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土化模式,业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主要方向。然而,由于大学、中小学教师场域文化的冲突、大学教师教育自身发展问题、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使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困难重重。由此,建立平等对话的合作机制、强化教师教育的实践性,重视师范生的指导、完善大学内部跨专业合作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合作组织管理规范、完善合作契约机制,才能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模式——双导师制.在优化资源、加深理解的理念下,双导制以培养知行合一的"H"型教师为愿景,通过合作育人、合作教学、合作实习、合作活动、合作评价,形成了以"七个一"工程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并促进了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学术、文艺、政策等路径,双导师制可以走向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开发的专业发展学校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推动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在国际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解读这一专业发展学校标准,分析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与大学合作的相关研究多以大学为主体,表述为"U—S合作",而中小学在合作中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和客体地位。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在实践中,更多地表现为与师范院校的合作。要加强二者的深度合作,中小学应该立足自身,认识到合作的意义,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拓宽和师范院校合作的范围,加强与师范院校合作的深度,与师范院校形成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课程改革鼓励大学研究者走进学校,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困惑,渴望通过大学的力量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大学和中小学这两个不同阵地开始相互关注、相互融合,建立合作活动。这种合作活动建立在双方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合作动因是基于双方的共同需要。通过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动因分析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和反思,促进大学和中小学合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课程改革鼓励大学研究者走进学校,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困惑,渴望通过大学的力量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大学和中小学这两个不同阵地开始相互关注、相互融合,建立合作活动。这种合作活动建立在双方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合作动因是基于双方的共同需要。通过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动因分析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和反思,促进大学和中小学合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大学教师是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对大学教师跨界者角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梳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即跨界者的概念、类型及大学教师跨界者的作用,大学教师跨界者的角色定位、特质与职责,大学教师跨界者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等,对U-S合作中大学教师跨界者角色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问题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学及科研院所、产业、政府之间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研究,特别是从利益演化机制与模式的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机理,对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领域研究的探索,促进全国和天津周边地区高校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滨海新区建设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着重突出大学作为治理主体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决策、权力制衡、学术治校、民主参与、有效监督的大学治理结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基于治理过程控制,由内部评估和外部监督构成的内部治理自律机制。实现路径则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资源集聚、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赵渊 《科技信息》2007,(36):243-243,251
伴随着产学研合作进程的不断深化,大学理念与产业属性之间的本质差异逐步凸显。本文阐释了产学研合作中大学理念与产业属性之间的嫁接路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体系的创新与优化,以期为新时期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现状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阐述推动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培养交通领域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对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中的语言学习、标准规范差异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打造“俄语+专业”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国际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以教育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中俄交通领域人才培养合作特色等3个方面,提出中俄交通领域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武兰芬  余翔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104-107,119
《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知识产权领域双向合作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开启。分析了海峡两岸相互间专利申请及授权现状和外国人在两岸的专利申请及授权现状,提出了两岸专利审查合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在农业园区建立大学农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平台的视角,以南京农业大学和灌云县合作在农业园区建立专家工作站为例,实施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研究和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技推广服务的新模式、新体系.提出了以面向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在园区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技创新与推广的综合平台,与现有“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互为支撑和补充,加强校县合作推广体系和机制研究,并为教育部实施“2011计划”和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教育的"U-S合作模式"及其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师范教育下,教师受教学校与任教学校分化成价值取向、结构和功能歧化的两极,造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构性断裂。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重要趋势是大学与中小学由二元分离走向整合,形成“U—S合作模式”。这种合作的核心是建立教师教育的中介系统,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和转化搭建桥梁。为此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张力,实现两种学校文化的价值统整、两种教育系统的功能整合、两种教育体系的结构链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化解新建小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困境,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现实的路径选择。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新建小区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主体边界和主体行动边界不清晰、主体间力量失衡及其关系失调,据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构建多主体沟通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学、政府和企业的有效合作可达到科技资源运用的高效率与高效能。探讨了美国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中三者各自的角色定位、合作的特征与不足。认为政府主要是提供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和有力的资金支持,大学主要为合作网络内的创新活动提供知识和人才来源,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以主动加强合作的方式推动持续创新。美国的大学、政府、企业合作具有动态开放、共生共赢等特征,初步形成了市场和价值传到机制,但是也有政府定位不准、缺乏长效利益机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PDS”模式是教育行政部门、大学、中小学三方合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搭建的一个实践教学平台。在以“合作、互补;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运行模式中,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大学和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相互补充,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平台有效弥补了单纯教育实习的诸多不足,可对在校大学生教师职业养成、教学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立足于区域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和模式的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促进高校与国际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校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换、拓展研究领域、打造区域性国际知名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发生具有系统性、再生性、联动性,系统和精准减负极具必要性。表面上看负担是教师工作紊乱现象,从内源来看是中小学教师生存环境异变现象,而从其发生来看是教师岗位压力失调现象。中小学教师负担是教师素质、工作内容、中介变量等构成的内循环失调的产物,教师增能、专业本位、回路调节是减负的一般思路。诱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是教师自身、学校管理、政府机构与社会文化,其多元治理路径是:内生性减负、程序性减负、支援性减负和文化性减负等。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构建校企深度融合是推进合作育人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高技能甚至是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针对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路径构建和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从选好合作单位、拓宽合作领域、优化合作机制三个方面切入,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