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分析传统补偿方案的优缺点后,提出一种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无功自动补偿综合判据新方案。该方案以电网功率因数作主判据,电网无功电流余量和电压作辅助判据,从而实现了电容器自动循环投切并使无功缺额最大限度的补偿。彻底消除了在电网功率因数及负荷变化的整个范围内投切振荡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8031控制无功补偿新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传统补偿方案的优缺点后,提出一种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无功自动补偿综合判据新方案。该方案以电网功率因数作主判据,电网无功电流余量和电压作辅助判据,从而实现了电容器自动循环投切并使无功缺额最大限度的补偿。彻底消除了在电网功率因数及负荷变化的整个范围内投切振荡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张,电网对于无功补偿装置的需求量和标准也在逐渐上升,并联电容器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以及经济性等优势,因此在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而要想将高压并联电容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并加强故障保护工作,降低并联电容器发生故障的概率,以此来为电网供电质量提供保障。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压并联电容器的几种接电方式,并对高压并联电容器故障保护的特点以及几种常用的故障保护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电网中,发送无功的设备有并联电容器、串补电容器、静止补偿器调相机、发电机等,其中并联电容器以适于分散安装,能较好的满足就地补偿的要求;分组投切电容器组有良好的调节性能;投资省,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等优势成为最常见的无功补偿设备。  相似文献   

5.
王小龙 《甘肃科技》2011,27(19):97-99
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地投停使用无功补偿设备,对调整电网电压、提高供电质量、抑制谐波干扰、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讨论无功补偿的意义、无功功率不足产生的不利影响、无功补偿的原则、如何确定无功补偿容量和方法、以及无功补偿电容器安装及运行中的安全问题等问题,希望做好无功优化,从客户的节能效益和提高电能质量为原则,积极探寻技术,以保证用电客户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
贾成荣 《科技信息》2011,(26):290-291
低压(0.4kV)无功补偿是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重要措施,其应用面广量大。本文分析了目前社会普遍使用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现有结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智能化、模块化的具体结构和基本功能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介绍了低压电力电容器智能化技术和基于智能型低压电力电容器的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列举了几种采用智能型无功补偿装置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涂震东 《科技信息》2009,(10):289-290
近年来,电网中谐波含量升高,对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正常、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影响。而电容器作为电网目前一种重要的无功补偿元件不可避免的被大量使用。本文通过对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及谐波对电容器的危害等方面的探讨对电容器与谐波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李建兵 《广东科技》2010,19(12):93-95
通过对电网无功补偿的浅析,对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型式的解读,对110kV变电站10kV并联电容器的组成形式、接线构成、保护配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探讨在110kV变电所进行无功补偿装置设计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宋玉鹏  田景美 《科技信息》2009,(27):285-286
目前电力系统几乎所有的变电站均装有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有的还装设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VQC。但由于电容器组不能频繁投切,而且电容器投切将产生过电压及合闸涌流,加上电容器组无法实现小级差细分等原因,使得这些控制及补偿装置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变电站电压无功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该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希望该装置的推广应用能为电网运行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胡燕 《广东科技》2013,(10):75+43
电力电容器在变电站中起着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的作用,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电容器出现故障就会给整个电网的调度和管理带来困难。所以要加强对变电站电容器的检修工作,保证变电站的电容器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顺利运行,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并联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方式所显现出来的弊端,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改善并网风电场无功特性。在风速渐变和电网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分别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和静止同步补偿进行无功补偿,并以Matlab/Simulink环境为平台,搭建风电场模型、动态无功补偿和风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虽然两者均可向风电场提供无功功率补偿以稳定并网风电场电压,但是静止同步补偿器能更快地使系统电压和有功功率接近故障前的稳定运行状态,需要无功补偿容量少,更适合用于并网风电场的动态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12.
倪建明 《广东科技》2009,(16):177-178
电网无功合理控制是实现电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区域电网电压无功优化通过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采集伞网各节点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在确保电网与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以各节点电压合格、省网关口功率因数合格、达到最经济运行状况为约束条件,从全网角度进行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实现无功补偿设备投入合理、无功分层就地平衡、电压合格,实现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最少、电容器投切最合理、电压合格率最高、输电网损率最小的综合优化目标.系统最终形成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调节、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电网内各变电所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实现对电网电压无功优化运行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矿山电网中高次谐波等效电路建立的原则;分析高次谐波对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危害;对电容器组串接电抗器防治方法论述深入,提出了合理地选择电容器额定电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林雄 《广东科技》2014,(18):89-90
并联电容器是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为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调节系统电压水平。10kV并联电容器在电网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应用中并联电容器经常出现故障,给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分析了10kV并联电容器发热故障,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静电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原理、无功补偿容量、台数的选择及电容器组功率调节与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量非线性负荷的增多,电网中产生的谐波使无功补偿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正确选择无源滤波方案以及电容器、电抗器的型号是保证补偿设备可靠性的关键。本文重点论述了电网在谐波环境下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将晶闸管开关、空气开关、控制单元和电容器等零散地分布在配电柜中。使用控制器控制多个电容器,若控制器出现故障,则整台装置将无法正常运行。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dsPIC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给出装置硬件总体结构,以dsPIC6014A为主控制芯片对三相电压、电流进行采样,通过FFT法求出电力参数,依据无功功率对电容器的投切进行控制。给出dsPIC芯片原理,介绍了电网信息数据采集电路、过零点投切开关电路、晶闸管驱动电路和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给出装置的主程序流程图,将其和各硬件电路结合共同实现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各个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效果好,性能高。  相似文献   

18.
刘振华 《广东科技》2008,(16):158-159
本文针对10kV长线路无功补偿不足及线路末端电压低的现象,通过在线路中间集中安装高压并联电容器,对线路的电压起到了支撑作用,提高了线路末端电压,并降低了由于无功长距离传输所引起的网损。算例计算证明了“非节点”高压无功集中补偿优化算法的正确性及高压无功集中补偿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随着电网改造的进一步实施,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供电公司下一步将进行局部的试点,在10kV配电线路上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来改善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七十年代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的新发展。本文讨论的静止补偿装置是由三相可控饱和电抗器及静止电容器组成,与电网并联。 饱和电抗器作为无功闭环控制系统的调节元件,由三相可控硅电路控制,该系统有两个控制器,即:电流控制器与无功功率控制器。该系统可以快速补偿电网冲击性无功负载的大幅度波动。 本文分析了补偿用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动态过程,并给出最小时间常数条件下饱和电抗器的最佳几何尺寸比例。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下带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变电站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装置并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可以补偿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由于无功补偿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同时还可以起到稳定电网电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