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喷气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优化喷气纱性能入手,通过确定目标值域,对喷气纺纱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试纺优选,找出了达到目标值域的优选参数。对于实际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喷气纺纱是利用旋转气流作用推动纱条形成气圈运动,使头端自由纤维加捻成纱。本文采用本组研制的纱条气圈转速仪对喷气纺纱纱条动态气圈的转速进行了测试,并就改变加捻成纱过程中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气圈转速,探讨其与成纱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喷气纺纱和涡流纺纱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纺纱。两种纺纱的成纱机理和纱的结构与其它纺纱不同,其产品有独到之处,别具风格。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种纺纱的产品特点,并进行技术经济初步分析,提出两种纺纱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日本 MJS-802和881喷气纺纱机纺纯棉时喷嘴加捻器的结构,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喷气纺纱机纺纯棉时,喷嘴加捻器结构的关键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影响摩擦—喷气复合纺纱的主要工艺参数。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建立了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强力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惩罚函数法进行优化计算,求得最佳工艺条件,根据优化工艺条件,在摩擦—喷气复合纺纱试验机上实际纺制32tex纯棉纱,纱的实测强力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达到同类环锭纱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喷气纺纱中,喷嘴是决定成纱加捻包缠程度的关键,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本文运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喷气纺喷嘴中的气流场以及有关参数对喷嘴中气流场分布的影响作了测试分析,所得的结果对掌握喷气纺喷嘴中的气流场的分布规律、合理地设计喷嘴、优化有关参数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导引体是喷气涡流纺喷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导引体结构参数对纺纱的影响,对导引体的结构参数(螺旋角α、导引针长度L)进行了研究,选择5种螺旋角α/(15°,30°,45°,60°,75°),4种导引针长度L(0.5,1,1.5,2mm),以粘胶纤维(39mm×1.23dtex)为原料在喷气涡流纺纱小样机上进行纺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OL=30°~45°,L=1~1.5mm为导引体的最佳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的分析喷气纺纱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喷气纱的芯纤维和包缠纤维结构。对喷气纱的性能从机械性能、条干、毛羽、捻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喷气纱伸长小、缩率低、条于均匀、纱疵少,3mm以上毛羽较环锭纱少,纱的表面光滑。芯纤维无捻度捻向、条于均匀、粗节少,重不匀小。虽成纱强力较低,但强力不匀率较环锭纱好,质量的综合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纤维在喷嘴中产生的喷气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作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探索了利用高速压缩气流来分离纤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纺纱方法——喷气自由端纺纱,并设计了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纺出的纱具有一般自由端成纱的结构,且本方法利用高速气流来形成自由端和加捻成纱,不损伤纤维.  相似文献   

10.
从50年代末美国 Du Pont 公司提出利用缠绕方法纺纱到现在,喷气纺纱在设备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纺纱方法的加捻与成纱机理的研究却是非常少的。本文提出了喷气纺纱过程中假捻区捻度形成的一种机理,可以用来解释单、双喷嘴情况下的捻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村田(孪生双喷嘴)及 Du Pont(单喷嘴)纺纱原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包缠纤维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由于村田原理喷嘴的安排使第1喷嘴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纱线的自转与气圈回转的方向相反,推后了边缘纤维被纱线夹持的位置,使较多的边缘纤维有可能在纱线中成为有效的包缠纤维。进而阐述了喷气纱的特点:毛羽的单向性、包缠纤维及纱芯捻度的不均匀性、单、双喷嘴成纱条件和成纱质量的区别,主要纺纱参数对纱线强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reliable prediction equations relating cotton fibreproperties measured by HVI system and yarn quality,A useful statistical method is adopted for de-velop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of Spinlab HVIfibre properties and quality parameters of yarn STQ (Strength Tex Quotient).The percent relativecontribution of a fibre property with respect of STQ is also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contribution of the HVI measured fibre properties can account for 77.4% of known variation ofyarn STQ.The main feature of the approach is its flexibility in accommodating all fibre properties.The examination of regression equation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well applied to predict STQ ofyarns spun from the same spinning system,but,for different spinning systems and also for yarns ofdifferent linear density,modification of the equation would be needed.  相似文献   

12.
在双纱纺纱中,交汇区中的单纱捻度和交汇角对成纱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我们将相隔一定距离的两股黑白复丝从前罗拉后方喂入加捻卷绕机构来模拟双纱纺纱过程,并利用高速照相对纺纱过程中的纱线进行动态摄影,分析了一些主要纺纱工艺参数对纺纱过程和纺捻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细纱及后纺工程的工艺参数与精纺毛纱落水松弛缩率和缩率不匀率的关系。发现在细纱成纱前的工艺参数,特别是中皮辊滑溜槽深,严重影响着纱线松弛缩率,而细纱的加捻和细纱成纱后的工艺却影响不大。细纱缩率与股线缩率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转杯纺在运转条件下加工苎麻纯精梳落麻的磨损试验方法,对表面镀铬及渗硼假捻盘进行了磨损试验。通过观测各假捻盘磨损前后的体积变化以及表面形貌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各假捻盘的磨损机理,得出渗硼假捻盘耐磨性优于镀硬铬假捻盘的结论,建议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渗硼假捻盘进一步考察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牵伸装置的局限性,一般长纤维和短纤维纺纱是分别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的。苎麻/棉混纺纱也都是以苎麻短纤维(落麻或切段麻)和棉纤维按短纤维纺纱系统混纺而成的。由于原料性能的限制,其成纱质量较低,尤其是条干不匀、麻粒等方面较差,难以满足高档织物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长、短纤维在长纤维纺纱设备上进行各种方案的纺纱试验,证明了只要合理调整牵伸装置等工艺条件,长短纤维在同一设备上纺纱是可行的。并对纺出的长麻/棉混纺纱的性能作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纺纱原料性能的改善,长麻/棉混纺纱的质量较短麻/棉混纺纱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这对开拓麻/棉混纺纱生产和市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般的包芯纱,包绕纱中纤维的组合形式、纺纱方法及成纱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纟由)丝包芯纺纱的工艺、试验所用的材料、成纱品质及其与(纟由)丝的比较。从而指出(纟由)丝包芯纱兼备了(纟由)丝和化纤长丝的特点。因此,(纟由)丝包芯纺纱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粗支纱摩擦纺机和细支纱摩擦纺机的特点。作者设计了一种纤维分梳和输送形式。试验表明,该形式适纺支数范围较宽(148—18.5tex),能以1—2根条子喂入,纺制纯棉纱和各种纤维的混纺纱;可纺制内外层的纤维组分不一样的夹花纱;在安装附加装置后也可纺制包芯纱和花色纱。该装置机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供设计中、粗支纱摩擦纺纱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得纺纱杯内纱条曲线形状和张力的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以比较可靠地求得纺纱杯内的纱条张力,解决杯内纱条张力不易测定的困难。根据这些方程作图,就可从这些图中简捷地求得杯内纱条的重要参数,用来计算纱条张力。另外,本文对正反向剥取形式也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