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无线Ad—Hoc网络(MANET)路由协议作了简要介绍和比较.基于按需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提出了一种在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两个阶段都带移动预测的路由协议PAODV.该协议通过GPS系统获知移动节点的位置、速度、移动方向等信息,以链路中相邻节点在最大有效距离范围内的运动预测时间为判断指标,一方面在路由发现阶段建立相对稳定的路由,另一方面在路由维护阶段对链路断开提前进行预测,以降低包的丢失率和重新路由时间开销.仿真结果说明,PAODV比AODV有较低的控制包开销和较高的包投递率.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认知 Ad-Hoc 网络中,授权用户的活动将对认知用户之间的多跳路由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保证认知用户之间路由的稳定性并降低路由的端到端时延,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性和时延的路由协议。该协议引入稳定性因子,只有满足了稳定性约束条件的路由才可以作为候选路由,然后将传输时延作为度量对候选路由进行筛选。通过一个简单拓扑模型验证了该路由选择策略的优越性;并针对认知无线 Ad-Hoc 网络的网络环境,分析了其时延和稳定性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 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路由协议,实现了提出的综合信道和路径选择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由协议无论在不同的源、目的节点距离,还是在不同的授权用户活跃程度下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端到端时延表现。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MANET网络的模糊控制路由协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移动adhoc无线网络并进行了相关工作的比较·基于动态源路由(DSR)协议,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按需路由协议,称为扩展动态源路由(EDSR)协议·研究了模糊控制技术的使用·对每种度量,定义了相应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用于预测一个更稳定的链路·实现了一个模糊推理规则库以产生每种链路的模糊代价·基于运动预测选择最稳定的路径·建立了多路径用于路由发现过程,这样当路由路径失败时,保留了网络带宽,减少了路由重构时间·通过和DSR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EDSR协议有高的分组递交率和低的控制开销· 相似文献
4.
移动Ad Hoc网络中几种典型路由协议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153-155
目的为了以后设计更加高效实用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方法通过对几种典型的Ad Hoc路由协议进行说明、分析和综合比较。结果路由协议中DSDV、DSR、AODV以及TORA各有优缺点。结论整体性能DSR最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于Ad-Hoc网络的精简路由协议。对Ad-Hoc网络及其路由协议做了简单介绍。从路径发现和路径维护两方面阐述了协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协议的编程实现模型。通过搭建实验环境测试表明,此路由协议能够快速发现路径,中间节点能过顺利的完成数据的转发,可用于移动Ad-Hoc网络。 相似文献
6.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6):28-32
认知无线Ad-hoc网络(CRAHN)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相应的路由协议也随之被提出。在这些协议中按需路由被认为是最具优势的。这主要是由于对AODV路由协议和DSR路由协议的适当改进可以很好的适应CRAHN网络。对一些基于AODV,DSR以及混合型的CRAHN按需路由的改进协议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协议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比了不同协议之间的特点和性能。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以后设计更加高效实用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方法:通过对几种典型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进行说明、分析和综合比较。结果:路由协议中DSDV、DSR、AODV以及TORA各优缺点。结论:整体性能DSR路由协议最优。 相似文献
8.
车载自组织网络、无人机自组织网络中节点高动态运动、网络拓扑变化频繁、链路维持时间短,使得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不能适用.为了满足高动态自组网的需求,改进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引入移动预测机制.首先,在邻居发现过程中加入节点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其次,在中继选择时考虑邻节点的距离,选择不易中断的链路;然后,利用NS3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提高了数据成功接收率,降低了端到端平均时延;最后,通过实物平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研究了移动Ad Hoc网络中三种典型的按需路由协议AODV、DSR和TORA协议的原理和优缺点.并且在不同的场景中对三种路由协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仿真研究.仿真中选取了数据包的掉包速率、网络时延这两个指标进行性能评估,并通过改变节点的个数、移动速率来分析比较这些参数的改变对这三种协议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采用按需路由发现策略的移动分组无线网多播路由协议.协议采用了基于网格的方案.在协议中不需要维护全局的路由信息,通过按需路由发现过程,动态更新路由信息和建立多播转发组.多播数据包在转发组成员间进行有限泛洪,使协议能够降低带宽的占用及减少路由更新信息的传播.仿真实验说明,协议在带宽较窄、多播组成员数量变化较大的移动分组无线网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RED的AODV路由协议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使用非常广泛的随机早期检测(RED)拥塞控制机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在AODV的路由发现阶段,根据当前平均队列长度来确定以不同的方式响应路由请求,从而使建立起来的路由比较可靠,使数据流可以绕过负担比较重的节点,实现一定程度的拥塞控制和流量均衡,最后对改进前后的协议进行了性能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与原协议相比在复杂度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降低了平均延时和丢包率,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2.
