尔·金特》是19世纪挪威杰出剧作家易卜生的关于罪恶与救赎、爱与信念的长篇诗剧。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培尔的赎罪之路,遵循了圣经的"犯罪受难忏悔获救"的情节模式,呈现出人生命运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易卜生在这部戏剧中将笔触深入培尔的灵魂深处,展现他一生之中一步步对自我进行宗教救赎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以瓦格纳乐剧创作中的重要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为例,通过对其在和声、旋律写作、调式调性运用等方面的分析,解读瓦格纳乐剧理论的核心——"无穷尽旋律"和"半音化和声"的实际运用及处理手段,从而达到对其乐剧理论在音乐本体中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