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大鹏 《世界科学》2012,(8):59-61,64
●今年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创刊200周年,它们列出了一个由该刊首发的科学进展文章的时间表来对此进行庆祝,其中包括:听诊器(1816年),麻醉乙醚的应用(1846年),术前对手和工具的消毒(1867年)等等。  相似文献   

2.
1846年乙醚麻醉的发明被公认为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这是很自然的。在这以前,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在柳叶刀下难逃切肤之痛,精神上备尝折磨。麻醉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有人说:“我宁愿不要在滑铁卢打一次胜仗,而要做一个麻醉的发明者”,这番话反映了人们对麻醉医术梦寐以求的心情。当然,乙醚麻醉的发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乙醚是在1540年合成的。瑞士化学家、医生帕拉塞尔萨斯(Bombastus Von Hohen-  相似文献   

3.
王伏雄 《科学通报》1966,11(6):282-282
在幼胚及其他生殖器官的离体培养中,酪朊水解物、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胺曾用作生长辅助物质。2,4-D可诱导胚愈伤组织的产生。硫酸腺尿圜也曾用于胚胎培养。本文就酪朊水解物、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2,4-D和硫酸腺尿圜对银杏幼胚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作一简单报导。银杏胚的解剖和消毒以及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同前一篇报告。蔗糖用8%(小于1,600微米的胚)或5%(2,800—3,240微米)。酪朊水解物用酪朊自制成10%储备液。椰子乳汁经蒸汽消毒。培养胚置于恆温箱中(22±2℃),不加光照。每周检查记录一次。试验结束时分别照相及固定,一部分材料制成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胚胎干细胞为核供体能促进异种重构胚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鸿  郑瑞珍  徐营  廉莉  安利佳  陈大元 《科学通报》2002,47(17):1313-1316
体细胞在异种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够去分化和重编程,并能发育到囊胚,甚至能全程发育正常出生。为了评价胚胎干细胞作为供核细胞在异种动物克隆中的意义,以小鼠胚胎干细胞(ES)为核供体,兔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为受体构建异种重构胚,分析其在体外的发育能力,并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成年小鼠外耳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为对照。通过核移植的方法分别把3种细胞移入成熟的兔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经电融合和激活后,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所构建的异种重构胚在体外发育到囊胚的比例为16.1%,明显高于用成年小鼠外耳皮肤成纤维细胞(0%~3.1%,P<0.05)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1%~3.7%,P<0.05)所构建的异种重构胚的体外囊胚发育率.重构囊胚细胞经染色体分析,证实其染色体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以上结果显示,用胚胎干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比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所构建的异种重构胚更容易进行重编程,并且胚胎干细胞指导异种克隆胚胎正常发育的能力强于体细胞。  相似文献   

5.
永生的皮肤     
艾伦·琳娜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研究皮肤细胞生物学已经十多年了。她热爱皮肤,常常充满深情地用“优美”、“亮丽” 和 “大自然的杰作”等费美之辞来描绘皮肤。她非常想搞清楚:皮肤细胞是怎么分裂.生长、分化的?又是怎样形成了我们身体表面美丽的“保护性外衣” 的?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里培养的皮肤细胞只能生存大约15周的时间。当培养的皮肤细胞死亡时,琳娜就会把它们丢掉再重新开始培养新的皮肤细胞。但是,大约在6年前一次常规实验之后,当琳娜的助手莎迪正准备丢弃培养皿中的死亡皮肤细胞时,突然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6.
以癌攻癌     
美国的科学家现在正期望借助于从肿瘤本身取得的、经放射照射的细胞来克制深部的皮肤癌。北卡罗来那州的Duke大学的(Fred Seigler及其同事希望用这种“变节的”细胞作为疫苗来激发起机体的防御机制与肿瘤作斗争。Seigler已发现患者的白细胞可以杀伤在实验室培养的皮肤癌细胞或黑色素瘤细胞。他希望知道白细胞的这种杀伤能力是否可以增强。他从病人体内取得黑色素瘤细胞,然后用放射处理,再注射回病人的体内,期望借此帮助病人建立起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07,52(18):2220-2220
棉花纤维是胚珠外珠被表皮细胞经突起和伸长而成的单细胞,具有极度伸长的结构(长径比达1000~3000)和特殊的细胞壁(纤维素含量达95%)组成,是研究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8.
皮肤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表皮。 表皮是皮肤的表面部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其厚薄因体表部位而异。手掌及足跟部最厚,具有典型的4层结构,由里到外分别为: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化层;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表皮一般只有生发层和角化层。不过,这4层结构并不是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细胞一生中的4种形态。 表皮的寿命只有30天,在这短短的30天里,表皮细胞从它的婴儿  相似文献   

