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对我国男子团体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项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优秀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在该项目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短距离自行车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专项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手段的差异,专项体能和技能相结合的问题;选材和后备力量问题;科研问题。为我国以及江苏自行车场地短距离项目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加强专项训练理论研究,建立运动员机能监控与恢复系统,体能、技能两手抓,科学选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高水平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归纳总结,并根据自己的运动实践和本人从事自行车专业训练10多年及教练四年的一些自身感悟,与从中得到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学习心得,对场地男子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运动早已全面登上世界竞技体育赛坛,我国自行车运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以少年自行车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研究阶段专项训练对其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探索运动训练对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的规律,为我国自行车运动科学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山地自行车运动项目的生理特征和训练关系的研究,并结合训练和运动员的情况应用于我们的训练中.山地越野专项训练中运动员最高心率接近个人最大心率,平均心率为个人最大心率的90%左右;在比赛出发和爬陡坡阶段要求运动员有很高的输出功率和专项力量,对无氧代谢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在全程的训练与比赛骑行中运动员应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和维持长时间高强度速率的能力;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体重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生理生化指标在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方法和规律,监控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训练适应与恢复.方法:以江苏自行车队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员(男3名,女3名)为研究对象,在2年多的运动员训练中进行纵向观察和数据积累,在不同类型的专项训练课中使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训练负荷强度,在阶段性训练中,选择血睾酮、皮质醇、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晨起心率、最大摄氧量监控训练负荷适应与恢复.结果:运动员训练中的血乳酸和心率能够较好地监控和评价山地自行车项目中不同训练手段的训练效果,在山地越野自行车专项训练中,糖酵解供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评价和监控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量的适应和机能恢复中,生理生化指标一般比较合理的变化值范围为:晨脉高出最低心率6-8次,血尿素3-6 mM左右,血清肌酸激酶150-500IU左右,血睾酮不低于400 ng/dl (男)和20 ng/dl(女)左右,血红蛋白保持基本稳定并且不低于14g/dl(男)和13 g/dl(女),男女运动员血红蛋白均高于15 g/dl时运动员训练中体能状态较好;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数据对应的运动员运动能力表现的差异,使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训练监控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体的运动能力表现,宜重视优秀运动员个体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纵向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运动训练大部分是在公路上进行,骑车速度快,危险性大,经常出现伤害事故,影响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本文探讨自行车运动员公路训练安全问题,根据造成交通事故多方面的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运动员安全训练及基本技术的提高。加强自行车运动员在公路训练中的安全意识,确保训练和比赛不因交通事故而受影响,减少运动员在公路训练中由于基本技术及路面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7.
孟祥国  朱那 《科技信息》2010,(35):I0159-I0160,I0022
目的:本研究以备战十一运会江苏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和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下降的之间的关系,试图发现女子自行车运动训练引起免疫能力变化的规律,为自行车项目的体育科研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整个冬季训练周期内,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某些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控,并与训练负荷之间进行分析。结果: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免疫球蛋白随运动负荷的变化经历了周期性变化;冬训期间运动训练对免疫球蛋白出现显著性影响。结论:(1)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会对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呈现显著性影响,并建议此IgG作为一个反映免疫低下的有效检测指标。(2)随着运动强度或者运动量的下降,运动员的免疫能力会逐渐恢复,甚至超过训练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2):125-128
选取6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Bruce跑台测试方案进行递增负荷有氧能力测试,揭示有氧能力测试值与运动员公路自行车训练成绩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有氧指标测试结果中,最大摄氧量(O_(2max))与自行车运动员骑行成绩(时间)呈高度负相关(R=-0.91,P<0.05),推测O_(2max)的回归方程为^y1=-37.186X+9 292(P<0.05);相对O_(2max)与自行车运动员骑行成绩(时间)呈高度负相关(R=-0.94,P<0.01),推测相对O_(2max)的回归方程为^y2=-0.732 6X+164.7(P<0.01).因此建议在训练中通过回归方程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及运动能力进行预测,有利于在训练、选材、技战术制定等方面做出快速、有效判断,进而促进公路自行车项目训练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优秀山地自行车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娴熟的平道技术、下坡技术、高难度技术、腾冲技术的能力。山地技术在比赛中的灵活体现是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本文通过训练、比赛实践,对如何提高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技术训练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训练理论和运动生理学基础上,结合长期的科研测试数据跟踪,对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的能量代谢 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为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的训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和设定更加科学的训练方 法与手段.