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間接原子吸收法依据的交換反应如下: Cu(Ⅱ)—EDTA+PAN+Al~(3+)(?) Cu(Ⅱ)—PAN+Al(Ⅱ)—EDTA。Al~3从Cu(Ⅱ)—EDTA絡合物中定量交換Cu~(2+),生成物Cu(Ⅱ)—PAN被氯仿萃取,用空气—乙炔火焰測定水相中剩余的銅,从而間接測定鋁。本方法的灵敏度为0.02ppm。測定了七种茶样中鋁的含量,回收率为94.0~99.3%。  相似文献   

2.
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代表的氨羧型絡合剂在分析化学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金属离子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进行氨羧絡合滴定(或称絡量滴定)。应用EDTA为滴定剂时,pH的选擇很为重要。例如滴定Mg~#时,pH值应在10左右,当然pH的选择并不是孤立的,与采用的指示剂亦有关系。茲先就选擇pH值的  相似文献   

3.
亞氨多羧型絡合劑是以—N(CH_2CO_2OH)為主體的一系列的絡合劑,亦可譯作康潑來宗(complexones)。它的特徵之一,是能和很多金屬離子絡合,包括碱土金屬、碱金屬Li和Na在內,形成穩定的內絡合物。內絡合物亦稱螯合物(chelates),亦就是絡合物形成體——中心金屬離子——  相似文献   

4.
一、在PH2-7,波長300-500mμ范圍內,测得没食子酸-氧鈾溶液在不同PH值的吸收光譜,指出在320-340mμ呈現特別的吸收,表明有絡合物形成。初步确定該絡合物在PH=4.5-5.5比较稳定。二、用等克分子連續变化法和克分子比法測定了络合物的組成,其中沒食子酸与氧鈾之此为1:1;在醋酸阴离子存在下,絡合物的组成比仍为1:1。三、測得絡合物的近似的稳定常数为1.45×10~5,克分子消光系数为1.24×10~4。  相似文献   

5.
1.在沒食子酸稀溶液中加入Fe~(+++)观察到溶液的顏色随pH值的改变而变化;在pH=7.0以下,溶液呈現紫色。測定了在pH2-7,波長400-650mμ范圍內的光吸收曲綫,指出有一种络合物形成,其最大吸收在550mμ,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13×10~3。研究了溶液的pH值对絡合物形成的影响,指出pH在5.0-7.0絡合物达到稳定。 2.用連續变化法和克分子比法測定了溶液中络合物的組成,得到沒食子酸:铁=1:1。测得絡合物的稳定常数为3.96×10~5。电迁移实驗証明络合物在溶液中是携带正电荷。志謝:本工作是在蔡镏生教授亲切指导下进行的,特此表示衷心感謝。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1.硫酸銨分离锶鈣的机構在定性分析中对锶鈣的分离有时濃硫酸銨溶液作为試剂。如果在含有锶鈣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铵,硫酸锶沉淀,硫酸鈣則留在溶液中。硫酸鈣不沉淀的原因,在很多教科書中認为是因生成(NH_4)_2[Ca(SO_4)_2]絡合物,也有的教科書認为是CaSO_4的溶解度比SrSO_4大,SrSO_4在水中的溶度積为2.9×10~(-7),而CaSO_4在水中的溶度積为6.1×10~(-5),是利用分沉淀的原理,使Sr~(2+)和Ca~(2+)部分分离。生成(NH_4)_2[Ca(SO_4)_2]絡合物的解释,現在还沒有找到实驗根据,並且按照  相似文献   

7.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CTMAB)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生成胶体,能增强酸性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金属离子和显色剂共同存在时,可以形成离子締合型胶溶三元絡合物.但文献[1]認为表面活性剂的絡合比較难确定。文献[2]是通过推測确定RE:XO:CPB的絡合比值的(CPB为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r~(3+)和甘氨酸,α-氨基丙酸的絡合反应动力学,測定了三种状态的鉻离子(水合铬离子,一碱式和二碱式鉻离子)和氨基酸反应在不同溫度和酸度的初速,並求得了各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由pH滴定曲綫和光密度滴定曲綫确定了α-氨基酸合铬在溶液中具有的結构,並計算了这些絡合物的二个酸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标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自身指示剂即裴林试剂(酒石酸钾钠铜铬合物)的深蓝色溶液的颜色消失至呈K2FeCu(CN)6的浅黄色溶液为终点,代替国标法中直接滴定法的亚甲蓝指示剂,对标准葡萄糖及食品样品均进行了测定,结果均好.并与国标直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该法减少了终点误差,简化了操作,节约了试剂。  相似文献   

10.
三价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形成棕黄色的硫氰絡合物,这一反应可应用于鉍的比色测定。但是有关这个絡合反应的研究工作并不多。W.D.Kingery和D.N.Hume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和用光密度法以及不久前和用浓差电池  相似文献   

