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风口浪尖制高点上的梁启超,以战略家的眼光观照文学进化并汲取中国优秀文论精华之"气"和西人之思想语法,开创性地以"意气"、"豪气"、"体气"而卓然自成一家,完成了对自己文化的民族精神的独特建构,在今天仍有强烈的镜鉴功效。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西人一直探寻万物之本原。秦勒斯至德谟克利特为自然哲学一派;毕达哥拉斯与巴门尼德经亚里士多德再经伽利略再经牛顿至于爱因斯坦为数理科学之另一派。然而,他们异道而同回,认为“无”乃万物之本原。无则无焉,然而真有生发万物之健力。中国圣人强字本原曰“易”、“道”、“无”,所示与西人不异。此三者同一,所异者,名也。圣人臻...  相似文献   

3.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而这正是本句所因承的两个前提。"赜"在前句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4.
小易 《科技智囊》2008,(6):67-67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的交际关系准则也各不相同,中西人际关系的差异引发的误解常常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认识中西人际之间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对发展和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好合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王诗兵,男,1976年10月出生,安徽岳西人,博士,副教授,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2010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5月起为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政权更迭频繁 ,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在执政期间都想能长治久安 ,永据天下。以“德”治天下是历代王朝及圣贤推崇的一种理想化治国手段。但要真正把“德治”付之于实践并取得成效 ,就要求君王们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 ,即 :自身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仁政爱民、虚心纳谏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块无比滋润、飘柔而又富有灵性的土地。她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江浙沪交汇处,她就是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而驰名海内外的中国绸都——吴江市盛泽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是一部探察晚明至民国初年《孝经》学与孝文化的文化史力著。该著深入洞见此时期围绕"《孝经》与孝"集结而成的文化脉络与实践形式,勾勒出"孝治天下"的种种面向。孝治散播管道的视像,孝治天下蓝图的铺展,孝治神秘意蕴的充沛,这三个层面最能彰显近世中国社会里存在的弘德崇孝的种种努力,也最能还原孝治天下的宏阔画卷。  相似文献   

10.
雷颐 《世界知识》2014,(16):66-69
<正>天朝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已形成自己的"天下"观。在这种观念中,"天下"以中国为中心,"中心"是文明的,而"边缘"则是野蛮的,并且离中心愈远,愈为野蛮。中心的"华夏"代表正宗、高贵、文明,具有伦理道德;周围的"夷狄"则代表偏庶、卑下、野蛮,没有伦理道德,尚未脱离兽性。在这种居高临下俯视其他文明的"华夏中心论"指导下,在处理和对待与他国的关系中,形成了以中国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前后,以耶稣会士和思想家为代表的西人利用文化间天然的误读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竭力美化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观。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中国观,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中西对比呈现出中强西弱的态势,二是西方历史上有关中国的知识文化再生产的结果,三是意识形态的需要,四是受到个人立场的影响。他们的中国观表面上是他们的自我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表达,实际上是欧洲启蒙时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文章就后两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18.威盛:云战,凡战必.长虹:王天下者,羽鬓狂未必能为。若垂帘尚在而强四方以自奉,前路之艰辛卜奋;中国科技企业 不国际化毌宁死@林军 @白学锋 @蹇皎 @王恒嘉  相似文献   

14.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2):79-79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这段话的本意是:拳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凶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缀以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  相似文献   

16.
“天下观”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创造,具有非常丰富的涵义,“天下观”认为天下由处于文化发达的“中国”和四方未开化的“蛮夷”组成,这样独特的世界理念孕育了中国的“大一统”意识,形成了几千年来东亚的朝贡体系和册封体制,这种“天下观”既具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因素。重新梳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理念对于当今世界制度的构建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军事地理位置很早就引起不少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的关注。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大多利用三峡军事地理位置为走廊,而一举夺得天下的。三峡军事地理位置在全国军事大势中有“重中之重”之优势,这一区域在中国历代统一战争中的作用有史可鉴。对三峡的战争作用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与中原战争相类比,而应始终把它放在天下大势中来考察。  相似文献   

18.
侯晋川 教授     
<正>侯晋川,男,1954年生,山西汾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山西省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山西省优秀专家,山西省第二届科技功臣,全国突出贡献回国留学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劳模,山西省特级劳模,中央直接联系高级  相似文献   

19.
观史     
得意高祖唱大风在中国历史上,经艰难搏杀而得天下,创下辉煌业绩之大成者,难以胜计,但一生潇洒快活的却是鲜见。刘邦是汉室四百年天下的奠基者、创业者,功莫大焉。但到头来,也有其深深的忧虑。一曲《大风歌》,唱得慷慨激越,却也有缕缕悲凉。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1,(3):75-75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这一句继续在阐释易道功用。对于这一句,《周易正义》中有更详尽的解释:"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者,言易道如此,是故圣人以其易道通达天下之志,极其幽深也。"以定天下之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