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在生理条件下(pH 7.4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探讨了pH对多巴胺分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在生理条件下,激发光谱的波长为279.0 nm,其荧光发射波长为316.3 nm和623.6 nm,特征吸收波长为275.8 nm,pH>10时多巴胺生成其它物质.多巴胺在0.0~9.50 mg/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1 mg/L.该方法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可用于多巴胺注射液等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2.
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在揭示同分异构现象对有机分子荧光的影响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区分水体中结构相似的有机污染物的光谱参数。对同分异构体蒽和菲的三维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维荧光光谱中,蒽强荧光峰的发射波长相对于菲发生了红移,蒽弱荧光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相对于菲均发生了红移;在激发波长为254.5 nm、质量浓度为5 mg/L的条件下,蒽和菲的荧光寿命分别约为4.4 ns和14.9 ns;蒽和菲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55 nm和292 nm,在25℃、质量浓度为1 mg/L的条件下对应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29.07±0.61)%和(4.94±0.12)%。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射态下,蒽和菲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ΔE分别为0.284 56 eV和0.325 77 eV,说明蒽的分子硬度比菲小,蒽较不稳定,其π电子更容易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因而荧光强度和荧光量子产率比菲大;同时蒽上离域的π电子完成π-π*跃迁所需的时间更短,因此荧光寿命更短。  相似文献   

3.
在酸性条件下,阿魏酸荧光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荧光峰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10 nm和415 nm。在碱性条件下,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红移到350 nm和460 nm处。随着pH值的升高,其荧光强度逐渐增大,当pH值大于10.0时,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且趋于稳定。阿魏酸的荧光光谱随pH值的变化是由于其分子中羧基和羟基质子的离解。以硫酸奎宁为参比,测得阿魏酸水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006 1。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作为荧光发射团的新型碱性磷酸酶荧光分子探针.苯并咪唑基苯基磷酸二钠盐,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与碱性磷酸酶反应前后的光谱变化.荧光发射团的激发波长为316 nm ,荧光发射波长为460 nm,激发光与发射光基本不重叠,大大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一种锌基-类杯[3]芳烃化合物Zn-Lg1,实现了对氨基葡萄糖的高灵敏度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Zn-Lg1对氨基葡萄糖的识别过程与机理.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向Zn-Lg1中加入氨基葡萄糖后,波长423 nm处的吸收峰下降, 320和281 nm处吸收峰增强,等吸收点为360 nm,说明氨基葡萄糖分子已经进入Zn-Lg1内部,主客体计量比为1∶1,平衡常数为1.6×103L/mol.通过对比研究无磺酰胺基团的类杯[3]芳烃化合物Zn-Lg2对氨基葡萄糖的识别效果,分析了Zn-Lg1中磺酰胺部分的氢键在识别中的作用.荧光光谱表明,向Zn-Lg1中加入氨基葡萄糖后,激发波长为360 nm,发射波长从516 nm略蓝移至513 nm,荧光强度增强,最低检测限达到5.0μmol/L.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嗪-罗丹明荧光探针分子TR1,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分子结构,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铜离子的识别性能及溶剂体系、pH等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CH_3CN/H_2O(体积比1∶1)体系中加入Cu~(2+)后,TR1在553 nm处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在580 nm处的荧光辐射增强了100倍,表明探针TR1与Cu~(2+)形成1∶1结构的共轭体系较大的开环荧光复合物。该复合物在含H_2O比例为0~80%的CH_3CN中和pH值3.0~7.5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4.0×10~(-7)mol/L~5.0×10~(-5)mol/L浓度范围内,TR1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达到8.0×10~(-8)mol/L。在含Cu~(2+)的自来水和河水样品检测中,回收率均接近100%,相对标准偏差RSD≤4.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超分子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谷胱甘肽-银离子(GS-Ag(I))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GS-Ag(I)作为凝胶因子,其浓度从0上升到0. 008 mol/L的过程中,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从350 nm位移到370 nm,激发波长变化的数据显示水凝胶形态变化的关键浓度是0. 005 mol/L,流变性能数据和荧光显微镜照片也证明了此结论;当凝胶因子到达0. 005 mol/L时,水凝胶内部已经自组装形成了丝状三维网络,并且从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对于凝胶因子单体出现光谱红移时,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可以直接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用Ar~+激光器的488.0,514.5nm和氦氖激光器的632.8nm激光线激励竹红菌甲素粉晶和它的乙醇、丙酮、甲苯溶液,测得它们的荧光光谱,荧光峰值波长与溶液极性有关,随着极性增强,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表明甲素分子电子能级间距离增大,相对于粉晶最大峰值位移达61.2nm。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萘醌的吸收光谱特性和紫外光激励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分析了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随萘醌浓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及两种光谱技术检测萘醌的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结果显示,萘醌溶液对波长245 nm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在331 nm处有次吸收峰出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降低(10→2μM)呈线性衰减。