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蟾酥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入家兔体内,借助压力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利用MS200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观察蟾酥家兔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蟾酥药液,对家兔呼吸影响的程度不同,注射1mg/ml浓度药物时,家兔呼吸没有变化,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家兔呼吸加深加快,当在注入浓度为6mg/ml药物时,引起家兔死亡。  相似文献   

2.
初步分析蟾酥(Toad Venum)在不同浓度下对家兔交感神经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有效的药物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采用活体解剖实验法,向家兔耳缘静脉内注射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记录其放电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蟾酥溶液浓度的升高,家兔交感神经放电逐渐减弱,说明蟾酥对家兔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蟾酥药液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将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分别注射到家兔的耳缘静脉,观察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蟾酥药液对家兔有明显的升血压作用,且升压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用药量达到6mg/ml时,家兔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不同浓度蟾酥溶液对家兔迷走神经的影响,在实验动物麻醉状态下,记录家兔正常迷走神经的放电曲线,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到家兔体内,记录不同浓度下家兔迷走神经放电的曲线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蟾酥溶液浓度的增高,迷走神经放电幅度逐渐减小,但放电频率逐渐增大,表明随着蟾酥溶液浓度的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逐渐减弱,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圆滤纸片法,研究蟾酥药液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中华大蟾蜍(Buf obufogargarizans)的蟾酥,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蟾酥药液,测定其作用于痢疾杆菌后抑菌圈的直径.蟾酥浓度对痢疾杆菌抑菌圈直径的影响显著,蟾蜍药液浓度和菌液浓度间的交互作用对抑菌圈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蟾蜍对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蟾蜍药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初步分析蟾酥(Venenum Bufonis)对柠檬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itreus)的抑菌作用,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将蟾酥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蟾酥药液,运用琼脂扩散法探究蟾酥对柠檬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实验结果表明,蟾酥对柠檬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随着蟾酥药液浓度的增高,抑菌作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蚯蚓29肽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蚯蚓抗菌29肽的特性,采用菌落计数法对其抗菌谱、热稳定性、作用时间,以及最低抑制浓度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该抗菌肽1)具有广谱性,即不仅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而且还能够抑制酿酒酵母、露湿漆斑菌、总状毛霉等真菌;2)活力高,当质量浓度为0.009 g/L时对大肠杆菌就有明显抑制效果;3)稳定性强,在pH为2.2或11的环境中抑菌活性不变,而且在煮沸10 min后仍能保留80%以上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RecR是参与大肠杆菌(E.coli)同源重组的蛋白质,在真核生物中存在功能保守性组分.通过构建recR_yfp 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载体,对大肠杆菌菌体内RecR蛋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活体观察.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RecR蛋白一般在菌体的拟核区起作用.通过对比紫外线敏感性,Re-cR-YFP在重组质粒上提高了recR缺陷型大肠杆菌的抗紫外线能力,表明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RecR-YFP具有生物活性,能够提高rPfR缺陷型大肠杆菌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活体细菌着色的适宜条件,将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酸链球菌的培养物稀释至浓度为2×106CFU·mL-1,经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番红着色洗涤后,置于甘油-生理盐水中保存,采用平皿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的CFU.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用0.25%番红染色时,细菌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料浓度≥0.75%时,CFU有差异性(P<0.05).染色时间在10min内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30%甘油-生理盐水保存着色活体细菌,在60 h内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番红染色法适用于活体细菌染色的形态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基于单拷贝基因的菌落PCR方法,筛选低能离子束辐射下IS因子插入引起的大肠杆菌lacI基因突变.PCR的优化结果显示,DMSO是一种合适的添加剂,而细胞的裂解方法和过程在菌落PCR中有比较关键的作用.经过测定,该方法的菌落PCR最低菌浓度约为1×105个菌.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96个突变子的菌落PCR的成功率为95%以上.测序结果表明:两个由IS因子插入引起的突变被成功筛选.  相似文献   

11.
茶叶枯病是茶树上最重要病害之一.该研究探讨武夷菌素对茶叶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显微观察发现,用武夷菌素处理病菌的分生孢子后,其萌发显著缓慢,萌发出的菌丝形态畸形且伸长受阻.在含有不同稀释浓度(8.3~25.0mg/L)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病菌菌落生长受到抑制加重,单位菌落的产孢量明显降低,且产生的分生孢子不同程度地畸形.药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与药液浓度成正相关.用加入武夷菌素的培养液培养病菌7d后,培养液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这说明药剂能破坏液体中病菌菌丝的细胞膜结构和通透性.  相似文献   

12.
<正> 鉴于目前我国尚无关于临床健康家兔肠道正常菌群分布的研究报道,以为临床诊断家兔大肠杆菌性腹泻提供一些参考为目的,笔者采用不同日令的临床健康家兔进行了肠道内大肠杆菌分布情况的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 1.供试家免:同窝15日令和30日令各2只,4月令以上成年兔4只,均为本地青紫兰兔共8只。 2.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兰琼脂为市售商品,余均为按规定处理制备。二、方法与结果 1.不同日令家兔的不同肠段内大肠艾希氏杆菌的定性与定量:上述供试家兔分别经心脏采血致死后,解剖并无菌剪开不同肠段,先以白金耳醮取内容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  相似文献   

