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宇  吴燕 《天津科技》2011,38(3):42-43
水泥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坚固耐久,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因此对水泥的检测就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进度及施工质量。通过解析水泥强度及安定性检测过程,简略总结出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操作中的几点注意事项,用以帮助避免或减少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从而为施工单位提供更准确的水泥强度及安定性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粉煤灰替代水泥的充填体强度普遍偏低和充填体脆性增大,对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采用粉煤灰替代水泥的胶结充填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替代水泥的充填料浆流动性好,有利于充填料浆管道输送.但充填体强度随着粉煤灰替代量增加而降低,对于早期强度尤为突出根据金川镍矿下向进路式采矿对充填体强度要求,确定了粉煤灰最高掺入质量分数为13%.同时还对掺入粉煤灰的水泥特性和技术标准开展研究,制定掺粉煤灰水泥的技术标准,为粉煤灰在金川镍矿的安全、高效和经济的心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测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不同水泥剂量、不同养生龄期,以及不同养生温度条件组合下的抗弯拉强度,分析水泥稳定碎石抗弯拉强度随水泥剂量、养生龄期以及养生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试验龄期的增长,水泥稳定碎石抗弯拉强度呈增长趋势;较高的养生温度有利于抗弯拉强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水泥强度是水泥物理特性的基本指标,文章介绍了水泥强度检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对误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误差。只有严格的控制水泥材料质量,才可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型振动三轴压缩仪对水泥改良黏性土开展循环振动压缩试验,包括动弹模与阻尼比试验和动强度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加载频率和围压对水泥改良黏性土的动弹模、阻尼比和动强度的影响,从而得到加载频率和围压对水泥改良黏性土循环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大,水泥改良黏性土的最大动弹模、最大阻尼比和动强度均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大,水泥改良黏性土的最大动弹模和动强度均增大,而最大阻尼比减小.  相似文献   

6.
水泥强度是指硬化的水泥石能够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它是水泥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检验水泥强度,一方面可以确定水泥标号,对比水泥质量情况;另一方面可根据水泥标号,在施工中设计砼强度,合理使用水泥,保证工程质量。水泥强度是一个相对值,同样的水泥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就会有不同的强度值。为使水泥强度有一个统一的可比性,并正确反映水泥强度,各国都制订了强度试验方法标准,对每一品种水泥都制定了强度的品质指标。我国规定水泥胶砂强试验方法采用“软练法”,除规定标准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外,还对试验的环境提出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7.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往往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膨胀土加以改性,水泥可以有效地对膨胀土进行改性,降低其膨胀性并提高土体强度.选取引江济淮工程弱膨胀土,掺加水泥后进行自由膨胀率、膨胀力、50 kPa有荷膨胀率、直接剪切试验、SEM试验等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水泥改性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水泥改性土的自由膨胀率、膨胀力、50 kPa有荷膨胀率均降低,抗剪强度增大.2)掺加水泥后,膨胀土的内部微观结构被逐渐摧毁,水泥水解水化产生凝胶性物质将分散的黏土颗粒黏结起来,形成较大的团粒.3)基于本研究试验结果,同时综合考虑实际工程,建议引江济淮工程弱膨胀土水泥改性剂量为4%.  相似文献   

8.
石灰-粉煤灰-普通硅酸盐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常用的路面基层材料,但其早期强度较低,用作路面的维修养护材料时不能快速开放交通.为提高稳定碎石的早期强度,将其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等质量的硫铝酸盐水泥替换,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CT)和劈裂拉伸强度试验(STS)对比了两种不同水泥综合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劈裂拉伸强度(STS),并对无机结合料掺量、水泥掺量及级配对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碎石的UCS和STS随水泥含量的增加、养护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养护龄期1 d的石灰-粉煤灰-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碎石的UCS可达2.28 MPa,达到了路面基层开放交通的规定,且后期强度没有出现降低.论文为路面基层的快速维修养护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先装拔出法、后装拔出法和钻芯法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测上的适用性.方法对5个强度等级C60、C70、C80、C90、C100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5种现场检测方法试验,并进行同条件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及误差分析.结果得到5种检测方法检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测强公式,其相关性与精确度均较理想,且钻芯法误差最小,回弹法误差最大.结论 5种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均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现场检测,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矿渣、煤矸石作为配制复合水泥的辅助性胶凝材料,研究了矿渣、煤矸石细度和复合比例对复合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水泥胶砂强度作为参数反演,找出最佳复合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渣与天然煤矸石组成的复合体系中,矿渣的细度决定了复合水泥的强度,矿渣越细,复合水泥强度越高.当矿渣和天然煤矸石作为混合材取代水泥的总量一定时,所配制的复合水泥强度随着矿渣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随煤矸石比例增大而减小.天然煤矸石没有活性,将其煅烧后,活性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1.
对全砂土固结充填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砂土固结充填材料的强度标号达到525#普通水泥标准,抗折抗压比高于425#普通水泥.在充填料配比相同的条件下,全砂土固结体的强度是水泥胶结体强度的3~4倍,与普通水泥的水化产物相比,全砂土固结充填材料的水化产物有更多的钙矾石晶体和无定形物质.在相同的碳化条件下,全砂土固结体的残余强度是水泥胶结体残余强度的1.5倍.图4,表6,参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稻壳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之一,研究不同稻壳用量、不同率值、不同煅烧温度对煅烧成的稻壳水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煅烧水泥的升温方式分为A、B两组,试验确定实验室煅烧水泥的升温方式,按照煅烧升温方式B煅烧17组不同配比的水泥生料试样,煅烧产物进行水泥净浆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从950℃左右开始升温比从室温起升温煅烧出来的水泥熟料强度高.稻壳用量在3%以内时稻壳水泥的强度和不掺稻壳的水泥强度相差不大,当稻壳用量超过3%时,随着稻壳用量的增加水泥强度下降.随着石灰饱和系数KH的增大,稻壳水泥3 d强度呈增大趋势,28 d强度呈减小趋势.稻壳水泥3 d和28 d净浆抗压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呈增大趋势.结论实验室中采用急速升温的方式煅烧出来水泥强度较好;掺入少量的稻壳对水泥强度影响不大;KH增大对稻壳水泥性能有不利影响;煅烧温度越高,煅烧成的稻壳水泥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3.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CEACRM)中各材料对其初期强度及后期残留强度的影响,选用2种回收沥青混合料(RAP)的质量分数,按正交试验方法选取水泥用量、乳化沥青用量和拌和水用量3个影响因素,在3个水平条件下进行CEACRM的配合比设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水泥和乳化沥青对再生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程度随RAP质量分数不同而异,RAP质量分数较低时,乳化沥青对CEACRM的初期和后期强度均起主导作用;在RAP质量分数较高时,水泥对CEACRM的初期强度起主导作用,乳化沥青对CEACRM的后期强度起主导作用;拌和水用量是对强度影响最弱的因素.因此,建议RAP质量分数较低时选用2%(质量比)的水泥用量;在RAP质量分数较高时,水泥用量应综合成本因素来考虑.  相似文献   