萘醌吸收光后有较好的荧光发射性能,在250~600 nm波段有明显的荧光发射,荧光峰位于423 nm处。最佳激励波长为306 nm,荧光峰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10→2μM)呈线性分布。萘醌浓度梯度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对于萘醌的检测限均为2μM。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白芍水萃取液在230-260nm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45nm波长处产生的荧光较强,荧光峰是280-405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320nm处;同时采用245nm紫外光激发不同浓度的白芍水萃取液时,最大荧光相对强度和溶液浓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为检测白芍有效成分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研究结果对推动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草药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脉冲光源作为激发光,研究罗丹明B荧光的瞬态光谱特征.激发光源为3个中心发射波长分别为406,464和528 nm的超高亮紫光、蓝光和绿光LED.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激发光颜色(波长)、不同脉冲宽度和不同罗丹明B浓度得到的荧光强度有很大差别;在同一浓度下,激发光持续时间(脉冲宽度)小于10 ms,只...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简单遗传算法,通过求解超定方程组的非负最小二乘解,优化单色发光二极管(LED)匹配光源组合,实现用白光LED取代部分单色LED模拟太阳光谱,并讨论白光LED可以取代几种不同峰值波长的LED.仿真结果表明:在300~1 100 nm范围内,随着白光LED取代单色LED种类的增加,所用LED总数减少,光谱匹配度均下降;当取代3种不同峰值波长LED时,该算法拟合的相关指数为0.903 5,可减少15.6%的LED个数,模拟光谱与目标光谱基本吻合.该方法的光谱失配度小,可精确分辨标准太阳光谱AM1.5的两个吸收谷.  相似文献   

13.
取健康人静脉血,分别用530nm和632.8nm波长光照射血液并检测其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这2种波长光在血液中所激发的荧光光谱结构有很大不同。530nm光引发的荧光辐射强度比较大;632.8nm波长光所产生的发射光谱在原激发光的长波和短波2个方向都有分布。这一结果提示,上述2种波长光与血液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而其对血液的生物效应也会有所差异,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激光血液照射疗法的治疗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包覆光敏药物叶绿素的CaCO3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粒子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和荧光光谱仪测试了叶绿素乙醇溶液的光谱谱图,其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31,662nm,其荧光光谱的激发和发射最大波长分别为664,672nm。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药量和游离的光敏药物叶绿素,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表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0.025g/mL时其包封率达95%。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亮度橙色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进行了发光特性表征并探索了其在LED上的应用。Eu2+离子在Ca3SiO4Cl2基质中可被300~450 nm光有效激发发出橙黄光,发射光谱是Eu2+离子的特征4f65d1→4f7跃迁发射带。测量得到的Eu2+离子的荧光寿命为微秒量级,分别是 τ1=1.53 μs和τ2=7.29 μs。用该荧光粉制备了395nm近紫外芯片基和460 nm蓝光芯片基发光二极管,并测试了它们的发光性能,表明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适合于用作白光LED的红黄色组分。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2,9,16,23-四羧基金属酞菁锌(Zn-taPc),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在乙醇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在356nm的紫外光激发下,Zn-taPc在456nm附近出现发射峰。发现了碘的乙醇溶液对其有荧光猝灭现象,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使用无水ALCL3作为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出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聚苯乙炔,并用FT-IR。UV-Vis,PL对聚合物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物分子量及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少催化剂用量可使分子量增加,主链共轭体系增大,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上表现出红移现象.另外,当选用不同波长(300、350、400nm)的光激发时,其荧光发射峰依次红移,说明所得聚苯乙炔可能含有多种异构链结构,存在不同的发光点.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稀土配合物Sm(Hacac)2HAA和Sm0.5Eu0.5(Hacac)2HAA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探讨了它们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Sm(Hacac)2HAA和Sm0.5Eu0.5Hacac)2HAA的均发出Sm3+的特征光谱,发射峰在647 nm;Eu3+的掺入提高了配合物Sm0.5Eu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熔融法制备了Tb3+掺杂的铝硅酸盐氧氟玻璃样品.应用X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Tb3+掺杂的铝硅酸盐氧氟玻璃热稳定性较好,不易析晶;紫外吸收截止波长为320~330nm,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在紫外光的激发下,Tb3+主要产生蓝色和较强的绿色荧光;随着Tb3+浓度的增加,Tb3+间发生共振能量转移,增强了绿色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AOT-异辛烷及水相两种体系中脲引起的酵母醇脱氢酶(YADH)紫外和荧光变化。在水相反应系统中随着脲浓度增加(至3.0mol/L),酶活性迅速下降并全部失活,构象发生重大改变,22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荧光强度减小,336nm处的荧光峰红移12nm至348nm,在R=15的反相胶束体系中,酶浓度相同时YADH活力相当于水相YADH的63%左右,但脲浓度增至3.0mol/L时YADH的活力基本无变化,240nm和270nm处的紫外吸收峰、357nm处的荧光发射峰均随着脲浓度的增加有所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脲对两种体系中YADH的分子构象和活力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