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壮族民间故事所体现的壮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4,(4)
壮族民间故事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主体,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爱憎好愚而创作的.是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活动的记录.它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好善鄙恶、尊老敬老等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汉族民间叙事有神话、传说、普通民间故事、史诗、叙事诗等多种体裁,它们主要以口头形式存在。也有部分散文叙事作品存在于书面记录中。汉族民间叙事以善恶报应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原动力,演化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信奈的多种故事类型。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妖魔鬼怪构成民间叙事的重要内容。此外,某些民间叙事作品格调低下,宣泄人们的阴暗心理。 相似文献
3.
李微微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0):77-78
中华民间神话传说的文化特质具有其他社会诸多要素所无可替代的演绎功效,使得华夏民间神话传说文化势必演进为社会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教化样式。可以说,华夏民间神话传说的生命叙事范式也将作为一种原初化、群体化、自娱化、怡情化的约定俗成的心灵期盼、行为界定、伦理准则、品位解读,而始终蕴藉着韵味隽永的生命旨趣。 相似文献
4.
5.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核心角色,两者之间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文章从伦理道德角度认为师生关系改善的关键在于:从教师入手,重新树立教育劳动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入手,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准确定位德育,并追求育的深化;建立以宽容、理解为主要内容的人道关系为基础和谐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葛水平怀着对底层的悲悯之心,把言说和表现的权利交给笔下的人物,展示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存伦理和命运悲剧,同时,并不回避造成底层生存困境的社会体制的沉疴痼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重建了底层生活的美学意义。作家立足于民间文化立场,从日常化的生活经验出发,用饱满生动的生活细节,来演绎饮食男女的苦乐悲欢,其大俗大雅的民间叙事使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特有的诗意想象。 相似文献
7.
8.
在强大的乡土文学传统下,葛水平的小说自成一格,对于农村、对于农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思索。葛水平立足于民间,站在一个乡村之子对待民间饱含着的深切感情的立场之上,关注太行山区小人物的命运悲喜剧。她对乡土民间的评判标准不是历史的也不是政治的,而是道德的,人性的善恶成为她所营造的乡土社会的最高评判标准。对于底层民众的大爱让葛水平构建了一个的真实的乡土世界,一个充满着浓郁地域风情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9.
江帆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5)
"牛犊娶亲"是我国独有的一个故事类型,在我国汉、满、回等民族中广有流传。故事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复杂的家族关系,通过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悲剧性冲突,揭示了一夫多妻婚姻制度造成的种种社会弊端与恶果。故事以隐喻性构思演示了在家庭内部的生存争斗中,"庶生"子女艰险的生存处境及悲惨命运。故事针砭的婚姻形式以及凸现的善恶有报的道德主题,对今人仍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舍短篇小说《柳家大院》讲述了北平一个“狗窝”般的大杂院中,公公和小姑子虐待小媳妇至死的故事,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建构了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距离与冲突,营造了“看与被看”的多重审视模式.《柳家大院》因此激发着读者的同情、悲愤、无奈与哀叹的道德反应,呈现了老舍小说叙事的民间伦理. 相似文献
11.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3):77-80
徐州民间叙事中女性形象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神女、孝妇恶妇、节义女子、智女巧妇、礼教的叛逆者和武女等几种类型。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徐州民间叙事中的人物形象画廊。她们不仅传达了徐州下层民众对于女性的独特审美构建,反映了徐州下层民众的女性观,同时也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原因,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受汉族文学之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汉族文学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和融化,并进行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13.
文学伦理叙事既折射出时代风尚的文化变迁,也传递着生命情感的社会基因。阎连科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有着鲜明的孝亲情怀和父性崇拜。情爱叙事里爱情没有独立的空间,它不仅总是受到各种欲望的挤压和侵犯,而且常常成为女性自囚的牢笼。婚姻注重仪式化的礼教“名分”,缺乏相爱和分享。耙耧世界的叙事伦理深受河洛地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形塑。 相似文献
14.
陈丽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0,(6)
壮族民间叙事文学与壮族当代小说悲剧作品中 ,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悲剧形象 ,这些悲剧形象的审美特色呈现很大的差异 :在前者中塑造得最生动、最有特色的是英雄形象 ,人物性格单一 ,呈现出单纯明朗的美学特征 ;后者以描写具有优美品格的普通人为主流 ,人物缤纷繁杂 ,性格复杂多样 ,给人予繁富的美感 (英雄人物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徐立钱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61-63
本文认为汪曾祺小说的“民间叙事”受他追求的“正统品格”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点:一、传统视角关照下的乡村人物的言说潜藏着传统知识分子“精英化”的审美心态;二、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使汪曾祺小说侧重于表现中华民族的美好人生。三、诗意模式的建构传达了诗性写意的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因而传统化的民间成了他的精英意识的栖居地。 相似文献
16.
霍桑短篇小说叙事伦理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桑以短篇小说步入文坛,成为美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家之一。在创作形式与艺术技巧上,霍桑追求短篇小说完整紧凑的叙事结构与单一印象效果,并将哥特式风格、罗曼司传奇与象征主义写法转化为其小说叙事的标志性特征,反映出其复杂深刻的伦理思考与基本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
张添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
科马克·麦卡锡的普利策文学奖获奖小说《路》是一部关于末日来临之后人性和生存伦理困境的故事。在《路》中,麦卡锡借助一系列不同的叙事策略如叙事修辞标点符号的变异对比、人物心理叙事空间的变迁和叙事认知的预设干扰来增加文本张力,在文本中暗自建立自己的叙事伦理,巧妙地引导读者参与伦理判断,激励着读者对文本世界的想象性参与,进而促成其文本世界伦理主题的深度建构。 相似文献
18.
以电视剧《蜗居》为代表的很多当代叙事文本经由叙述现实热点问题构成欲望叙事的基本面相,但欲望叙事最终并未真正完成,原因在于叙事伦理维度上追求的欲望叙事由于叙述者的价值偏爱堕落为伪欲望叙事。欲望叙事与伪欲望叙事的吊诡成为当代叙事文化的根本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词在书面上有一种读音,在日常口语中另有一种读音,前者称为文读音,又叫读书音,后者称为白读音。文白异读是方言语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读音是方言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方言语音“洋泾浜”,通过研究文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与共同语语音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白读音则是方言自身固有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保存了一些中古甚至上古音,通过研究白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的特色及其与周边方言和共同语语音的差异之处。咸宁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有的涉及到声母或韵母;有的既涉及到声母,又涉及到韵母;还有的涉及到声调。通过研究咸宁方言的文白异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咸宁方言语音系统与共同语语音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