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素混凝土桩在施工中振动沉管及回旋钻机成孔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采用了回旋切土工艺成孔的素混凝土桩.阐述了该工艺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了其优势及不足,并介绍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土地基时采用的沉降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静载荷试验以及现场表面沉降监测,验证了回旋切土工艺成孔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土地基的效果,表明对该类工程地质软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现场试验,测出了CFG桩不同深度处的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并得到了桩土应力比。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中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及发展过程。研究了加载过程中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荷载分担以及荷载分担比随外荷载的变化规律。最后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中负摩擦阻力的作用,得出了CFG桩由于褥垫层的设置,在加载初期,桩身存在负摩擦力,同时协调了桩土变形,使得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充分发挥土体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沿海填土地区通常存在软土地基,其中软土层较厚,土壤欠固结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了诸如承载力不足、固结周期长、沉降量大等问题。为改善欠固结软土地基的低承载能力问题,依托珠海南湾大道悬浮桩地基工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建立复合地基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短期监测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深厚欠固结软土悬浮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孔隙水压力消散特征以及土体有效应力增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反映饱和软土复合地基的固结和沉降特征,为深厚欠固结软土地基的道路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振复合桩地基处理技术是在碎石桩、粉喷桩、CFG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其加固机理有振动挤密、置换、吸水固结和加筋作用。文章研究了安徽沿江高速公路某匝道桥桥坡段厚层软土路基加固处理问题。干振复合桩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类似的工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某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段路基填筑过程和工后长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形式的地基处理十分有效,满足客运专线地基沉降要求小于15 mm的要求.根据该工程实例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相应的路基计算模型,模拟了桩径和桩间距不同时,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表面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的预测公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地基沉降变大,且呈凹形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和桩间距与地基沉降关系较大,桩径与地基沉降量成负相关关系,桩间距与地基沉降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分析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软土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荷载等级,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可分为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2个阶段;在快速沉降阶段,沉降量可达到本级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量的90%左右,而在缓慢沉降阶段,沉降量只占本级荷载下的10%;在不同荷载水平下,单桩沉降量比与时间的关系和四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比与时间的关系相似;其复合地基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Hill模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罗明海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603-606
阐述了柔性桩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机理与沉降变形,分析了实际工程柔性桩复合地基失稳的原因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成功的经验,并对两种类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应当深厚软土地基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方式。本文以位于我国华南地区A城市典型深厚软土构造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于水泥搅拌桩相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地基在加固过程当中所产生长期沉降问题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并在传统计算模式作用之下对上述所得数据加以了沉降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传统沉降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实际测定结果仅为沉降计算结果的1/3作用。其次,对A市典型的软土结构特性加以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包括(1)软土结构作用之下,地表压缩层土体结构所表现出的屈服应力参数比率基本控制在1.7~2.5范围之内;(2)土体结构中的屈服应力参数明显大于软土结构下下卧层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的和。也正是在以上方面条件作用之下,深厚软土地基下的建筑物沉降问题就能够得到有力且有效的控制。最后,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计算深厚软土地基作用下地基沉降程度的计算方式,此种计算方式区别于传统计算方式最大的差异在于其考虑了深厚软土结构性变化特征对于及地基下卧层沉降表现方式的影响,并得出该方式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构高度一致,值得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某工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某工程现场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提出了简便合理的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结合地质情况采用不同布桩方式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相似理论建立刚性桩复合地基群桩模型,测试其在静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不同桩位桩体和桩间土的受力特性.静力试验表明:褥垫层能够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不同桩位桩身的应力,角桩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最小.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刚性桩不同桩位的弯矩和剪力值随桩身分布的特性以及箱体的位移时程曲线.动力试验表明:无论是弯矩值还是剪力值都是角桩最大,其次是边桩,再次是中心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软土地区地基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提出了软土地区粉煤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软土地区粉煤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 .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边缘区域存在着边桩效应,这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失稳破坏存在着直接联系,对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状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模型试验,通过对桩体轴力、桩侧摩阻力和桩土应力的分析,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边桩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桩身最大轴力点位置大约在1/3桩长处,也与桩侧摩阻力中性点的位置基本相同;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内桩分担的轴力比边桩大,且受力比较均匀;桩土应力的分布规律验证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土拱效应的产生,且内桩的桩土应力比大于边桩,体现了内桩相对于边桩在荷载传递中发挥了更为明显的分担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具体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深厚软土地基采用深搅桩处理应重视变形的控制,采用沉降量的大小确定桩长,深厚软土深搅桩强度检测标准应从严,本文通过对比设计,得出桩长与沉降,桩长与承载力的关系。提出对复合地基的强度检测应从严控制变形取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