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笑神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67-69,97
戏曲艺术表演中,文丑以笑为本。“丑笑结缘”不仅指演员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笑法、戏剧程式艺术表现戏的内涵,达到意味深长的审美效果,而且包含直接诉诸舞台形象的“笑”的技术技巧,要求演员在充分理解每一种笑态的具体内容的前提下,练就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笑功。诉诸形声的戏剧笑法,都与气的运用有关。成功的艺术表演,都要在运气、用气等方面严格训练,功夫过硬,技巧娴熟。  相似文献   

2.
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最为根本的目的是进行人物塑造,通过自己的神情姿态的变化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多样化的形体语言创造人物形象,使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舞台及荧屏之上,所以,形体是演员进行表演艺术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戏剧影视表演者的形体训练,绝不是压腿、踢腿一般性的身体训练或单纯的舞蹈训练,而是把表演艺术和形体训练相融合。同时,通过形体教学方法创新吸引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形体训练中。要想在形体教学方法上创新,这就要求形体教员自身不断地学习,加强思想认识,才能拥有创新性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知峰 《科技信息》2011,(19):407-407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既有戏剧的的共同特点,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作家可以用文字,画家可以用画笔,音乐家可以用声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演员只能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舞台上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舞台表演过程来完成的,这就决定演员必须掌握塑造舞台人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表演。  相似文献   

4.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艺术中的“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爱德华·布洛提出的,他认为距离介于主体自身和主体感受之间,它是主体产生某种感受的源泉或媒介。借助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分析中西戏剧的表演,发现前者表现为“距离太远”,后者则是“距离太近”。这鲜明地反映在中国虚拟程式化地表演和西方戏剧“第四堵墙”的理论上。  相似文献   

6.
缅甸的音乐、舞蹈艺术、是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的。缅甸古典剧是音乐、歌唱、舞蹈、戏剧的综合艺术,和我国的京剧相类似。它是缅甸歌舞艺术中极重要的部份。缅甸的古典舞,差不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八世纪是缅甸文化最兴时的时期之一,即骠国皇朝时代。当时的首都是缅南中部的勃古,古典舞就在这地区流行发展。后来国都遷到曼德勒,古典舞的重心也移到缅中了。缅甸最早的古典舞叫“土圈舞”,即在地上围一圆圈跳舞的意思,后来才成为室内的舞蹈。像这次缅甸联邦文化代表团艺术家在北京表演的“单人舞”是较早的古典舞的一种,达种舞蹈,演员要受过严格的训练,舞蹈的步伐和动作可因演员临时即兴有所发展,但手势、身姿异常讲究。每一手势、身姿正如京剧一样都代表一定意  相似文献   

7.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戏剧中"假定"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家为了把生活中的场面提炼到动人心魄和趣意盎然的程度,并着力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就必须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的有限性的矛盾。“假定”是意外、巧合、偶然、震惊等手段的概括,是艺术家们解决这个矛盾并乐意运用的方法。纵观颈剧这一艺术形式有发生发展史,不仅是剧情,也包括剧场、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特殊的假定”。可认为没有“假定”就没有戏剧,一部成功的戏剧,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段巧妙的“假定”。  相似文献   

9.
徐讦的戏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形态──自我之剧。这首先是他的非功利的以表现剧作家的哲学探讨和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自我戏剧观。其次是其戏剧人物也具有剧作家的“自我性”,往往有与剧作家同一的精神追求与困感。再次是在戏剧形式上采用“案头剧”形式,难以在舞台上表演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演员走钢丝     
演员在走钢丝表演时总拿一根长长的棍棒。也许人们会想,这不是增加演员的负担吗?等你做完下面的实验,就会改变这种看法了。  相似文献   

11.
再专业的演员也会怯场,如果他不紧张,那说明他根本不想取悦观众。1995年2月,37岁的英国戏剧演员斯蒂芬·弗赖伊(Stephen Fry)参加了舞台剧《室友》的演出,在那之前,他已经是一位有丰富表演经验的知名演员,曾在许多戏剧和电影中出演过主角。最开始的几场演出还算顺利,然而,在演出开始后第一个周末的清晨,他醒了过来,心中却突然充满了恐惧。他抬头看着天花  相似文献   

12.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江萍 《科技信息》2012,(30):338-338
健美操团体表演是各个大、中学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必备项目之一,它承载着各个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对运动会的开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经验,从团体操表演训练前筹备工作、训练工作这两大方面对团体操表演提出了相应方法,为提高团体操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冬叭,冬叭”的非洲手鼓有节奏地敲着,演员粗犷高亢的歌声扣人心弦。演出到达高潮时,全体观众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和演员混声同唱,掌声、鼓声和歌声连成一片,响彻整个演出大厅。这是颇负盛名的尼日利亚艾德歌舞团表演时的动人情景。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来自于梨园戏班的内部“固守旧制”因素。几百年来,梨园戏班在演员的年龄、表演科步、戏曲内容的构造,特别是口授身传的师承关系上,执着地固守着从先辈那里留传下来的一些“遗规”,较少变革。而潮剧和莆仙戏,则在发展中多有变革,指出这对于思考梨园戏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戏曲演员表演创作阶段中需要通过各类技巧令作品之中的人物情感、思想、性格特点更深刻全面的展现出来,使之内心活动、感情世界能够活灵活现的呈现于观众面前,这恰恰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各类角色行当在表演阶段中均体现出不同特点。演唱过程中由于人物背景不同,再加上戏曲情节的转变,需要应用到不一样的演唱技巧。该文由戏曲演员演唱唱腔、运用气息、把握戏曲人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戏曲演唱过程中表演技巧的有效运用。对凸显戏曲艺术色彩,提升演员表演技巧水平,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所谓“戏中戏”,是指一部戏剧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不失为剧作家笔下惯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戏剧创作技巧、手法。本文主要从“戏中戏”之功用、剧作家热衷使用“戏中戏”之根源、中外剧作家使用“戏中戏”之异同性等几个方面,就“戏中戏”在中外戏剧中的运用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理论性探究。  相似文献   

18.
“脱套第五”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戏场恶套,情事多端,不能枚纪”。这许多恶套俗法的存在,降低了在剧本选择,舞台设计等主要方面做的非常到位的剧目的整体水平。对演员的服装搭配;唱词、宾白的语气运用;举手投足的细微表现等细节工作的忽视,往往使我们的心血功亏一篑。而如何在戏曲舞台表演中避免在“细节”方面出错,清代的李渔已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19.
戏剧表演不但以语言的形式交流思想,而且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传情达意。戏剧表演应用于外语教学具有教育心理学、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等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了将戏剧表演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阐述了戏剧表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团体操表演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也越来越受到大家喜爱。团体操表演的组织从训练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训练内容安排、训练后的排练、表演这几方面着手,并对团体操表演提出了相应方法,为提高团体操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