11.
引言络合滴定铁常用磺基水杨酸或其钠盐为指示剂。但这种指示剂在PH<1.5时,不与Fe(Ⅲ)形成紫红色络合物,所以必须在1.5相似文献   

12.
关于碘和鎘的絡合物的研究,已經发表了很多的文章。在I.Leden以前大多是用电位滴定法或是电动势法进行实驗。所用的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尽一致。因此关于碘和鎘的各級絡离子的稳定常数的数据仍是参差不齐的。近年来多用极譜方法从事有阶段性絡离子形成的研究,实驗条件及計算方法都比上述的方法优越。苏联在极譜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发表了許多文章。但关于碘和鎘的研究也仅限于稀濃度和較大濃度(对絡合剂而言)范围内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有机化合物中卤素与硫的同时微量测定,White用氧瓶分解法、Dirscherl等用氧流燃烧法分解样品,然后以钡盐滴定法测定SO_4~(-2),汞液滴定法测定X~-。ABryⅢeBHq等以空管燃烧法分解样品,滴定如前,但对SO_4~(-2)的滴定中以偶氮氯膦Ⅲ代替钍啉作为指示剂。1980年,Sliepcevic等报道,将样品放在填充有石英碎片的管内,在950~1000。下燃烧,产物用H_2O_2溶液吸收,AgClO_4溶液滴定Cl~-,以二氯萤光黄为指示剂,SO_4~(-2)则在80%异丙醇介质中用BaClO_4溶液滴定,以钍啉为指示剂。Trutnovsky等将样品在银填充的管内通氧燃烧,卤素被银层吸收;在燃烧后通氢(30ml/分)卤化银被氢还原得到卤化氢,(2AgX+H_2=2Ag+2HX),让其吸收在去离子水中,用常规测定X~-的方法测定;然后依次通氮气与氢气,使银层中的硫氧化物作为SO_2气体放出并吸收在H_2O_2溶液中生成H_2SO_4,以下用钡盐法测定。日本内海 喻等用氧瓶分解样品后以分光光度法分别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 作为一个絡合剂,有其独特的性質。一方面,生成的絡离子稳定度特别高,而且和所有的金屬几乎都能絡合。这是因为在EDTA絡合剂中既含有N又含有O,而且还形成五原子环螯合物。另一方面,它所形成的絡合物都是很簡單的,通常仅1:1的絡合物是重要的,因此在滴定中的計算亦极簡單。乙二胺四乙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及其与二价金屬离子所生成螯合物的稳  相似文献   

15.
1.絡合物在空气中可以热稳定到190℃,>190℃时就逐漸被空气所氧化,最后生成V_2O_5。絡合物在真空或N_2气中可以热稳定到240℃,>240℃时就逐漸热分解而有8-羟基喹啉及棕紅色物升华出来。 2.根据实驗結果,作者假定了絡合物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並討論了前人在热解方面所提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PH8—10,Hg~(2+)与5-Br-PADAP生成1:2的紫紅色絡合物。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能增加該絡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在565納米存在一吸收峰,其摩尔吸光系数达1.10×10~5。方法已成功用于废水及污泥中汞的測定。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银离子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定水中微量及痕量CN~-。以Ag(CN)_2~-为指示剂,采用多次标准加入法和格氏作图法求出溶液中CN~-含量。此法比用氰离子选择电极灵敏度高,比用比色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常量铝的测定,仍以络合滴定法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生产,科研的发展,铝的络合滴定又有了新进展。本文就截至1978年年底所收集的主要资料,作一简略介绍。一、滴定方式从滴定方式考虑,铝的络合滴定分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与Sajo法,即氟化物释放法。 1.直接滴定法铝的直接滴定法应用不多,似是选择性不高,良好指示剂尚少,且在热溶液中易被破坏,终点时色泽变化不敏锐等所致。在直接滴定方案中,有两个方案较有价值。其一  相似文献   

19.
稀土元素与偶氮氯膦Ⅲ在乙醇—水介质中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氮氯膦Ⅲ(ChlorophsphonazoⅢ)(C. P. Ⅲ)为稀土元素的显色剂之一。今村介召了稀土元素的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65nm)为(2.15~4.3)×10~4l·mol~(-1)·cm~(-1)。武汉大学报告了重稀土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5.4~7.4)×10~4l·mol.(-1)·cm~(-1)。竹田津指出,偶氮氯膦Ⅲ与輕重稀土的显色反应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重稀土的絡合物可由α型轉变成β型。我們研究了在乙醇——水介質中形成RE—C.P.Ⅲ絡合物的适宜条件,得出稀土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75nm)为(1.26~1.59)×10~5l·mol~(-1)·cm~(-1),是文献值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以有机染料为色区指示剂,可以改善无机色层分析中的分离方法。根据这个可能,初步找到甲基橙,甲基红作为阳离子色层分析时色区的指示剂,并拟定了具体的系统分析程序。本文实验以 K.M.奥尔沙诺娃的工作为基础,改进了其方法以下三点:1.减少预检离子,由12个减至4个。2.以色层法将溶液分组时,免去用点滴法作辅助检出。3.免去在分组时加入三种在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盐类(Co~(2 ),Mn~(2 ),Fe(3 ))。本文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分组后溶液为没有作到完全色层分析,各组溶液分离得仍不完全,染料找寻得不够多,它们与无机阳离子在色层分离时的作用机构也缺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