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遥感地质、构造地质、热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手段,对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的水源、热源以及补给、径流和储集与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深循环加热,热储温度96℃,环流深度3 000~4 000 m.在山前地区,近源低温地下水与深部的热水混合.酿春池温泉的地质成因模式为:在正常区域地热场环境中,大气降水沿高渗透率的岩石渗入地下.深部地下水沿断层破碎带向山前运移,循环加热.深部地下水在山前区两条断层交会处上涌汇集,并与近源低温地下水混合.热水在盖层被人工凿穿时涌出.  相似文献   

2.
张昌生 《太原科技》2009,(10):62-63,65
介绍了山西省地下热水的分布概况、赋存规律和地下热水分类.并对山西省地下热水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表水体样品、地下水样品的同位素测试结果,绘制δD δ18O关系图、δ18O H关系图,从而对东北平原西部山前台地区的地下水补迳排关系进行分析·获得该地区雨水线方程δD=7 1781δ18O-8 1151;高程效应关系式δ18O=-0 0049H-8 209;同时认为大兴安岭山区是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区,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区内地下水循环迟缓,主要为1991年以来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形成年龄在3 26~10 6年之间;地下水形成时年平均气温略低于现代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甘肃地下水资源贮存5大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各水文地质区主要含水层及其富水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水质及资源量,解释了研究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的完整水循环的过程;提出了目前最根本的3种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并分析了目前导致地下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矿井当中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文当中,根据溶地下的实际含水系统当中的大气降水动态以及水位动态的相关资料,对地下水补给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阐述了产生这些具体特点的主要原因,描述了大气降水对地下补给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陕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陕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形成和赋存的背景、条件、规律及特征,并进行了地下热水的分区预测,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陕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形成和赋存的背景、条件、规律及特征,并进行了地下热水的分区预测,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热水的来源与补给机制分析——以重庆北温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热水的来源研究对地下热水资源量评价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北温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分析、D、O同位素以及实时在线监测对其热水来源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重庆市北温泉泉水为中-低温浅层中性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地下热水的δ18O值为-8.48‰~-7.09‰,δD值为-55.46‰~-53.26‰,其补给来源为雨水,补给高程为海拔641~1 206m的岩溶出露区。安装马歇尔槽和CDTP300高分辨率实时在线监测发现:1)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在长时间内稳定,体现了稳定的水-岩作用过程;2)北温泉的流量与研究区降雨量呈现出以半年为单位的滞后,雨季偏低,旱季偏高;当场降雨后20d左右,温泉水的水温和电导率微降,水量增加。地下热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其补给除了长时间长距离的含水层稳定补给外,热水上升过程中受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9.
不同赋存环境下浙江省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省热水可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两类,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浙西北和浙东南热水因其赋存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全省范围内的代表性地热水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省内不同类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浙西北沉积盆地型热水以HCO_3-Na(Ca)为主,水温均大于40℃,属于微咸水、咸水;浙西北隆起山地型热水以HCO_3-Ca型为主,水温均小于40℃,大部分属于淡水;而浙东南隆起山地型热水则以HCO_3-Na(Ca)为主,部分还富含Cl-和SO_4~(2-),整体看来水温高于浙西北隆起山地型而低于浙西北沉积盆地型,大部分也为淡水。热水δ~(18)O和δD分析结果表明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浙东南热水较重于浙西北,省内热水的δ~(18)O值均随着Cl-~浓度增大而增大,浙西北沉积盆地型热水的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表明其拥有相对封闭的赋存环境,较好的盖层完整性和保温性,因而该类型热水温度较高,水岩交换反应更充分。  相似文献   

10.
罗文广  李百祥 《甘肃科技》2006,22(9):112-116
甘肃陇东地区属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赋存白垩系自流盆地型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地下热水。本文从基底构造、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地温场特征对地热赋存条件、影响温度的因素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分析,由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是很好的热储层,据此对平凉地热开发可行性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平顶山矿区存在地热异常现象,平均地温梯度最高可达4.6℃/100m,形成矿井地热灾害。这些地热异常区的形成多与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密切相关。利用地热水热泵技术和地热空气换热系统,开发利用这些矿区的地热资源,有助于减轻矿井热害,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有利于改善矿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地表调查和水文地质钻探,对井冈山曲潭地区地热水的地热地质条件、成因机理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地热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热水水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为主要的补给来源,地热水的循环深度约1500米。地热水中阴阳离子主要包括Cl-、SO42-、HCO32-、Na+ 、Ca2+、K+,PH呈弱碱性,TDS均小于1 g/L,为淡水,总硬度分别为64.66 mg/L、54.25 mg/L,为软水,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该地热水适用于医疗理疗,腐蚀性评价结果为非腐蚀性水。  相似文献   

13.
MODFLOW在重庆小泉地区地下热水可持续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小泉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之上,概化并建立MODFLOW数学模型,并采用MODFLOW软件模拟地下热水渗流场,识别MODFLOW数学模型,当所得的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比较接近时,说明所建立的MODFLOW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了MODFLOW软件在地下热水开发中是可行的.再由此模型模拟不同开采条件下未来的地下热水渗流场,最终得到小泉地区地下热水可持续开采量.  相似文献   

14.
聊城大学地热井成热条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大学地热井勘查区热源有三:正常地温传导;通过聊考深大断裂带上涌的深部热流;聊考断裂活动产生的摩擦热.新近系馆陶组中粗砂岩、粗砂岩孔隙含水层为区内的层状热储,其上巨厚的第四系和新近系明化镇组地层为良好的热储保温层.热储层地热水温度为45-53℃,通过资料分析表明,其热水可用于地热取暖、洗浴、医疗保健及温室养殖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闽江口地区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区内16处地热点的分布与地形地貌、热储岩性、地质构造、盖层、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口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出露在盆地、平原(冲洪积、海积)、沟谷等地势较为平坦地带;2)热储主要为凝灰岩类和花岗岩类两种,以凝灰岩类为主;3)空间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富集于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更易出露于河谷拐弯处;4)地热温度与覆盖层厚度呈正比;5)冷、热水中部分水化组分差异显著,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混合水以p H值和F-、SO2-4、Si O2为代表,可将其作为地热水化学的标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闽江口地区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建议,为闽江口地区寻找新的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与现场离子交换柱动态试验,筛选出适用于地热水直接利用的无污染除氟材料-磷酸钙盐,并分别了该除氟剂在固定床、流化床系统中的吸氟容量,通水倍数以及粒径级配、滤层厚度、滤速等设计与运动参数,为生产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开发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南温泉背斜及邻近地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和水动力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温泉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区在与南温泉背斜为一个统一的地下热水系统的褶皱构造的铜锣峡背斜北端大巴山地区,地下热水由北往南流,南温泉背斜两翼、南北端的地下热水均有水力联系,整个南温泉背斜地下热水为一个统一的地下热水系统.背斜各地下热水开发点,应统一规划热水的开采量,避免由于各自为政过量开采地下热水,从而导致地下热水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此研究为科学开发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市位于汾渭地堑地热带,地热资源丰富。文章对太原市热矿水分布状况、地热地质背景、热储模型、地热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等进行初步分析,为今后太原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减少风险提供了水文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任楼煤矿地温特征及在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矿井38个测温孔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本区恒温带埋深16 M,恒温带温度为15.5℃, 平均地温梯度为每100 M2.8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温特征,建立了地温方程,并运用该方程计算突水含水层水温,与实际出水点水温进行比较,二者一致,对突水水源判别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