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莹 《科技信息》2009,(2):96-96
近年来,关于嫉妒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嫉妒已经成为各种人际关系中涉及的概念。本文简要地描述了嫉妒的基本概念,嫉妒的相关理论,嫉妒的评估和嫉妒与人格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着重探讨嫉妒的指向性特征、嫉妒指向性产生的条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嫉妒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嫉妒的本质,指出,嫉妒是一种感觉一动机的综合性活动;是包括情绪、心理乃至行为等表现的综合性过程;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过程。嫉妒具有四个特征:针对性,排他性、破坏性、隐蔽性。本文通过对嫉妒的本质和特征的分析还想指出:只要人与人之间具有可比性,嫉妒就难以避免。嫉妒并非就是消极与病态的,它也可能激发创造性。只有非理性的嫉妒才是病态的。  相似文献   

4.
嫉妒既毁人,又是干扰自己成长的源泉。有了嫉妒,不但不能尽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而且也玩忽了自己应尽的职守。本文对嫉妒心理的危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疏导初中生嫉妒心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嫉妒是心理学乐于考察的一种心理状态,但嫉妒不仅是一种通常发挥负面作用的心理现象,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涉及价值冲突,并直指人的生存意义.对情爱中的嫉妒心理这一特殊嫉妒类型的分析,可以考察情爱嫉妒心理的生成机制,探究嫉妒成为一种纯粹负面的情绪和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仅国外不少学者对嫉妒有研究,嫉妒问题在我国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0年代以来就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嫉妒问题所展开的持续多年的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嫉妒的危害、根源、防治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嫉妒是人类相当普遍的负面情绪,但是研究它的人却相当少,其成果则更少。造成这种不正常状况的因素主要是:目前尚没有较科学的方法展开准确的研究;很少有嫉妒者愿意向研究人员真正敞开心扉;研究者害怕引起某种“后果”,知难而退。虽然如此,但国外学者的嫉妒之研究在对象、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均有所进展.对嫉妒与平等、嫉妒与社会政策等敏感话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采用实地研究方式,通过访谈、问卷以及文献分析等手段,主要研究结合多个目标访问群体,对妇女领导力状况、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对农村妇女领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领导力的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自身限制的空间、家庭舒服很难解脱,此外,政策对妇女领导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相对应培训或改善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农村妇女目前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土地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地转非所伴随着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纠纷在近几年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关注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对侵犯妇女土地权利的原因进行阐述,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众生嫉妒观     
本文摭拾70余条古今中外有关嫉妒的民谚,分作七类,以概括世俗社会的嫉妒观。文章还概述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教观、教义以及传说中有关嫉妒的部份内容,以概括宗教社会的嫉妒观。文章认为,二者虽各自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他们的嫉妒观却十分相同或相近,妒源都来自同一现实世界。二者对嫉妒虽持批判的态度,但也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宽容。宗教抑制嫉妒是出于自身的需要,但同时也起到为统治者所欣赏的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平等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在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妇女的平等权却依然缺失严重。导致这一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妇女权利意识的不足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农村妇女的综合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妇女经济地位起支撑作用的土地权益的进步相对迟缓。妇女土地权益是一个涉及到土地法、农业政策、社会性别意识、家庭农业经营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理论上法律政策是妇女获得土地权益的保障,具体有效的执行要依靠家庭。通过获得土地权益夯实妇女的经济地位,进而推动妇女综合地位跃上更高台阶是日本农村社会发展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各种体制不配套,导致农村干群矛盾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乡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都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和界定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历史分期问题,才能根据不同阶段干群矛盾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农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福建农村妇女非农化的现状,对乡村旅游促进福建农村妇女非农化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乡村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妇女是抗日战争时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妇女满怀抗日热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全民族抗战潮流中,为山东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山东妇运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兴女学的思想和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战后,以康梁等为首的男性精英们推动兴女学思想继续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早期知识女性们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并试图从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女子教育问题,标志着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厦门市农村妇女在经济、政治、教育、健康、法律、环境六大领域基本情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厦门市农村妇女发展情况总体上较好,但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发展不够均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而好的政策措施则是农村妇女发展的助推器;传统观念仍然是制约农村妇女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的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农民的人身风险、农村民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受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和农村文化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和谐中原,必须培育农民的风险意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防范风险的政策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反贫困过程中的印度农村妇女自助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妇女自助团体在印度发展很快,并在反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农村妇女自助团体的基本情况、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说<李双双小传>的剖析来透视"17年"时期农村妇女解放的状况.她们享有了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并第一次大规模地从家门迈出,这是中国女性解放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是,这种"男女都一样"的平等泯灭了男女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忽视了女性性别生活中独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