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胡尚田!外语系讲师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3)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追求人间美好生活,逐渐成长为一个觉醒的新女性。亚瑟·狄姆斯黛尔只承认彼岸世界的天堂幸福,是一个深受禁欲主义毒害的牧师。在十七世纪神权统治的特定背景下,他们各自以人性或以神性为出发点,围绕爱情与情欲、真诚与虚伪、期待与背叛、新生与毁灭诸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冲突。人性与神性水火不相容;他们之间的恋情必然以悲剧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在诸多读者的心中,鲁迅作为一位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他的杂文语言犀利,笔法多变;他的散文含蓄隽永,有着丰富的艺术美.我读鲁迅的《社戏》,这种感觉犹为强烈:《社戏》不仅仅是一曲自然的颂歌,它还是一支人性的赞歌,一首真情的诗章. 相似文献
5.
谢维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9,(2)
《人性》一文认为人性是超阶级、超社会的天生的本性,而且其内容是“神性、兽性、魔性的统一”,充满神秘主义唯心主义臆想,与该文宣称要“科学地认知人性”背道而驰。这样的人性论,不但奇特,而且可怕。文中充斥逻辑矛盾,说明作者思维混乱。研究人性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或哲学的方法,但不应该用神学的方法;在哲学地认知人性方面,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贾自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53-56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及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转变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刘英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10):241-241
象形的汉字负载着神秘的信息:何为大。“大”就是在天地自然之间展开人的胸怀。理解了自然精神,对天(自然法则)心存敬畏,与地(现象界自然)保持着亲切的关系,中国人就这样实现了“大写”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宫健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75-79+90
从"教育是社会再生产手段"的观点来看,《平凡的世界》对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教育经历的书写,不仅展示了改革初期乡村教育中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也将家庭背景这一重要因素摆到台前。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孙少平形成了"混合型的新人气质"。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孙少平依然选择相信知识和劳动的价值,以个体能动性对抗历史局限性。这一选择展示了作家路遥的现实主义态度:以浪漫主义突围"现实主义",坚持"艺术的眼光高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9.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试析《红字》和《荆棘鸟》中的教士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的比较分析,揭示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灵与肉的激烈冲突,并探讨其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李小宝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7)
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详尽论述了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并指出只有通过抛弃控制自然概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才能实现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是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思于2000年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向读者展示了人物身上存有得这样或那样的污秽,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人性污秽的分析,揭露了人性污秽背后存在的社会污秽,即种族歧视、狂热的“迫害精神”和一系列战争,使我们能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了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反映的“三农问题”的挖掘和分析,昭示路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性、深刻性和前瞻性,这对思考和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雨庭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2,(2):61-62
主要就严歌苓“文革记忆”题材中对“穗子物语”系列进行总体上的把握,从小穗子的成长和变化中透视文革年代可怕的成人世界对儿童心理摧残,造成人性的嬗变,使天使与魔鬼奇怪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涂晓群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3):80-82
《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海丝特主人公不同性格的分析,以揭露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相似文献
16.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8):140-142
霍桑对美国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文学作品中象征的应用。《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最具象征主义代表的作品,文中呈现了比阿特丽丝和吉奥瓦尼、拉帕西尼医生和女儿之间的隔离及相关的象征,这些象征元素表面看来相互矛盾却潜藏着对未来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充满了种种矛盾.历来的读者和评论家有着众说纷纭的解读.本文作者认为<红字>中的最大矛盾是对霍桑对人性的讴歌与他的"原罪"思想之间的冲突.一方面,霍桑受到超验主义中"生命热情"的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和文化的熏陶,霍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清教的教义与人性的矛盾冲突,正是霍桑思想矛盾的实质根源. 相似文献
19.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0.
悲惨的命运 伟大的女性——分析《荆棘鸟》与《红字》中的悲惨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宗教和婚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荆棘鸟》与《红字》这两部小说中造成女主人公相似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展现了女主人公在悲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意在揭示宗教和男权社会丑陋、虚伪和残酷的一面,借此体现伟大女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