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武汉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2010年,武汉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武汉市生态环境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近两年来看,武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0年~2005年,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06年~2010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市为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贵阳市的城市化水平逐年增长,生态环境水平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生态环境指标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煤气供气总量等城市化指标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颉抗阶段,且基本处于中度协调的耦合。  相似文献   

3.
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乌海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乌海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根据协调等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2000-2005年间乌海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波动显著;(2)从频数统计角度看,乌海市6年中有5年协调度指数低于O.6,一般可接受的范围为大于等于O.6.其中有3年勉强协调,两年严重失调.总的来说,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不协调;(3)从趋势角度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尤其是200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严重不协调,协调度指数极低.  相似文献   

4.
安贵鑫  范洪帅 《河南科学》2014,(9):1868-1874
基于青岛市、深圳市2005—2012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学离差原理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型,对两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互动关系;相对于深圳市而言,青岛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增长迅速,但水平较低;综合来看,青岛市和深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发展趋势整体良好,但与深圳相比青岛城市化发展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量较小,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其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慢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布基本符合由南向北递减、由沿海向内地递减的规律。2)根据协调发展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将福建省九个设区市划分为优质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失调型等5种类型,其中濒临失调类型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0%。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度方法,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17座地级市可分为基本和谐、和谐和良好和谐三种等级.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良好和谐的城市;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0.4到0.6之间,是和谐的城市;其他十座城市和谐度处于0.2到0.4之间,属于基本和谐.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武汉市50多年来的城市化过程,将其进行阶段划分,对其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分析,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武汉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方平 《科技信息》2011,(32):I0054-I0054
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本篇文章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指出了在新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水资源短缺、利用条件差、浪费严重;三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为了实现新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必须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新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并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剖析浙江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得出浙江省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关联性最大的结论。为此,首先要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质量,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用1997—2011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造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和田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97—2011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虽然在有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总的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协调度来看,和田地区的协调程度也不断加强,由1997年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经历了1998—2009年的基本耦合阶段,2010—2011年进入了磨合阶段,同时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类型经过中度协调类型达到了高度协调类型.总体来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东南沿海典型生态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镇化指数(CNLI)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构建二者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导因子。结论显示:1)厦门市城镇化指数增幅明显,呈现内高外低、南高西低的城镇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分布特征则与其相反;2)厦门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处良性协调阶段,并逐渐由生态环境领先变为城镇化领先;3)城镇化不是生态环境质量决定因素,但其影响力值在逐年上升,作用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区域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不确定性.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2006年~2015年区域内的28个地级市在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升不明显,部分地区濒临失调;2)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明显存在区域不协调的状况;3)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襄阳、宜昌、黄石、株洲、衡阳市近年来发展较好,耦合协调度增高,这表明在城镇化以及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市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但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区域来说,还需要重视整体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绿洲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水与绿洲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是绿洲存在的关键因子.研究绿洲城镇化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揭示其对本来就脆弱的绿洲水环境的影响强度、机制和规律,为克服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及其对绿洲环境的危害,为绿洲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和合理发展以及加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绿洲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最终实现绿洲现代化,有着现实的、长远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就绿洲水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在论述绿洲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对绿洲城镇化的影响和绿洲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适度的城镇化有利于绿洲水资源问题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环境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城乡经济建设、资源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果。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提出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提出了解决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自然灾害、地理利用、资源、人口、环境等7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从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实施重点工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8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喀斯特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学模型与生态模型法,从2个领域评价合肥市2005年—2011年间生态安全,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动态地展现了合肥市7年来的生态安全变化。结果表明近7年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生态安全由原来的临界安全转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同时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出现轻度失调的势态,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贵州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阐明贵州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 ,并建设性地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