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理论,针对水流对泥沙的不同作用方式,推导得到计算河口半潮平均含沙量的表达式,并在长江口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悬移质含沙量由水流输送的悬移质和从床沙中上浮的悬移质组成,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他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的作用.含沙量的定量表达为进一步确定河口半潮平均的挟沙能力确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江口吴淞、高桥、堡镇和芦潮港等代表站近年观测资料,通过单因子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平均潮位与平均半潮面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代表站的平均潮位与平均半潮面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此关系,利用高低潮位资料即可间接求出平均潮位.由于某一海域的海平面是通过该海域代表潮位站某一时段整点潮位的平均值来获得的,在缺乏长系列整点潮位资料的情况下,可间接地计算出平均潮位,从而为海平面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椒江河口高含沙量区的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口潮位站潮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横沙、马家港、堡镇和永隆沙4个潮位站2009年实测的逐时水位资料,分析了长江河口潮位站潮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潮组成、潮汐类型和变形.长江河口潮位站的潮汐存在日不等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潮位不等,其中3月份、9月份期间的日不等现象小潮比大潮明显,而6月份、12月份期间则是大潮比小潮明显.统计给出了潮位站各月最大潮差和最小潮差,长江河口的潮差呈现双峰变化,月最大潮差在3月份、9月份出现极大值,6月份、12月份出现极小值;月最小潮差在6月份、12月份出现极大值,3月份、9月份出现极小值.受径流和摩擦等影响,在南支向上游潮差减小.因北支径流分流比小,且地形呈喇叭口状,使得永隆沙站潮差比其他3个潮位站大.长江河口潮汐主要由4个主要半日分潮(M 2、S 2、N 2、K 2 )、4个主要全日分潮(K 1、O 1、P 1、Q 1)和3个主要浅水分潮(M 4、MS 4、M 6)组成.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受河口水浅的影响,浅水分潮显著.潮汐类型系数除了永隆沙站小于0.25,其余3站的均大于0.25,表明北支属于正规半日潮,而北港、南港和北槽则属于不正规半日潮.4个测站的潮汐变形系数均大于0.1,表明长江河口潮位站潮汐变形显著,其中以北支永隆沙潮汐变形最为严重,变形系数可达0.173.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灾害频发,区域供水安全受到威胁,快速、准确地预测咸潮上溯距离对潮汐影响河段取水口优化布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度对流扩散方程,推求河口咸潮上溯距离与径流的理论关系并通过构建珠江口水动力-盐度模型,分析咸潮上溯对径流变化的响应特征,提出磨刀门咸潮上溯距离与径流响应模型,继而比较不同咸潮上溯半经验模型在相同水文条件下的应用差异性,评估不同预测模型在磨刀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流量动力组合下,珠江口咸界均呈现S形分布特征。咸潮上溯距离L与上游径流量Q在理论上呈现幂指函数关系,利用半经验模型预测磨刀门的咸潮上溯距离是可行的。Savenije模型和L-Q响应模型较好地考虑了实际地形和动力特征的影响,并且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高,可实现磨刀门咸潮上溯距离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口潮能及其耗散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ELFE的珠江河口3D数学模型,统计了珠江河网 河口湾的能量通量与能量耗散。从能通量和能耗分布特征看,珠江河口可以分为伶仃洋 虎门水域、磨刀门河口水域区、黄茅海 潭江水域、网河区水域。潮能通量与耗散特征与珠江口滩槽地形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上述各区域存在‘门’等高能耗局部地貌单元,其单位面积能耗比附近水域的高数倍甚至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珠江河口岸线变化对潮波特征的影响,基于D-Flow FM(Delft 3D-flow flexible mesh)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的水位、流速流向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T_TIDE对模型结果进行调和分析,通过振幅比、相位差和潮能通量探讨岸线变化对潮汐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半日分潮M_2的振幅和1/4日分潮M_4的振幅总体均呈增大的趋势,潮能通量呈减小的趋势。珠江河口整体表现为潮汐不对称加剧,涨潮占优增强。岸线变化通过影响径流作用、河口形态、浅水效应和潮能辐聚作用,影响珠江河口的分潮振幅、相位、潮汐不对称和潮能通量等潮汐特征。