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补偿原理,结合湿地环境和植被生长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对湿地垂向水分损失通量进行区分监测,并可同时测量多种湿地植被状态蒸散量和水面蒸发量数据的蒸散补偿观测系统(CETOS).2004—2009年,应用该系统对比研究了扎龙湿地和白洋淀湿地芦苇群落的蒸散耗水规律,其中在白洋淀湿地对比测量了三种具有不同叶面积指数的芦苇群落蒸散速率.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扎龙湿地芦苇生长季蒸散总量为739—886mrn,而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特性的影响,白洋淀湿地的芦苇蒸散量相对较大,三个群落蒸散总量分别为970~1117rnlIl,1261—1452mitt和1759—2035rtlnl.另外,研究中对两湿地蒸腾作用因子的季节变动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蒸腾作用因子受地理位置、生物量、植被生长阶段以及外界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西南边陲的瑞丽江、大盈江流域的湿地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分析和处理遥感图像建立了湿地的遥感解译标志;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相关分析法和GIS矢量化的方法提取了湿地信息;以差异主成份法、多波段主成份分析法、分类比较法、光谱特征变异法等,检测湿地的动态变化范围、位置、大小等,分析了该地区的湿地动态变化趋势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对保持区内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但因其为小型内陆型湿地,未引起足够重视.文中以TM/ETM 和IKONOS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遥感融合技术,结合野外湿地环境调查,对区内不同类型湿地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北京地区主要以河流湿地、水库湖泊湿地和城市公园湿地为主.近几年来,总面积减少一半以上.同时,湿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措施,为今后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然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已被社会广泛的认可,但科学评估其水质净化功能的研究尚且不多.为了维护湿地这种功能及其生态健康,如何定量化研究自然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成为国际湿地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针对扎龙湿地氮、磷污染,水质日趋恶化的现状,在调研收集湿地相关资料以及室内模拟实验获取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湿地水质净化功能进行模拟与评估.通过统计分析,TN,TP模型模拟值和室内试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6%和12.4%.对不同TN,TP进水浓度条件下的水质净化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发现当进水TN浓度大于42mg/L或TP浓度大于14mg/L时,90d的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对污水的去除效果将达不到Ⅴ类水标准.最后模拟计算得出,当工农业回归水的水量为0.3×108m3/a,且出水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时,扎龙湿地(约1000km2芦苇湿地)的最大承载能力为TN1.26×103t/a,TP0.42×103t/a.研究结果为扎龙湿地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3S技术在江汉平原湿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以江汉平原湿地监测为例,就3S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做了说明。文章在简述江汉平原自然地理概况、江汉平原湿地3S技术监测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进行湿地3S监测的技术方法与流程路线,建立了相应的湿地类型解译标志,并就湿地监测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上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是一座湿地面积占23.5%的海滨特大城市。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多面性,给人类尤其是上海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海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和过滤等生态服务以及防风暴及保护海岸线功能。上海湿地的社会效益主要有旅游休闲、历史及文化价值、教育及科学研究等价值,促进湿地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湿地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指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产品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农业产品及其它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产生的直接价值,直接经济效益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算。同时上海还有国际重要湿地,涉及国际共同利益和效益。因此,为求得上海湿地可持续开发和保护,必须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条件上,不能片面追求单个效益目标,正确的做法是在提高经济效益中十分重视生态效益,在提高生态效益中尽可能争取高的经济效益,并达到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从而实现上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四川藏区沼泽湿地植物区系的结构特点,剖析了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烷是一种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为25%。近年来大气中甲烷浓度显著增加,湿地甲烷释放量约占全球甲烷通量的20%,是大气甲烷的主要自然来源之一。甲烷主要通过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氧化条件下,甲烷通过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氧化,并通过气泡、扩散和植物传输三种途径释放到大气。湿地甲烷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有较大的变化,这与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有关,同时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质地、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物、土壤酸碱度、植被条件、气候因素、农业管理措施等。文章还对湿地甲烷排放的观测方法和排放模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创新网络是在科技创新全球化过程中围绕产业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制度之间建立起各类正式和非正式的跨国关系的总体结构。本文针对全球创新网络及相关研究主题,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采用社会网络和可视化方法,刻画分析了全球创新网络研究热点、学科及空间分布网络特征;并通过构建活力指标和吸引力指标,评估了主要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潜力,包括自身研究的活跃度和在网络中的吸引力。结果表明,全球创新网络研究领域中新兴市场、创新政策等主题正在成为研究热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受到商业与经济交叉相关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其次是地理相关学科;欧美地区的研究工作较多,亚洲新兴经济体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德、中、英四国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在不同时期其研究潜力和优势领域不同,美国和德国研究实力较强并具有借鉴式合作潜力,中国和英国正在成为重要的研究节点国家并具有开创式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0.
人口健康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科技是健康管理的有力保障。技术进步与学科会聚推动人口健康领域不断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与工程化。本文重点梳理了2018年以来人口健康领域的重要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综述了领域最新进展和重大突破,以把握健康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关注热点与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领域未来发展愿景,并结合国际人口健康领域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