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热轧H型钢热轧和焊接后的高应变低周疲劳循环应力响应曲线、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变寿命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Coffin-Manson公式得到疲劳寿命计算公式,计算出Nf=100周时的循环韧度值σa·Δεt。结果表明,H型钢焊接试样的循环韧度比热轧试样的循环韧度降低38%。热轧试样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稳定特性,焊接试样表现出循环软化直接断裂的应力响应特征。焊接试样的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疲劳裂纹在焊接接头的粗晶区表面处萌生,断口瞬断区具有明显的韧窝特征,表明材料焊接后保持较高的韧性。  相似文献   

2.
高应变低周疲劳的能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疲劳过程中材料吸收的总应变能和每次循环的应力应变滞后环出发,推出了形如Coffin-Manson公式和Basquin公式的寿命预测表达式。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应变低寿命区,理论与实测的△εp-2Nf曲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应变上限递增的混凝土高压应变循环受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考虑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的混凝土受压本构模型,利用全数字化电液伺服式试验机及其位移控制加卸载功能,在已经完成的混凝土棱柱体等应变幅多次重复受压试验(最大应变以不同幅度超过ε0,ε0为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压应变上限逐步加大的混凝土棱柱体多次重复加卸载试验,获得了其独特的低周疲劳特征及加卸载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有必要根据实测结果对以往假定的卸载-再加载本构模型作出重要调整.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考虑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的混凝土受压本构规律,本文在以往的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利用全数字化电液伺服式试验机及其位移控制加卸载功能完成了最大应变以不同幅度超过ε0(ε0为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的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棱柱体的等应变幅多次重复受压试验,获得了其独特的低周疲劳特征及加卸载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其累积损伤特点与普通强度混凝土相似,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以往的本构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根据循环载荷下的裂尖循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分析,结合Manson-Coffin经验关系,定义了基于循环塑性区内材料塑性应变幅值的单位平均损伤;根据Miner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以裂尖扩展方向的循环塑性区尺寸为裂纹裂尖的单位扩展量,提出了基于低周疲劳损伤预测I型裂纹扩展速率的新预测模型.新模型中给出的参数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需要人为调试.Cr2Ni2MoV和X12CrMoWVNbN 10-1-1两种转子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对这两种材料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相关文献中提供的6种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新模型用于裂纹扩展速率预测的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HRB400钢筋运用范围逐渐增大,将成为今后的主流产品.对水城钢铁公司生产的轧制后不同冷却制度的Φ25 V强化钢筋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显微硬度测试、金相观察及扫描电镜断口观察,发现轧后水冷工艺造成了组织和成分不均匀,使得钢筋强度和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没有明显提高,并降低了钢筋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水钢HRB400钢筋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轧后水冷对于钢筋性能影响不明显.最后总结出在水钢目前实际生产条件下,应不采用轧后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循环应力-应变响应出发,通过引入修正因子,从理论上推证了C-M公式,并对公式中的常数进行了估计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10CrNiMo高强钢的低周疲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形横截面光滑试样,通过轴向不同应变幅控制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10CrNiMo高强钢的低周疲劳特性,包括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应变-寿命特点、循环应力响应及其力学滞后现象,给出了相应的疲劳参数、循环软硬化特性及应变滞后规律.对裂纹扩展方向及试样疲劳断口的观察表明:裂纹扩展面与轴向力呈现多角度关系,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沿断口周边分布,且具有多源性;疲劳裂纹主要以锐化--钝化机制扩展.  相似文献   

