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家园林作为私人领域的范畴,是独立于社会公共政治、道德之外的场所.李德裕的平泉山庄是其私家园林.从山庄的宏大规模、独特收藏、审美造境、文化意涵等角度分析作为宰相家族产业的园林之独特性.李德裕“诗意占有”平泉山庄的“平泉体验”,不同于当时洛阳诗坛的游赏宴饮、园林酬唱,代表了中晚唐苦心经营私家园林却欲归不得、反遭祸患的典型.这种典型对唐代以后的诗风与士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是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和新表现。当前,既要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的思想优先发展教育,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以“今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的思想抓好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以促进当前农村教育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陶行知是我国最早研究、实践并献身农民教育的人民教育家,他终生献身教育的动力——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科学、爱儿童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感和由此产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意义的生产方式,更着眼于意义是什么。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使探求形式背后的终极意义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焦点。通过透视广告符号以缔造"现代神话"为己任的实质及其对广告受众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运作方式,进一步说明巴特以"神话"为核心的文化符号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当代的语境下重构传统,而我们正是需要钱穆“温情与敬意”的宏大的文化视野来面对传统与未来。钱穆视野中的文化民族主义和融合的人文主义正是传统自身的核心,正是传统生生不息的原因,中国社会正是在这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延续发展的,而且中国文学艺术正是这种文化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这种文化观的发展延伸。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中,温和的民族主义立场,雅化的发展逻辑,融合通达的人文主义精神必将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某种指归。钱穆正是基于此而建立起一套以儒家精神为核心的民族文艺观。这种文艺观必将成为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某种指引。  相似文献   

5.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推促大众文化服务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遵循了党的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宗旨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借鉴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大众文化为载体,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机制;在借鉴大众文化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扬长避短、科学转换以及主流介入和积极引导,切实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群众文化权益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性,人民群众文化成果的共享性以及大众化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等。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民文化权益主体地位缺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牢固树立文化成果人民共享理念,调动农民群众文化创作积极性,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创建活动,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调查研究于寻乌山水之间、执政在中央苏区,奠定了人民军队摇篮、中国革命摇篮、党的思想路线摇篮和人民共和国摇篮,形成了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寻乌调查研究精神和苏区精神.在其中,人民军队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催生着诸个红色摇篮的相继诞生,江西遂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引领着诸个革命精神形成了红色原创文化体系,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色文化的酵母、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魄、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赣鄱大地领导开展的民主革命,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传统的赣文化。五大革命摇篮的创建,成就了赣文化具有红色神韵的载体;五大原创经典精神的形成。决定了赣文化红色神韵的魂魄。红色赣文化毋庸置疑地成为当代赣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其所凝结和体现的政治品牌、教育品牌、思想品牌、道德品牌和形象品牌,又责无旁贷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江西崛起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力。  相似文献   

9.
赵阳 《科技咨询导报》2009,(18):245-246
如何提高期刊质量,首先要提高编辑水平。作为期刊编辑,要从三个方面去提高:一是"思想水平",简称"思想";二是"技能水平",简称"技能";三是"再提高能力",这是造血能力。这是期刊编辑的三把"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来着”的分布状况 ,然后讨论“来着”的语法意义 ,通过与时制助词“的”的比较 ,揭示“来着”一词的个性特征 ,最后分析了语气词“来着2 ”的功用以及与“来着1”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