AODV路由协议是Ad Hoc网络中使用距离矢量的按需路由协议.本文在分析了AODV路由协议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AODV协议--EAODV,并在OPNET平台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EAODV路由协议有效地增加了Ad Hoc网络的吞吐率并降低了时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如AODV等均没有考虑其安全性,面对恶意节点的攻击时,表现得非常脆弱.以拒绝服务攻击为例,对运用AODV路由协议的网络平均端对端时延、丢包率、包到达率、路由负荷等性能指标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网络中存在此类攻击行为时,各项性能恶化严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安全机制,通过模拟试验来检验其对抑制攻击的有效性,并应用于AODV以外的其他路由协议之上,以增强其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4.
移动Ad hoc网络在民用设施和国防事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是Ad hoc网络的一大特征,也正是这种动态性使得Ad hoc网络特别容易受到安全方面的攻击.文章剖析了AODV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针对协议中存在的黑洞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黑洞问题而且可以消除一些现有解决方案所存...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Ad Hoc路由协议性能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到无线Mesh网中传统的路由协议AODV和ES-OLSR,并对二者进行仿真,同时,对网络规模、网络负载、节点移动性等方面进行性能比较.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建议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应用不同的路由协议. 相似文献
16.
李若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2):89-92
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对AODV设置不同的场景进行仿真.通过分析OPNET仿真数据,从时延、吞吐量等指标对AODV性能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包括:在路由建立时考虑链路质量、节点能耗和网络负载,引入备用路由以及有效利用超时路由.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仿真软件NS的Ad Hoc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和比较.对现有Ad Hoc网络的相关路由协议进行分类说明.并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介绍和分析;设计了两个不同移动节点数目的运动场景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仿真和比较.通过对仿真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延迟和丢包率进行分析,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用于车辆自组网中视频实时传输性能评估的仿真平台,并在此仿真平台下做了相应的仿真实验来验证车载自组网中的各种相关机制对视频实时传输质量的影响.构建了不同的高速公路场景作为相应的仿真环境,并通过本文设计的仿真平台比较了几种路由协议的性能,以及统计了画面在不同真实车辆仿真环境下实时传输的丢失率和延时.仿真实验表明:AODV协议更适合本文构建的高速公路场景;视频实时传输的质量随着车辆之间初始跳数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在初始跳数为8的条件下,画面丢失率会达到70%以上,平均延时会超过1s;除此之外,车辆之间相对行驶形成的相对速度也严重影响视频的实时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了AODV、DSR、TORA三种无线多跳网络路由协议的思想、原理及优点缺点,指出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选择或者开发合适的路由协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线Ad Hoc网络,又称移动自组织网络,它无需基础设施支持,部署灵活,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移动多跳Ad Hoc网络关键在于建立可靠的无线通信信道以及实现其所需的路由协议。基于无线视频传输的应用需求,本文选用了WM-G-MR-09芯片设计并实现了WiFi通信模块,用Win-dows CE操作系统平台和IEEE802.11b/g无线网络接口搭建了移动网络环境,通过调用NDIS的API,增加NDIS功能模块的方式,实现了AODV路由算法。然后,对该模块的多跳路由功能进行初步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视频传输,并进行了视频传输实际性能测试,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