由岸线变化带来的潮汐振幅增加、潮汐不对称性加剧和涨潮占优趋势加强,可能会导致风暴潮等沿海灾害和严重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半马氏MDP平均模型,提出了新的较弱的假设条件,证明了半马氏MDP平均模型最优方程解的存在性,然后从最优方程出发,证明了存在ε(≥0)-最优平稳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部分流量权重系数法推求断面平均含沙量在黑河莺落峡水文站、札马什克水文站,其原理源自于部分流量加权法,采用对测站施测资料分析计算,得到各测线之间部分流量权重系数,通过计算可得到断面平均含沙量,利用此方法能够快速完成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减少流量测次,降低成本,为高洪水抢测沙峰提供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高精度扩散各向异性数值算法,建立了覆盖整个珠江河口网河区及口外海域的二维咸潮数值预报模型.模型基于水文站点实测数据空间插值(珠江河口网河区)及Modis影像进行遥感反演(口外海域)确定盐度初始场,保证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及结果的可靠性.针对遥感影像数据与模型计算网格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处理不同数据源的网格映射方法,将盐度遥感定量反演结果赋值给相应模型计算网格.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模型组件进行集成,建立了珠江河口二维咸潮数值预报系统,并应用于珠江河口咸潮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在人类活动与气候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径潮动力以及水深的改变对河口区域盐水入侵的影响,建立了三维理想河口盐水入侵数值模型,分析了纵向环流及盐度的垂向与横向沿程分布,研究了垂向与横向剪切作用以及潮泵效应引起的纵向盐输运对盐水入侵的影响以及盐分输运过程对径潮动力与水深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盐水上溯程度对流量与潮振幅的变化有明显响应,流量增大与潮振幅增大对盐水入侵均有抑制作用;在较浅的河口,潮驱动增大在河口上下游引起相反的潮平均盐度变化趋势,这与横向、纵向剪切与潮泵效应分别引起的纵向盐输运对径潮水深条件的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的建立一直是海洋测绘的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大洋区域均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近海卫星测高回波受复杂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数据精度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对WHU2013、DTU13和CLS15(MSS_CNES_CLS15)三种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并从全球选取89个验潮站,利用GPS观测统一验潮数据基准。通过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转换,将三种模型海面高与验潮站得到的海面高在同一基准下进行比较,分析了三种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近海精度。结果表明,WHU2013模型的近海精度高于DTU13和CLS15模型,CLS15模型的近海精度略高于DTU13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串行柔性生产线平均生产时间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产线结构模型,提出了可通过概率矩阵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串行柔性生产线平均生产时间的确定方法,该法对企业确定合理生产存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总结分析悬移质含沙量测量方法的代表性成果,评述各种测沙方法的适用性和突出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比热容原理测量含沙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制的比热容测量仪测定不同含沙量水体的比热容,建立含沙量与比热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测量浑水的比热容来确定水体含沙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含沙量与浑水比热容呈明显的负线性关系,可采用测量浑水比热容的方法来确定水体的含沙量;含沙量的测量精度与浑水比热容的测量精度密切相关。该方法从热学的角度研究水体的含沙量,旨在为泥沙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m(m≥ 2 )个n阶交换正定Hermitian矩阵的算术、几何、调和平均矩阵间的半正定关系及若干个性质。  相似文献   

18.
河口水电站尾水基础河床基岩面揭露高程较高,为满足机组的设计发电,需对尾水基础进行石方爆破开挖,以保证机组尾水下泄水流的平稳扩散,消除或降低下游水位雍高后影响机组出力。根据施工地形情况,确定将尾水雍高处理分左右岸两期施工,从而降低或消除尾水的雍高值。同时在施工时需将电站1#、2#导墙下游导墙部分拆除,拆除采用爆破方式,为确定适宜的装药量及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算法来确定通风网路中的独立半割集,解决建立风网的基本半割集矩阵S问题。完善了图论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k-means算法难以探测出一些局部分布稀疏不均、聚类区域的形状与大小不规整数据点集的聚类分布结构这个缺点,在半监督学习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混合属性空间区域中具有同一分布性质的带有类别标记的小样本数据集和无类别标记的大样本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k平均聚类框架。仿真实验表明:该框架经常能取得比k-means更好的聚类精度,从而说明这个半监督学习框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