9.
异种皮肤移植于人体后,排异方式的文献报道莫衷一是. 1972年后我们移植大张断层小猪皮于人体,在大张小猪皮上开窗,以等距离嵌入人体断层皮片后发现:小猪皮于移植后14天内,其营养靠体液渗透.猪真皮层无淋巴样细胞浸润,猪表皮细胞可与人表皮细胞联结、共存(图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患。患者的皮肤上形成一块块的红色斑片,其脱屑有如片片鱼鳞。在英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每百人中有一名。我国也不少见。严重者可使人丧失劳动力人们曾不遗余力地寻找治疗的办法,但难处之一在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以便进行有效的实验治疗。最近巴黎以及英国的研究者所设计的“试管皮肤”(test-tube skin)可能为银屑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原来,皮肤可分为外层的表皮以及内层的真皮两层。表皮由4~5层细胞所构成,它们在实验室中很容易生长。巴黎的研究者则从真皮层中取得细胞,并让它们生长于一种称之为胶原(collagen)的基质  相似文献   

11.
吴建屏 《科学通报》1973,18(5):238-238
在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中,选取手术区邻近脊髓节段或同一节段的穴位进行针刺,或以“电针”刺激分布于手术区的神经,即所谓“近节段取穴”,可得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本文是对这个现象进行的初步实验研究,希望能对了解针刺镇痛的原理有所帮助。实验动物是体重2.5—3公斤的成年猫。于乙醚麻醉下在C_1节段切断脊髓,此后即撤去乙醚,静脉注射三碘季胺酚并用人工呼  相似文献   

12.
海岸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Lamb)Endl)原产美洲,是世界上能长得最高的树木,为优质的用材和绿化树种。为了迅速大量繁殖其种苗,用4~5年苗木基部的萌条作外植体,经表面消毒,截成5毫米长的茎段  相似文献   

13.
非休眠期成年牛耳成纤维细胞用于核移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哺乳动物的自然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需要精子和卵子进行受精作用 .核移植技术为哺乳动物无性生殖提供手段 .以前 ,人们多采用未分化或分化不完全的胚胎细胞作为供核细胞 .自Wilmut等人应用成年绵羊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全程发育以来 ,体细胞核移植已在多种动物上获得成功 .Wilmut等人认为 ,应用G0 期成年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是核移植成功的关键 (“G0 期假定”) .为了验证“G0 期假定” ,我们用非休眠期成年牛耳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 ,以去核牛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作为受体进行核移植 .实验中核移植后电融合率达5 1 .6 % ,融合后重组卵卵裂率达 5 4.5 % ,并且有 9.1 %发育到 32细胞期 .这些结果表明 :处于非休眠期的成年牛供核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至少能进行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4.
夏炳南 《科学通报》1957,2(6):182-182
广东所产萝芙藤,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鉴定为 Rauw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其叶及根干燥后,分别制成水浸剂和酸性酒精浸剂,经静脉注射给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狗都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每公斤100—150毫克(生药)的剂量使血压立即降低60—120毫米汞柱,作用维持1小时以上。在降压期  相似文献   

