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影响的结果,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既"缺位"又"错位",导致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难于落到实处。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实践证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各级政府。进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和谐社会。借鉴欧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明确战略目标和规划、构建多层次区域发展协调体系和法律体系、正确处理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多个方面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落实措施。区域统筹是在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实质是要实现各个区域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区域统筹,达到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目的。当前缩小差距的重心是扶贫而不是抑富,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护效率,又要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公平,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政策的宏观目标是实现宏观金融实施政策的"顺畅性和灵敏性",使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得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又要保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区域金融之间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经济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区域经经济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的重要课题。所以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调衔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关注区域的差距最终缩小,实现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关乎民生的重大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构建我国总供需变化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SD(system dynam-ics)模型,分析未来5~10年我国总供需走势对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我国总供需走势会通过市场、资金、人口等重要"流"的流转和循环,直接或通过对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产生的效应,间接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出现重大转变、初级要素成本上升、投资放缓、内外需失衡等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协调发展的难度增大。只有不断在推进制度创新、投资结构优化及重视教育等方面进行突破,才能缓解未来我国总供需变动对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沈虹 《中国西部科技》2011,(12):61-62,86
"十二五"期间,把城镇化作为驻马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平安崛起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坚持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三区两县一体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注重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实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对红三角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内部经济的同构、经济水平低下和区域公共品的缺位则妨碍了其协调发展。要实现协调发展,红三角地区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整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缩小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区域,构建开放条件下的区域公平和福利补偿机制,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构建新型协调发展机制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使得2区域间商品市场的差距不断拉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的互动机理,从要素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这3个方面分析了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商品市场发展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于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认为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要求,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将仍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态势。  相似文献   

13.
从剖析河南省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着手,运用区域经济和市场机制的相关理论,寻求河南省区域农业发展之路;从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引入市场理念,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区域农业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区域农业的高效发展,促进区域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需要通过城市间的区域协调、市域内的城乡统筹、以及空间规划资源的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思路,运用区域经济学其相关基本原理,对我国现行的区域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协调发展的策略取向,以期达到以非均衡实现均衡,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一、理论依据国民经济要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要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稳定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多省毗邻的交界地域往往表现为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应该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资源共享,获得成本优势;市场互利,做大产品市场;环境共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实现全局共赢。共享性、外部性、互补性、公共性是边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据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要制订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即促北扶南 ,南北拓展 ;梯度推进 ,中心辐射 ;重点突破 ,纵深配置 ;双轴为主 ,全线开发 ;双向开放 ,完善市场 ;名牌战略 ,区域特色 ;兵地融合 ,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经济薄弱地区的社会协调发展历来是区域协同的重点。博士服务团通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访谈和具体调查,对该区域的经济主体和发展情况作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自然资源的丰富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并存;企业盲目扩张与品牌意识淡漠并存;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出与高技术人才匮乏并存;特色产业开发与传统体系封闭并存。基于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发展思路的原生态文化节体系应该是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陕西关中经济空间组织的对比分析及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两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比较分析,认为建立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形式是实现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PS软件对关中各城市的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陕西关中地区构建8个城市经济区的总体设想和推进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通过构建四川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 济的耦合协调模型 定量测度 2008—2020 年四川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 结果表明:(1) 四川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 并进入到高度协调发展阶段 (2)耦合协调指数按照“严 重不协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趋势演进 相对发展阶段呈现出“高等教育滞后—同步发展—区域经济滞后— 同步发展”的演进态势 (3)同时 2 个系统协调发展态势受风险因素影响较为显著 建议通过促进经济增长 鼓励创新 加大 教育投入 提高应对风险能力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