14.
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污染土的水泥固化稳定法修复技术,对水泥固化稳定重金属铅污染土的强度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强度由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所得,试验所用污染土通过人工制备而成,考虑了1.0×102,1.0×103,1.0×104,3.0×104mg/kg四种质量比和5%,7.5%,10%三种水泥掺量.结果表明:不同龄期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大致呈线性关系,而2个不同水泥掺入比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值与水泥掺入比呈幂函数关系;通过对不同配合比、不同龄期试样强度的进一步拟合分析,得到了根据某一龄期强度预测另一龄期强度的经验公式和根据某一水泥掺量的强度预测另一水泥掺量强度的经验公式,以上公式同时适用于普通水泥固化土和含铅水泥固化污染土.  相似文献   

15.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强度增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强度增长特性,通过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入,对水泥稳定碎石早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都有影响,掺量越大早期强度越低;掺加粉煤灰对长期强度有利,就提高长期强度而言,粉煤灰最佳掺量约为10%;由于7d抗压强度不足以反映掺粉煤灰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建议采用7~90 d强度增长率作为评价其强度潜能,在实际工程中应适当降低其7 d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道路建设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弯拉强度是一个关键指标,主要采用小梁标准试件和路面钻芯取样圆柱体劈裂强度折算的弯拉强度综合评定.对某高速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弯拉强度与劈裂强度的对比试验,建立了弯拉强度和劈裂强度的换算关系式,用作工程质量验收的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温度变化时易产生温缩裂缝,且现有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采用不同级配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温缩性能试验,得出混合料温缩性能与水泥剂量、级配、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并验证了温缩性能预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含量较多、水泥剂量较低时,混合料的温缩应变和温缩系数均较小;但温缩性能随水泥剂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有限.结合有限元温缩应力分析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对基层内的应力强度比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基于温缩的强度控制标准.研究结果将为设计和施工中预估并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温缩裂缝、确定基层合理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粗集料级配组成与结构的考虑较少,为充分发挥粗集料的作用,从水泥混凝土多相分散系的角度,在粗集料形成嵌锁骨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弯拉强度试验,分析了水灰比、砂率和水泥净浆填充比对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回归得出了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砂率和水泥净浆填充比对水泥混凝土强度均有明显影响;就抗压强度而言,水泥净浆填充比存在最佳值;砂率过大对抗压强度不利,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得出,误差可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渣排放量的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出现了许多应用矿渣的新理论、新工艺.然而,大幅度提高水泥中矿渣掺量、相应降低水泥熟料含量,必然引起水泥性能的变化.必须通过试验验证配合比的合理性、安全性.本文主要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矿渣微粉颗粒级配对新型矿渣水泥强度的影响,新型矿渣水泥的矿渣掺量最高达到了70%.研究表明,矿渣粉的区间粒度分布与新型矿渣水泥强度的关联度有如下规律:对水泥的3 d早期强度贡献最大的是0~10 μm内的矿渣微粉,而对28 d强度贡献最大的是10~20μm的矿渣微粉.因此,通过改进粉磨工艺及矿渣微粉的颗粒组成,可以提高新型矿渣水泥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低掺量水泥固化高含水率海泥(HW-LC-clay)的强度特性,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水泥剂量条件下HW-LC-clay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然后采用归一化分析方法,分别揭示了含水率和水泥剂量对HW-LC-clay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水泥剂量对HW-LC-clay强度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HW-LC-clay强度预测经验公式,并采用文献数据验证了该经验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