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散文创作的人本主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与她小说的荒凉、苍凉、悲凉这些"冷"的意味不同,跃然纸上的是满腔的"热",是张爱玲对世俗生活,对市民生活,对物质生活的热切投入。在她的散文中,总有人本的幽灵在游荡,在那浮华的世界里,人本主义正是张爱玲心向往之,一意求之的。本文论述了张爱玲散文创作的3个部分:消解崇高———把人还原为人,审视女性———把女人还原为女人,雅致地享受世俗生活———把生活还原为生活。阐明了正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的特殊时期,造就了张爱玲,使这个奇女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在领略了人生虚无的同时,发现了世俗生活的美,还原了人所以为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成就非常突出。在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多种原因形成了她作品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出世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苍凉";同时,她的散文又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沉浸感知着市民生活的点滴意趣,去还原人的真实本性。两者互为映衬,形成了张爱玲散文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有很强的文学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分析张爱玲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合肥方言在小说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张爱玲巧妙地将合肥方言植入到小说创作中,不仅仅让小说更具张力,同时也是她对自己生命"寻根"的重要方式。张爱玲是孤独的,通过方言的使用,她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沿着这条路走向记忆的深处、心灵的田园。合肥方言在小说中的运用反映了张爱玲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和异数,一生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30多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散文,另有译作及文学评论等。可以说她是一个创作丰富的作家。她的名字经常与“传奇”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显赫的身世,杰出的才情,还有她的冷艳,她的孤傲,一切都凝聚在她那离去瞬间的那个背影中。让我们拿出那些没有被岁月遗忘的文字,感受一下张氏文字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潘敏 《科技信息》2007,3(20):178
本文采用作品分析的方法,探究池莉早期小说的叙述模式及其文化内涵,体察她如何将笔触直接伸向现实生活中琐碎与卑微的世俗人生,以平视的姿态,注视着平民阶层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忍"与"和"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在关注和展示世俗平凡人生的同时,更努力地探触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其所形成的对现代人的内心生存状态的发现和描绘,使她的作品成为一种对生命意识的个性化的隐喻,从而也形成了张爱玲创作的非美学原则的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在关注和展示世俗平凡人生的同时,更努力地探触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其所形成的对现代人的内心生存状态的发现和描绘,使她的作品成为一种对生命意识的个性化的隐喻,从而也形成了张爱玲创作的非美学原则的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张爱玲洋场才女张爱玲出生于1921年,原名张瑛,祖父张佩伦与李鸿章的女公子缔姻,父亲为纨绔子弟,母亲是西洋化的南京黄军门的小姐,他们因感情不和而离异,所以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从小就读懂了什么是孤独与凄凉。因此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的"荒凉",她的作品再是风花雪月,也不会去称颂爱情,而是充满了对爱情的嘲讽。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复杂的,张爱玲看得透许多,却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张爱玲关注的是人性,懂得的是人性,人性是自私的、冷漠的,然而又是孤独的、不可知的、苍凉的、可怜的。所以只能感叹: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因为她懂得了,所以她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才有大爱。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非常独特,她用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描绘了一个个情爱婚姻的虚无感、人的孤独感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感。本文从主题思想、选材以及表现手法三个层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5,(5):48-50
20世纪40年代大上海名噪一时的才女张爱玲,其作品自新中国成立后便从大陆消失。20世纪80年代初,沉寂了近三十年的张爱玲及其作品重返大陆,再度走红,并掀起一股三十年不退的热潮。张爱玲的文学作品被不断印刷出版,她的代表作多次被改编为话剧、舞台剧甚至于影视剧搬上银幕,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也同样被多次改编为艺术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文革"结束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心理等层面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下,文学界对张爱玲及其作品进行发掘并使之"经典化"、文化日益商业化下对张爱玲的炒作与包装、当代社会大众心理的变化以及张爱玲本身与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都对"张爱玲热"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散文对日常生活有着深刻而又精细的体悟。在这里,她建构了一个日常态的凡俗生活空间。同时。她睿智的思想,超越的心态又让她能够不拘泥于浅显的生活层面,在建构的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地解构,试图探究深层的人性,理性地看待人生。这使得她的散文在精神层面上有着丰厚的文化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谈片     
张爱玲作品的久远魅力和历史价值与作家所具有的文学品质密切相关。首先,上海沦陷形成“孤岛”特别的文化和文学环境,张爱玲抓住历史机遇,以充分自由的创作心态在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第二,当更多的人被时代和历史的洪流裹挟而去时,张爱玲的独特显得非常醒目。尤其是她对人、人生和文学根本的认识有一种超越性,这使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具有了一种独特品质。第三,张爱玲蕴含了生命感悟、智慧和机巧的修辞能力,是少有人可与之相比的天赋。  相似文献   

15.
李赫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223-223
本文通过分析作家冰心的小说与诗歌,诠释了其作品中彰显出的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写,增强了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她将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溶化于她的散文作品中,文章真情而含蓄,倍受读者喜爱,语言之美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小东  韦荣霜 《科技信息》2010,(30):I0168-I016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她一生的创作成就以散文最为显著。"爱"和"美"的基调是渗透于她作品中的灵魂和文学精神。本文就其"爱"的真情和"美"的笔触所讴歌的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略作探析,以感受其散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刘照进的散文带给我们的不是冷漠与冷酷,而是心灵上的庇护与慰藉。刘照进的散文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感动精神,这种古典主义包含民族传统特色,是对乌江流域各民族精神内核的挖掘。民歌是刘照进散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表意的情节又是抒情的范式。刘照进将声音分类,与人物命运耦合。他以匍匐的姿态倾听,用声音讲述人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创作一直围绕着男女之间的婚恋问题展开,在她的小说中往往具有"灰姑娘情结"这样一个叙述模式。在剖析两性关系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往往编织出一个个爱情美梦,又亲手将这爱情童话打破。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她在小说中对男权神话发出批判和冲击,努力揭示男权社会中婚恋关系的虚伪和不堪,通过对时代女性生存环境的复刻还原,对"灰姑娘情结"进行了一次张爱玲式的书写。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中出现的"灰姑娘情结"进行一次剖析,挖掘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西部散文魅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散文以其磅礴大气的风格、深邃凝重的意蕴、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有生命意识、文化色彩、历史深度的精神内涵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得益于她秉承并发扬了中国西部文学的创作主旨,对应了我国当前的时代精神;也得益于西部自然、历史、文化的滋养;诚然,与西部作家深厚的创作功力、严肃的创作姿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所展示的几乎全是千疮百孔的爱情。但是她的散文《爱》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纯的、美的、让人心痛落泪的爱情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张爱玲为她所理解的“爱”作了一个诠释: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无法把握却又不能够忘怀的,哪怕仅仅是一次偶然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逢所留下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