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大学生”在某些媒体中被妖魔化为充满性意味的媒体形象。这是媒体为迎合大众潜在的窥视欲望而进行的有意塑造。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自蛇”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现有的一些偏微分方程(PDEs)去噪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蛇"模型的的图像去噪模型。该模型在原模型上增加一个保真项,使其在图像滤波的同时能保留图像细节信息。与各去噪模型进行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模型对图像去噪在滤除噪声的同时可以保持细节信息,应用改进"自蛇"模型进行图像去噪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薛利利 《科技信息》2013,(24):304-304
本文通过在太极功夫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方法,结合当前"小群体"教学方法的研究资料,浅谈"小群体"教学方法对我校大一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康 《世界博览》2011,(5):76-77
丹戎巴葛火车站原是新加坡境内的一块马来西亚“飞地”,当两国公布将于今年把这块土地归还给新加坡后,新加坡人纷纷来“赶搭历史末班车”。  相似文献   

5.
"90后"女大学生在未来的家庭消费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价值观教育成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了"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原因,指出错误的消费观念将带来一定危害,并提出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离骚》“求女”喻意,歧解甚多,有“求贤臣”、“求理想”、“同性恋”等十余种说法。诸种解读,有的过于从写实的角度去理解,甚至将“求女”完全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有的又过于飘渺,完全不顾及屈原自身及其作品实际,甚至将西方文论中的某些概念强加于“求女”之上。本文认为,从屈原的生平、创作背景和《离骚》的表现手法、主旨来考察,“求女”喻意较虚,应以“求理想”为是。  相似文献   

7.
阳戏的三个剧目《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通常称作"三女戏"。其本事源于唐以前的古代史传文学,当时主要故事架构已初步搭建。宋金以后,故事情节又逐步繁丰。"孟姜"戏随着时代变迁,其演出宗旨亦不断发生变化。阳戏《孟姜女》戏截取其结良缘的喜庆气氛和团圆的结局。《庞氏女》戏主题一以贯之,突出"孝道"。《龙王女》源出唐传奇《柳毅传》,由于其"落难""辞婚"等悲情主题,在阳戏坛上演出几率小。  相似文献   

8.
湖南江永"女书"作为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其起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学者们进行了多种解读,其中以"女书"是商代古文字的孑遗演变和"女书"起源于明清时代说影响最大并引发了争鸣。从对这场学术争论进行梳理和评论看,明清二代理学的传入与当地女性自由独立的风俗的冲突是"女书"产生的土壤,道教符箓派是"女书"文字来源。  相似文献   

9.
10.
府曦 《科技信息》2012,(36):215+217-215,217
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2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文化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不断升温,我国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女大学生们纷纷加入“考研大军”,其主要原因是想通过考研这一途径来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我国女大学生考研这一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女大学生们很多的无奈。其中既有深层的社会原因,又有复杂的个体原因。  相似文献   

11.
柳永爱情词表现出“男思女”模式为主的全新特色,这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前人思想发展积淀、作者主体选择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X男/女”词族近年来涌现出很多新成员,对“X男/女”这一词族进行词语模语义建构分析,指出“X男/女”词语模之所以会流行,除了因为其语义建构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义的关注原则,外部语用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男/女”词族近年来涌现出很多新成员,对“×男/女”这一词族进行词语模语义建构分析,指出“×男/女”词语模之所以会流行,除了因为其语义建构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义的关注原则,外部语用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有“阶层”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和“资源”向少部分人倾斜,这是阻碍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建设橄榄型社会,最大的问题来自“既得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08,(13):68-68
不久前开拍的《天使与魔鬼》,近日再遭麻烦:影片在意大利罗马桑塔玛丽亚教堂实地拍摄时.遭到了罗马教廷的坚决抵制。影片主要发生在梵蒂冈和罗马教堂。6月16日,梵蒂冈经纪事务部长保利斯大主教表示,小说作者丹-布朗扭曲圣经的福音、毒害信仰,因此这样一本亵渎神明的小说要来教堂拍片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事情……还真是很多。”这是张沱生走进《世界知识》会议室.与迎候的沈国放总编辑寒暄之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他说出了随即开始的这场研讨会的主题。的确,人们都感到2010年的不寻常。朝鲜半岛局势诡谲莫测,中日“撞船事件”后严重对立,东海南海主权利益纷争加剧,周边各种海上军演频繁登场,一些国家对华心态微妙变化,美国借势高调“重返东亚”,中美关系从年初就开始接二连三出现波折……种种事件俨然形成一种“势”,用冯仲平的话来说,中国和世界好像进入了一个互不适应、互不理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20.
数百年来,《金瓶梅》就被目为“大抵市诨之极秽者”(《味水轩日记》)的“淫书”.“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才基本上给它“平”了“反”,并给了它一个比较公正的“说法”:“她是一部很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的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即便如此,也还有些好心的读者,作如是之想:把书中淫秽情节连同闺房媟语,市井骂语,通通芟除,岂不更好?曰:否.如此一来,“干净”倒是“干净”,但,因为书中没有了当时“社会的病态”、没有了“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它也就难以成其为《金瓶梅》了.出土的鼎彝,浑身土花锈斑,煞是“难看”,你若是用现代技术,将其全部除去或磨光,试想那还成其为出土文物吗?就《金》中的詈词骂语而言,那也是这部反映晚明市井生活的“世情书”,“风俗图”所不可或缺的“景”.短了骂詈,便成不的《金瓶梅》.它毕竟不是清代中叶写那钟鸣鼎食之家的“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骂”、“詈”二宇考略及“骂大会”的定名 “骂”,“詈”二字,《说文解字》并收.《说文通训定声》解释二字的构成及含义说:“骂,从网,马声.”是个形声字.又引《释名》释其义云:“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