9.
钢筋的疲劳断裂行为与其裂纹周边的局部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产生宏电池腐蚀后钢筋的疲劳断裂性能,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筋产生局部锈蚀后纵向锈坑尺寸的二维模型;基于理论分析得到了用于表征钢筋局部锈坑处Ⅰ型裂纹端点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幅轴向低周疲劳试验,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特征及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等指标研究了Q345钢对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观察了疲劳断口宏观特征,并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焊缝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焊缝材料初始阶段表现为明显循环硬化现象,后期为轻微循环软化,总体上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疲劳性能;随着轴向位移的增加,应力幅增大,循环硬化率线性减小;滞回曲线光滑、饱满,材料耗能能力稳定;疲劳断口可明显划分为裂纹源区、裂纹扩展区和裂纹瞬断区,为典型疲劳破坏断口.得到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对实际工程中Q345钢结构的疲劳分析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起重机钢结构疲劳试验及疲劳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起重机钢结构疲劳试验及疲劳设计的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桥梁用钢14MnNbq焊接接头的疲劳设计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4MnNbq钢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得到了循环应力-应变方程、应变寿命曲线以及疲劳设计曲线,并将14MnNbq钢焊接接头疲劳设计曲线与ASME、BS5500中相应的曲线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Generally, the number of fatigue cycles, the range of the repeated stresses, and the type of the structural details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fatigue in large-scale welded structures. Seven types of structure details were tested using a 2000-kN hydraulic-pressure-servo fatigue machine to imitate fatigue behavior in modern steel-truss-structures fabricated using thicker welded steel plates and integral joint technology.The details included longitudinal edge welds, welded attachment affecting detail, integral joint, and weld repairs on plate edges. The fatigue damage locations show that the stress (normal or shear), the shap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weld start and end points are three major factors reducing the fatigue strength. The test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similar larg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钢结构桥梁的疲劳可靠性,使得钢桥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工作.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钢桥的断裂疲劳可靠性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初始裂纹长度a0、临界裂纹长度ac以及疲劳裂纹扩展参数C和m等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可靠性分析方法确定钢桥构件的疲劳可靠度.将该模型应用于一座实际桥梁,通过可靠性理论中的JC法获得了该桥主要构件横梁和下弦杆的疲劳可靠度随累积应力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为该桥在一定的目标可靠指标下进行服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多种钢经各种表面强化如渗碳、渗氮、碳氮共渗、高频淬火等后,获得不同强化层深度、表面和心部不同硬度以及表面不同残余奥氏体级别的试件,进行快速法测定10~7时的条件接触疲劳极限,将疲劳极限σ_(km)与层深 D、硬度梯度 m,残余奥氏体级别 R 之间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处理,建立σ_(km)与 D、m、R 之同的关系:σ_(km)=A_0+A_1D+A_2m+A_3R.利用它,只要已知 D、m、R 值,即可预测σ_(km)。  相似文献   

16.
就五种国外渗碳齿轮钢和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0CrMnTi渗碳齿轮钢,经渗碳热处理和强化喷九处理后,进行了接触疲劳快速法强度试验,以及显微硬度分布、残余应力、断口分析等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了SAE8620钢比20CrMnTi钢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低外,其它四种钢ZF_7、20MnCr5、SCM420H(脱气)、SCM420H与20CrMnTi钢相当;接触疲劳强度与其表面有效硬化层深度关系密切;喷丸处理后的试件,和冶炼时采用特殊脱气工艺(简称脱气)的钢材,其试验数据离散性小,接触疲劳强度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PX-100高频疲劳试验机,采用升降法在振动频率为100~120Hz、拉-压对称应力的条件下测定车轮轮辐钢S500LF的疲劳极限,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确认疲劳极限为291MPa.此值作为母体50%存活率下的疲劳极限估计量时,以95%的置信度,相对误差不超过±5%.在测定的疲劳极限基础上,采用多试样法测得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据此绘制出应力-寿命关系曲线,通过回归得到应力-寿命曲线方程.对试样断口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韧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影响钢丝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钢丝用盘条的质量,钢丝的拉拨工艺,钢丝热处理技术工艺,钢丝超细化处理,钢丝快速加热技术及形变热处理技术,都对钢丝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工厂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影响钢丝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高强度钢 30 Cr Mn Si Ni2 A的微观结构尺寸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淬火 低温回火状态下 ,这种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σ- 1随其微观结构尺寸(原奥氏体晶粒或马氏体束径尺寸 )的减小而提高 ,且有关系式σ- 1=σ0 kd- 1/ 2 .这样 ,就可以通过测量钢的微观结构尺寸来估算其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低合金钢的冲击疲劳磨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合金钢的冲击疲劳磨损随材料特性和冲击时间的变化规律,全面分析了冲击疲劳磨损试样的磨面、磨屑和亚表层,提出了冲击疲劳磨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