15.
高振衡 《科学通报》1959,4(15):493-493
将dl-β,γ-溴代丁酸乙酯(12克)滴加至在迴流(沸水浴上)和搅拌着的隣苯二酚(5.5克)、无水碳酸鉀(5克)和无水丙酮(50毫升)的混合物中。加完后继續迴流和攪拌20小时,冷却后,滤去溴化鉀,用无水丙酮洗滌滤渣,合併滤液及洗液。在水浴上蒸去丙酮。冷却,加入等体积水,得油状物。用乙醚提取。用冰冷的5% NaOH溶液反复洗滌乙醚提取液至呈淡黄色为止。用冰水洗滌醚液两次。用无水硫酸鈉干燥后,蒸去乙醚,进行減压蒸餾,收集沸点在138—140°/4mm,的餾分,得5克无色油状液体,dl-苯并-1,4-二氧六环-2-乙酸乙酯(R=—CH_2COOC_2H_5),产率46%。皂化当量:C_(12)H_(14)O_4計算值,222.23;实驗值,213.50。  相似文献   

16.
谢天恩 《科学通报》1980,25(5):232-232
近年来,昆虫病毒在组织培养中的感染和增殖的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本文报道棉铃虫血球细胞的单层培养方法及结果,为研究昆虫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技术手段。Hink和Ignoffo曾建立美洲棉铃虫(Heliothis Zea)成虫卵巢的细胞系。但棉铃虫(H.armigera)幼虫血球细胞的单层培养,还未见有报道。自1978年4月以来,棉铃虫血球细胞的体外培养先后进行了二十余次,获得成功。材料大多数是用人工饲料单管饲养的5龄左右的健康幼虫,饥饿24小时后,用自来水洗净虫体,进  相似文献   

17.
受伤的动物常用舌头舐自己的伤口,过去对此的解释是唾液有消毒作用。最近科学家们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唾液中都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它能促进表皮生长,刺激靠近伤口处的毛细管的形成。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细胞生物学家巴克利等人把慢释放EGF的药丸植入老鼠的伤口附近处,发  相似文献   

18.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6,41(17):1608-1610
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具有广泛活性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plasminogen)可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有研究表明附睾表达组织型PA(tPA)和尿激酶型PA(uPA),但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对大鼠附睾PA活性的调节。结果表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培养附睾tPA和uPA活性有明显刺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CG在附睾内的作用途径,我们作了LH/hCG受体(LHR)mRNA的原位杂交定位,首次发现大鼠附睾表皮细胞表达LHR。这些结果表明,在体情况下LH可能通过LHR调节附睾PA活性表达,从而调节附睾内蛋白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而言至关重要。在作为物理屏障的同时,皮肤还具有免疫和感觉功能。表皮之下皮肤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伤。它有三层主要结构: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人体皮肤的大部覆盖着毛发,手掌和足底处则是无毛发的皮肤表皮——皮肤的最浅层,是机体的机械屏障,阻挡异物和病原生物的入侵。表皮有多层结构,最浅层的角质层可以防止机体失去水分、阻止毒物进入  相似文献   

20.
瑞士科学家最新发明了一项可能会引起医学界震动的“毛发变肤”新技术———通过拔取病人的几缕毛皮 ,医生就可以从病人自身的细胞中培养生长出皮肤移植片来 ,为病人进行皮肤移植手术。据从事该项技术的瑞士科学家墨迪克斯·塞拉皮尤提克斯介绍 ,这项被称为“爱皮铁哥思 (Epidex)”的新技术 ,使用的是在毛发小囊中发现的干细胞 ,这种干细胞可以转变为皮肤细胞。具体过程是 :将干细胞沉积在托盘上 ,托盘放置在与人类皮肤细胞无联系的隔层上面 ,这样即可分泌出一种将干细胞转变成为基本皮肤细胞的生长因子来。这种基本皮肤细胞称为基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