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单病种预付费用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病种付费标准的制订应以临床路径为基础,以社会平均的医疗项目成本为依据,准确算出各病种付费的标准。临床路径应用于按病种收费体系,结合电子病历优化了医疗流程。实施单病种预付费用制度,可以制订更合理、更具有科学性的收费价格,能有效提高医疗管理质量,规范护理服务,使医疗费用减少,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实施单病种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钱津  聂钊 《贵州科学》2007,25(Z1):431-434
通过分析医院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日,为医院控制病人医疗费用的开支,健全医疗管理标准,加强医疗质控,提高医疗效益提供准确依据.分析 2005~2006年间贵州省人民医院阑尾炎患者的各项住院费用的构成、年龄、性别各影响因素及住院日信息.结果 2005年阑尾炎患者平均住院日8.84天,人均医疗费用5360.71元,2005~2006年呈现平均住院日下降,日均住院费用上升的趋势.结论 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以减轻阑尾炎人的医药费用负担,推动医院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所能收获的效果。选取高台县人民医院82名护理人员采取传统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85名护理人员应用持续质量改进作为研究组。评价2组护理质量,并分别随机选取2组各249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护理质量各观察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 2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方面显示出突出优势,且利于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高原藏区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适合高原藏区的护理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意识,完善护理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对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名手术患者的护理,对全体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平均住院日、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对比。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护理考核标准,有效督促、评价工作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显著提高了高原藏区护理质量的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5.
孙爱国 《科技信息》2008,(16):320-320
循证医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反映了当今医学的发展趋势。应用循证医学思想来改进外科临床实习,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本文从循证外科在临床实习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并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新型的三级护理管理中实际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对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实施前后结果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全院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患者出院满意度等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的三级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为"科学管理、提升效率"提供了结构性的保证,运用PDCA循环这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是单病种质量监控的一个病种,也是医疗付费方式改革的病种之一,其付费标准是以临床路径为基础上进行的测算结果。因此,在路径执行中,存在着对单病种付费影响的因素,需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统筹兼顾,在医疗质量和医疗成本科学管理下,实现患者、医院、医疗保险三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医学实践和医学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是帮助实习生提高积极主动的临床思维方法,并可促进其树立正确的循证医学理念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医疗模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冯积华 《甘肃科技》2016,(10):136-137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天祝县人民医院6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变化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且循证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董晓燕  钱宝芳 《甘肃科技》2011,27(23):164-165,145
分析了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病理、心理特点,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此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记录2010年5月-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6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与2009年同期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8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学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住院总费用下降、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患者(P〈0.05)。优质护理服务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使医院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心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名在心胸外科实习的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分别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对象进行学习成绩的对比和学习能力的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基础知识、病例分析和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学生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创新能力、教学满意度的方面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各项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化管理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与优化管理组各55例,对比两组总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优化管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管理应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医疗工作中,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2月9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组.普通组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路径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ICU重症颅脑损伤预后效果;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家属满意度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路径组患者ICU重症颅脑损伤预后效果优于普通组,P0.05;路径组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家属满意度评分优于普通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路径组心理状态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培养循证思维在肾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肾内科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方法将湖北科技学院2011级5年制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人,随机抽取3组学生为PBL教学组( A组),3组为PBL循证医学教学组( B组)。 A组采用PBL教学模式,B组采用PBL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A组学生理论成绩与B组没有明显差异,病例分析成绩优秀和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适用于肾内科教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机制。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偏低的因素,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采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中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及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相比于之前,均存在明显提升。结论针对护士护理质量的提升及落实,PDCA循环管理乃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应用效果。方法对在该院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其中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肿瘤患者顺利进行化疗有重要的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徐萍 《科技资讯》2010,(28):196-196,198
目的: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2例行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循证小组,对循证组根据循证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及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循证组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将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收的146例住院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73例且行整体化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则依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发生率2.74%、1.37%较对照组的15.07%、10.96%低(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降低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有效控制率,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与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临床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作用.将参加儿科临床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组30名,对照组30名,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的出科平均成绩、护生对临床教学效果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对临床教学效果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