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对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状及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问题的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院士的科研工作比较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但研究成果推广有待改进;院士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积极性较高,但目前决策咨询的工作机制影响了院士参与政府决策的效果;院士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带领科研团队建设;院士对科学传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如何推动院士更好的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5,(7):5
中同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指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规模宏大、质量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其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始者,或者是新路径的引领者。这就要求他们首先要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这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做出创新贡献的基本条件。第二,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根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于勇 《安徽科技》2014,(12):8-10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4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加快创新型阜阳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院士7月接受了作者的采访。针对科技创新与如何建设创新大学,他认为,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积极建设创新型校园,走在社会科技创新的前列。薛院士强调,开展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大学,应具有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成果意识等。参与意识河南大学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综合型大学,学科齐全,科研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人文社会科学是河南大学的长项,河南大学的理科已经具有相当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一些研究领域有能力、有基础参与国…  相似文献   

5.
小庭  叶俊 《华东科技》2006,(11):44-45
2006中国国际工博会科技论坛之一“院士圆桌会议”11月15日上午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今年会议主题为“创新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出席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6.
在12月27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宣布,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保根宣布了新当选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蒋协助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6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于6月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年初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的又一次科技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团结带领全国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系统化的新型中国院士信息综合集成与展示平台,可以为各类学术研究、科学精神教育提供素材。在充分调研已有的国内外院士综合集成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院士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对新型院士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和未来院士信息展示的方向提出了4点建议:推动不同机构间院士信息资料开放共享;加快院士信息资料标准化建设;多视角完善新型院士信息集成平台服务功能,多方位满足用户需求;明晰平台定位,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平台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近日公布两院院士增选工作获悉,在2009年增选产生的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4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我省中国科技大学郑永飞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袁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研究员吴曼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万元熙等3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  相似文献   

12.
一部近百万字的《山西科技发展史》出版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山西院士(包括山西籍的两院院士和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的有关情况。截止1999年底,山西籍的两院院士有19位,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有3位,共22位。这22位两院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各有11位。以下分别加以介绍:1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1914年—),山西省灵石县人,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才生态学理论视阈,以湖北省81位院士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双螺旋”因素以及在内外生态系统双循环的动态影响下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特征,并提出高层次人才成长周期模型。研究发现,以院士群体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具有以下成长特征: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是院士成长的基础;区域经济条件是院士成长的助推器;合理的工作流动是院士成长的加速器;院士的平均成长周期为27年;适当兼职对院士成长具有推动作用;海外留学及博士后经历有效促进院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吕刘 《今日科技》2008,(1):11-11
淡淡的花香里,激情四溢的话语中,闪烁着片片思想火花。1月14日,浙江省科技厅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举行院士专家迎新春团拜会,中科院院士毛江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等19位院士及浙江大学褚健等6位专家参加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卫红主持会议,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讲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介绍(待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和工程界最高的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目前,南京地区拥有的两院院士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其中中科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本刊将分批向读者介绍他...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5月刚刚结束的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全体院士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了新一轮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吴明红教授由于在其学术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7.
丁东  谢泳 《科技潮》2005,(1):23-23
中国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院士,如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为什么惟独没有人文学科院士?中国人文学科应不应该设院士制度?  相似文献   

18.
资深院士联谊会成立于2005年春天。 当年4月29日,85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资深院士,也是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泰山北斗”们参加了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的成立大会。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两院院士为资深院士。资深院士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很多资深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长期以来,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05年增选名额限6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等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和院士推荐.共产生有效候选人295名。院士们经过充分讨论、全面评审.最终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28名高校学当选.占新增中科院院士的56%。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2006,(1):I0001-I0001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苑郑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遗传学和肿瘤遗传学家吴冥,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菌学家高守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俞永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赵铠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