研究认为: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各单项能量代谢有其各自特点,但结合全能比赛特点,表现出一定的综 合特征,即高强度有氧训练是该项目的基础,无氧训练特别是耐乳酸训练是该项目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训练理论和运动生理学基础上,结合长期的科研测试数据跟踪,对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为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的训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和设定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认为: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各单项能量代谢有其各自特点,但结合全能比赛特点,表现出一定的综合特征,即高强度有氧训练是该项目的基础,无氧训练特别是耐乳酸训练是该项目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华 《科技资讯》2006,(24):182-182
1.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本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和机制。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速度耐力项目,通过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强度大负荷刺激,改善运动员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以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高原训练的优越性使欧美亚澳各国的公路自行车选手受益匪浅。贾维斯认为,高原训练是获取成绩的合理途径。据统计,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运动员最近5年间进行了18次高原训练,平均每年3次以上。研究证明,高原训练能促进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或)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其主要途径就是改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运动中脱水对自行车运动员200m和1000m成绩的影响,选取江苏籍自行车运动员9名,每名运动员进行2次实验,2次实验间隔1w。第一次运动员参加正常的公路训练,在训练中不允许补液;第二次在公路训练中则允许补液。公路训练后在自行车赛场进行行进间200m和原地1000m测试,记录测试成绩。结果:不补液组的运动员脱水百分率平均为2.71±1.15%,而补液组的脱水百分率为0.95±0.51%。补液组200m的成绩比不补液组快1.06±0.74s;补液组1000m的成绩比不补液组快4.20±1.92s。结论: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电解质饮料对短时间、大强度的自行车运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鞋垫式足底压力传感器和视频解析手段,对黑龙江省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专项骑行测试,以0.01秒为一个基础单位记录力量数据,以0.04秒为一个基础单位记录视频数据,将力量测试教据与视频数据同步,对每一基础单位的力量数值、踏蹬角度以及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力量变化与踏蹬角度变化的特点。将分析结果结合训练实践,为教练员提出新的训练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超 《科技资讯》2011,(7):223-223
本文结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中的技术训练、训练方法、负荷安排和场地等,从多角度对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运动员的训练与发展,提出一些预防损伤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把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与单板U型场地技巧训练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在陆地训练中应用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对身体控制能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保证出槽高度,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从而提高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的运动成绩.在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前的冬训中,对青少年单板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出槽高度进行测试,在夏训中引入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在其后的冬训中对运动员的出槽高度再次进行测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克服自重训练、不稳定器械训练、综合器械训练3种训练形式进行实施,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依据形态学原理,描述了自行车运动骑行姿势正确的身体形态,和骑行姿势的形态特点。论述自行车运动员发展柔韧素质的重要性,探讨发展柔韧素质的主要方法,这对预防运动劳损有一定意义,在训练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Mixed logit模型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场地需求选择变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路面状况、场地规划严重影响山地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场地选择倾向;路面状况良好、路线设计完善的场地更具挑战性;同时,将广义估计方程应用于需求数据中,以便评估每年的户外山地自行车运动,并且计算所选取的6个场地中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消费者盈余;该研究结果旨在强调路径评估、场地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为山地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公园管理规划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是目前各个国家广泛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其中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与持续训练相比更为明显。不同海拔的高原交替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逐步适应。中等高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在中等高度范围内小范围的高度变化对运动员影响不大;在较高高度训练后再回到较低高度训练,运动员运动能力均有不同能力的提高。对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做了综述,并预计了交替训练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段煌琪  刘涛  郭静 《科技信息》2010,(34):I0256-I0256
网球球感是网球运动员,在长期的网球训练和比赛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球、场地与时机的观察、思维判断及控制支配网球时对网球良好的肌肉感觉的综合感知能力。球感是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的前提。本文对影响网球运动员球感发挥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心理学因素、生物力学因素、运动素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论征,力求找到各因素内在的积极影响,旨在为网球运动员的球感提高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