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俄汉两民族在代词性、名词性称呼语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语用文化差异.俄语中多使用专用名词性称呼语,汉语中多使用职衔称呼语和亲属称呼语,这与两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洁 《甘肃科技》2006,22(8):249-251
称呼语是说话者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语教学中导入称呼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特色的民族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准则,从而培养学生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3.
俄汉社会称呼语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通用称呼语、职衔称呼误、拟亲属称呼语等三个方面剖析了俄汉两种语言社会称呼体系的异同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语用等方面的原因。两种社会科语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职业、关衔以及拟亲属称呼上,这些差异反映出俄汉两民族文件传统习惯的不同及政治制度、社会关系对语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社会属性及文化属性反映到称呼语中表现出语用习惯的不同和文化价值的差异性。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使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对比研究英汉称呼语,分别从交际称呼语、职衔称呼语、恭敬称呼语、亲昵称呼语等角度对比研究其异同,并讨论汉语中特有的拟亲属称呼语。  相似文献   

5.
Brown & Gilman考察了数种欧洲语言的第二人称代词,提出第二人称代词的选用取决于两个语义关系:权势和同聚关系.权势关系是双方在一种不同等的关系下进行言语交际,而同聚关系是对等的,与亲密、平等相联系.Brown & Ford通过对美国英语中称名道姓的社会规约的研究,提出了对等称呼语模式和非对等称呼语模式.重点描述了英语和汉语的称呼语,并用权势和同聚关系理论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的对等称呼语与非对等称呼语模式,得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在社会中要进行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该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里的通称和职衔称呼语的称呼形式和使用规则的异同加以对比,对处于俄罗斯和中国两个不同主流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体称呼语是个体在面向作为交际主体的群体时所使用的称呼语,群体称呼语的选择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受话群体自身的特征,二是受话群体与说话人的关系。由于受话群体本身的复杂性,加之时代文化和交际心理的影响。群体称呼语经常可以连用。群体称呼语连用的排序遵从的三条基本原则是:即权势原则.礼让原则和主体原则。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称呼语的理解不同,从而也使其用法不同,本文拟从称呼使用原则、姓名的使用、头衔的使用三个方面来探讨汉英语言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然后进一步探索了这些文化差异的哲学渊源,指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及思维模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敏感词语指那些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侮辱或冒犯他人因而需要谨慎使用的词语。英语敏感词语主要包括种族或民族侮蔑语、性别歧视语、年龄歧视语、疾病和残疾歧视语、性取向歧视语和称呼歧视语。高阶英英学习五大词典主要采用用法标签、用法说明和用法插页标示敏感词语的用法限制,而高阶英汉词典主要采用前两种方式。敏感词语的用法标示对高阶英语学习者提高语言敏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呼系统。每种称呼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英汉称呼语中的异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东正教与中俄早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俄早期文化交往中,东正教发挥了极其特殊和重要作用.在东正教会派驻北京的神职人员中培养出了第一批俄国的汉学家,一方面,他们将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介绍到俄国和欧洲,另一方面,将欧洲较为先进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增进了中俄政府与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但东正教会过分彰显的政治使命增加了中俄彼此间的不信任,影响两国、两个民族、两种文化间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经长期演变,仍保留了实词的古义与通假,保留了词类的活用,保留了文言虚词,保留了文言句式等。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探讨称呼语的翻译应根据汉俄两民族语言化的差异,结合具体语境,分清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作出语用等同翻译。  相似文献   

14.
形容词除了常见的陈述用法外,还有指称用法。从现代汉语史的视角来考察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在现代汉语各阶段中的使用和变化情况,在当今使用中,其具有以下三个比较显明的特点:1.直接引用的较多;2.某些形容词的指称形式高频使用,经常用于构成一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形式;3.某些否定性偏正词组用于指称。指称性形容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受外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围城》中的七八个“堂房叔伯兄弟”一语存在结构语义歧义:一为A+ N1N2结构,指堂房叔伯和堂房兄弟共七八个;二为A1A2 +N结构,指堂房兄弟和叔伯兄弟共七八个,而堂房兄弟与叔伯兄弟是异名同指,实际指堂兄弟七八个.珍妮·凯利和茅国权采用了第一种结构语义.对《围城》的文本语境以及CCL的汉语语料考查发现,堂(房)兄弟和叔伯兄弟具有绝对的语用普遍性,而“堂叔伯”和“(同/嫡)堂伯叔”往往用作前置修饰语限定其它称谓,第二种结构语义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制中领导层的职务犯罪问题,是改革发展到深层次遇到的难题,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由此导致国企改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需要从体制入手,明晰产权关系,发展民主与法制,以较好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1949年特殊的历史情势视作影响该时段中国作家进行精神选择的一个重要的精神背景,以此探寻和挖掘形成作家精神蜕变和精神选择的实质因素。以1949年中国作家的人生选择作为透视中国作家重要精神现象的切入口,以具体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处于政治规约和艺术召唤之间的当代中国作家既具有政治激情又怀着艺术向往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俄语电视广告,俄语电视广告与汉语电视广告差异很大,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些理论,对比分析中俄两国电视广告,尝试探讨中国俄语专业学生理解俄语电视广告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议现代汉语社交称谓语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称谓语系统复杂而丰富,但我们却常常面对无称可呼的困惑.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通称,"先生"、"小姐"、"师傅"、"同志"似乎都不是.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揭示了人们在社交称谓语的选择和接受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并且进一步探讨了称谓困境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对他人的称谓为研究对象,在Halliday的情景语境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语场和语旨的变化对称谓变异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交际过程中称谓变异能够揭示使用者的心理,与此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变异称谓可以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