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子弹给二战进程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向全世界昭示了原子能的威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最好的几个物理学机构,均制订了核物理研究计划,并在人员和经费上开展了一番竞争,掀起了一场核物理热.该文对当时几个重要物理学机构和国民政府在这场核物理热中的行为作了描述和分析,并阐述了这场核物理热对后来中国核物理事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永立 《科技潮》2003,(7):28-2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它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核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综合性的研究基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设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放射性计量测试部、保健物理部和科技信息部。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都设在该院。中国原子能科学…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科委高技术和基础研究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办,于6月1日、2日在北京召开了常温核聚变讨论会。到会50多人,有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黄祖洽、杨立铭、周毓麟、王乃彦等出席。会上,基金委员会资助的有关常温聚变课题的负责人汇报了三年来研究工作的进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七所、九所合作,在氘气辉光放电装置上检测到反常的×射线、γ射线,以及稳定重复的中子发射(每秒超过10~4个)。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核物理所对这个装置产生的中子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观测到统计性很好的中子能谱,这对常温核聚变的机制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工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F0002-F0002
张玉虎,男,1962年2月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约评审。1982年获复旦大学大学核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选送赴法国学习,1990年获法国CAEN(UNIVERSITEDECAEN)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博士学位。此后在法国重离子大加速器国家实验室(GANIL)、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在放射性束物理这一国际核物理研究极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创造有利条件,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制的兰州放射性束流线2月19日、20日在兰州通过中国科学院主持的专家鉴定验收.  相似文献   

6.
1982年年底,我校又有四项应用研究成果通过鉴定.两项有价值的原子能射线的应用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和北京椿树整流器厂等单位完成的电子辐照在电力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应用,对多种系列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多次进行了不同能量、剂量、剂量率辐照测试对  相似文献   

7.
王开发教授     
王开发教授王开发教授,男.海南省琼山县人,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58~1959年在北京大学原子能系进修原子核物理学,1961年11月~1964年1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进修学习、研究核物理。曾任华南...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核历程在亚非国家中,印度是较早开展核研究的。早在1945年,印度的塔塔家族就在德里设立了“塔塔基础研究所”,开始了核物理研究,为印度核研究奠定了基础。1948年,印度国会通过“原子能法案”,成立了直属于自然资源和科学研究部的原子能委员会,由核专家巴巴博士任主席,管理全国核研究和生产,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调查铀资源。1954年8月3日又改设原子  相似文献   

9.
<正>时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2014年4月19至20日,由西北大学信息学院和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西安网络力学与大数据国际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来自法国科学院、法国原子能署、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巴黎南十一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等国内外3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西北大学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信息学院党政负责人和各院系师生代表等3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信息学院负责人主持。  相似文献   

10.
受国防科工委委托,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军工协会)石金武秘书长带队,由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北京华康核技术研究所(原子能研究院)、西安电子技术研究所等单位9名专家参加组成的专家组一行,于2006年6月14日~6月15日在石河子市召开了技术交流洽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师市政府有关司局、有关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等十七个单位,30多名代表。会议由师市副秘书长牟宗庆主持,师市党委常委、八师副师长张祖树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日核物理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核物理合作委员会是2006年11月在北京大学签署协议正式成立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双方轮流承办。  相似文献   

12.
针对核物理实验中所获取的实验数据量大、处理复杂的问题,基于VC++开发了实验教学软件来处理核物理实验数据,对学生做实验时所获取的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做出直观、方便、快速的判断,从而加以指导,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日本唯一的原子能船“睦月”号是许多老前辈在船舶和原子能领域中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结果。19911992年进行了海上试航,证明了以原子能作为船舶动力的许多优点和长处。 近年来石油价格较低且平稳,从经济观点出发还没有意识到建造原子能船舶的迫切性。但是,原子能船确实具有现代船舶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旦实现使用原子能船就会在海上  相似文献   

14.
进展与成就按照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发展计划,195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室,1960年升格发展为研究所。现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先后建成了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组成了一个研究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是它们的研究中心。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1979年创办了第一个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如今,已有21个与各省市研究所挂钩的省(市)原子能农学会,因而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22日至23日,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召开,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见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和重庆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国平研究员主持,中国逻辑学会名誉会长张家龙研究员、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建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彭熙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朱熹在国际科技工业界,有一个术语:"know-how"(意思是"知其如何")。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对某一产品和工程有透彻的了解,也才能真正地拥有这个产品或这个工程。中国人正是通过自行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才掌握了核电站的"know-how"。果敢的决策核电是一种先进的能源,是当代核能、核技术利用的最主要标志。事实上,中国提出建设核电站的设想并不晚。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向电网供电的核电站后,我国著名的核科学家王淦昌就在国内撰文进行了介绍。1955年,在薄一波主持制定的原子能计期12年大纲中就提出:"用原子能  相似文献   

17.
低能核物理所通过国家级基础研究所改革试点评议为了探索在新形势下稳定基础研究队伍,提高基础性研究水平的新路子,国家科委拟建设国家级研究所,第一批选择7个研究所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其中高校有2个,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所是其中之一.1994年10月9~11...  相似文献   

18.
提到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的历史,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到的,这就是陈春先。 老陈在五十年代初到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核物理,1958年毕业后回国先到了二机部工作,第二年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除了本行原子能以外,他还曾先后接触过多种先进技术,如激光、半导体材料等。1978年,鉴于工作出色,他被科学院破格从助理研究员直接提拔为正研究员,当时科学院里同时被提拔的还有陈景润等人。同年他到美国进行核聚变技术的专项考察,但是因为这是政府代表团,所以虽然应酬多,但是考察并不深入。次年,他再次去美国考察,这次是以民间的身份去的,从东到西跑了十几个城市,参观了  相似文献   

19.
核数据是核科学发展的基础数据,是连接核物理基础研究与核工程及核技术应用的桥梁,因此核数据研究一直受到核能应用发达国家的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和苏联等国家由于研制核武器的需要已经开始了重要核数据的测量,并在60年代就开始核数据的系统评价和建库工作.我国核数据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满足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急需,开展了重点核数据的测量,并于1973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核数据会议. 1975年我国制定了核数据发展十年规划,并成立了二机部核数据中心(中国核数据中心的前身),从此开展了有组织、全面的核数据评价与建库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由太阳能利用专家杨廷柱主持研究、江苏连云港市海良太阳能研究所承担的“中国一号”太阳能电动轿车日前在南京由江苏省科委主持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