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到制度、高昂的融入成本、城乡隔膜和自身素质等障碍的制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南宁市为调查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问题及所面临的障碍展开调研,从社会组织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与建议。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方面,需要社会组织的引导和帮助,社会组织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依靠,应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中建立健全正式组织,充分调动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其政治、社区事务等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促进其稳定生活、就业于城市,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问卷.以359名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对城市融入意愿的结构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经济融入意愿、文化融入意愿和心理融入意愿;2)除心理维度外,农民工在总体及文化、经济维度均表现出积极的融入意愿,其中经济融入意愿最强,其次是文化融入意愿,心理融入意愿程度最低且积极倾向不明显;3)当前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水平差异最多的表现在经济融入方面,其融入意愿在受教育程度、城市住房类型和婚姻状况等因素上均存在差异,心理融入意愿仅在来城工作时间因素上存在差异,而总体及文化维度的融入意愿在各因素上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市主城区1 032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其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融合层面受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和政府、市民、农民工所在企业、第三方组织等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经济融合层面受农民工就业状况、收入与福利状况、家庭负担与维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及心理融合层面受农民工文化特质及其对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与认同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消除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制度障碍;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沟通,促进其和谐相处;重视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其融入城市的基本劳动技能;加强社区管理,以社区融合推动社会融合;增强第三方组织介入积极性,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应消除制度障碍,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消除偏见和歧视,改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大环境;再次,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城市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的研究话题,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有专门的部分提到了这个问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解决自身"双重边缘人"身份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而不入"的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农民工城市住房人均面积小、住房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指出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存在将会产生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以至于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多元剥夺"、不利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降低农民工留城意愿等影响,并提出建议:政府应尽快建立廉租房制度,鼓励或者督促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集体宿舍,加大发展经济适用房,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种困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构建多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厦门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实地调查,发现物质条件差、家长辅导能力和精力有限、教育认知有些偏差、家校合作与亲子关系有待强化、教育过程中存在责罚与打骂方式等.基于这些现状和问题,本文从结构-能动的视角阐释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并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态、增加农民工收入;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增强其城市就业能力;加强家庭教育和管理能力、提高家庭教育认知水平;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自我教育和自强品格等方面来改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帮助农民工子女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以103名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将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相结合,考察身份认同、社会比较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外群体身份认同,认同"市民"者融入意愿高于认同"农民工"者.社会比较导致农民工融入意愿发生变化,其中积极比较和消极比较的效应呈现"不对称性".积极条件下,认同"市民"者总体和文化融入意愿上升较认同"农民工"者明显;消极条件下,前者经济融入意愿的下降程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与农民工就业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发展经历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民工到城市就业,与城市居民一起为社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他们未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就业服务,农民工就业服务亟待完善。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以作为农民工生活、工作场所的城市社区为依托向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是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的农民工尽管已经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承担着城市专业分工的一些重要功能,但是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农民工住房条件的恶劣现状,决定了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势在必行。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其住房问题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市化影响因素及公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城市化是指农民工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农民工的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社会稳定、公平和持续发展等诸多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对重庆市1 083位农民工状况的实际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从而证明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状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农民工城市化的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各类需求状况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文化需求被视为其真正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体育文化需求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优势互补,缩减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工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农民工居住环境恶劣,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而现有的住房制度,又构成了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反推力。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其住房问题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意见表达对其自身情绪释放、个体发展以及政治沟通、政府过程参考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由于种种限制,阻碍了农民工合理、有序利益的诉求,限制农民工意见表达水平。因此,有必要从改革户籍、选举制度,健全、完善农民工工会组织,全面提高农民工文化、政治素质等方面努力,并从农民工网络意见表达角度进行创新尝试,以便农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政治生活,促进中国城市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一代农民工的进城挣钱,为的是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养孩子,到第二代农民工进城挣钱是为了生活在城市,融入城市,最终成为城市的真正市民。在两代农民工职业取向和目的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新一代农民工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新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父辈之间的不同,可以更好的服务他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第二代农民工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群体。但他们却面临着长期生活在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长期处于市场经济环境却没有公平竞争条件、人数众多规模巨大却缺乏有效的组织性、最容易受到社会伤害却少有诉求渠道的现实困境。对此,工会应最大限度地将第二代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并积极参与立法,为农民工争取市民待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相似文献   

19.
梁曙光 《科技信息》2010,(25):233-233,26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融入城市社会,但是原有的相对较低的英语水平使这些孩子在努力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道学习屏障。因此,城市学校教师在引导这些孩子树立信心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的现实农民身份决定了其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居住、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和权利。研究认为,只有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逐步给予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他们才能尽快地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