13.
功能型DNA重组修复蛋白质RecR的体内分布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R是参与大肠杆菌(E.coli)同源重组的蛋白质,在真核生物中存在功能保守性组分.通过构建recR-yfP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载体,对大肠杆菌菌体内RecR蛋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活体观察.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RecR蛋白一般在菌体的拟核区起作用.通过对比紫外线敏感性,Re—cR—YFP在重组质粒上提高了recR缺陷型大肠杆菌的抗紫外线能力,表明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RecR—YFP具有生物活性,能够提高recR缺陷型大肠杆菌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仿耻骨式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PAAS)采用经皮能量传输(TET)为集成在充电模块内部的锂电池进行充电,使系统可长期稳定地在活体内工作.很多体内实验表明,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对PAAS植入后充电模块附近活体组织的生物安全性不利,故需对无线充电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本文通过分析充电模块内部各组件的热传导关系,建立充电模块内部热阻模型,并利用体外实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修正,经修正后的模型可以可靠地描述充电过程中活体组织温度变化情况.基于修正后的模型,本文制定了体内实验过程中单次最大连续无线充电时间,从而提高体内实验中PAAS的生物安全性,进而延长PAAS植入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体内注入活体大肠杆菌后,诱导大头金蝇幼虫和蛹产生抗菌物质。检测到的抗菌物质包括抗菌肽和凝集素,分别于注射后48小时和36小时达到高峰。诱导后幼虫血淋巴稀释100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死率仍达20%。聚丙烯酰胺电泳显示诱导后的幼虫和蛹血淋巴均比对照增加了4条染色带,另有2条染色带染色明显加深。  相似文献   

16.
当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污染物生物富集情况时,利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无法实现生物体内放射性镉的活体检测.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镉-109(Cadmium 109,109 Cd)的γ射线特性,设计了一种嵌套式测样瓶,即在20mL大闪烁瓶内放置6mL小闪烁瓶,闪烁液置于两瓶之间的空间内,样品置于小闪烁瓶内.该测样瓶可在不破坏待测样品的前提下定量检测液体和固体样品中以及活体生物体内109 Cd含量,对生物样品中109 Cd检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3.5%±2.7%(校正后可达100.0%±2.9%),对蚯蚓体内Cd的质量检测限可低至50pg·kg-1(鲜重蚯蚓),与传统重金属检测方法相当甚至更低.基于这种检测方法,采用109 Cd示踪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土壤中Cd的富集,研究结果证实本方法可以实现蚯蚓体内Cd富集量的活体检测,测定值与蚯蚓样品通过消解后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出的Cd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相比于传统Cd检测方法,本研究开发的基于109 Cd示踪的方法步骤简单、检测快捷准确,可实现生物体内Cd富集量的活体检测,从而克服实验过程中各平行个体间的差异,为土壤中Cd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布等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磁性Fe3O4纳米颗粒在家兔体内组织超微结构的分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磁性Fe3O4纳米颗粒,于不同的时间点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另将24只家兔按体质量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磁性Fe3O4纳米颗粒24 h后取脏器组织及血液,测量磁性Fe3O4纳米颗粒在家兔体内各脏器的分布,电镜观察肝、脾超微结构改变及纳米颗粒分布,并对家兔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进行测定.结果纳米Fe3O4在家兔的体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含量逐渐下降,符合药代动力学二室曲线代谢模型;纳米Fe3O4在家兔体内分布具有特异性,主要分布在脾脏和肝脏中的吞噬细胞内,且在同一器官不同剂量组间分布也有差异;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表明,家兔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RIC)含量有所改变.结论磁性Fe3O4纳米颗粒在家兔体内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在组织超微结构下主要分布在吞噬细胞内,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用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处理后的蟾蜍的心率和心电图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蟾酥浓度的增大,蟾蜍的心率加快;心电图中R波的电压峰值降低、Q-T间期的时值缩短;而P-R间期、QRS期的时值延长.并且这些变化在给药后1~1.5 h达到最大,在2 h时,各指标均有所恢复.由此可见,蟾酥对蟾蜍的心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等生物学作用.运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5、10、20mg/L EGCG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效应,分析了200U/mL过氧化氢酶和80mg/L N-乙酰半胱氨酸对EGCG抑菌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EGCG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和大肠杆菌(E.coil)的生长繁殖,而过氧化氢酶和N-乙酰半胱氨酸则减弱EGCG的抑菌作用,表明EGCG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生成活性氧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用手机对生长状态下的大肠杆菌进行不同辐射时间的处理.采用涂布平板法观察菌落数,辐射时间在60 min时,实验组菌落数多于对照组,辐射时间在80~140 min时间内,实验组菌落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亚甲蓝法测定菌体活性,辐射时间为60 min的实验组,菌体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都极显著.表明手机辐射对大肠杆菌的分裂、生长与代谢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可产生显著的影响,低剂量时可能对菌体分裂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剂量超过一定强度后,对菌体分裂与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甚至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