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际出发,IPv4和IPv6技术在网络中将长期共存。本文分析了IPv4/IPv6集成组网方案的设计原则与目标,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一个基于Ipv6与Ipv4有效的无缝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2.
邓慧  李明东 《甘肃科技》2004,20(10):79-80
IP协议第 4版 (Ipv4 )为互联网提供了基本的通信机制 ,但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爆炸性增长 ,Ipv4的 32位的地址空间开始枯竭 ,Ipv6于是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什么是IPv6 ,IPv4的尴尬现状 ,IPv6的对策 ,IPv4向IPv6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现存IPv4网络存在的缺陷及下一代互联网Ipv6网络的发展现状、优势,介绍了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两种由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传统的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入 Ipv6协议的必要性,Ipv4向 Ipv6网络升级的可行途径。阐述了 Ipv4向Ipv6网络升级的目标,实现 Ipv4与Ipv6网络互通信的几个关键技术,并给出了新的与 IPv4兼容的 IPv6地址格式及其相关算法。解决了实现 Ipv4与 Ipv6网络的互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IPv4网络到IPv6迁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基于Ipv4的Internet已不适应当前应用需求,Ipv6即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研究分析了在IPv4网络到IPv6迁移中涉及的Ipv4和Ipv6的共存和Ipv4分组包和Ipv6分组包相互交换两方面策略,并指出了各策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大,应用日益增加,IP地址即将耗尽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为解决Ipv4的设计缺陷,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但由于Ipv4与Ipv6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存在众多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及应用,因此,要用新的Ipv6代替旧的Ipv4必然存在一个过渡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Ipv4和IPv6的转换技术进形象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多媒体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增长的网络资源的巨大需求与IPv4地址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就是解决IPV4地址匮乏问题。文章介绍了IPv4与IPv6的地址特色、IPV4存在的缺点及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常梅 《科技信息》2006,(9):29-30
随着IPv4网络地址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枯竭,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推开.Ipv6将使目前的互联网变成一个性能更好,成本更底的全球互联网,彻底结束拨号上网时代.本文对IPv6协议与IPv4协议的区别进行了简单描述,从而引出对在IPv4向IPv6过渡中使用的技术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论述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双栈技术和隧道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IPv6过渡技术的分析,提出了Intranet IPv6过渡策略,并针对Intranet IPv6过渡原则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符秋进 《科技资讯》2007,3(22):44-45
文章研究了基于MPEG4与IPv6的流媒体传输实现的有关技术,具体包括MPEG4流分片和打包,Ipv4到Ipv6的的改造,以及具体传输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工作原理、数据传输模型等等,并给出了部分实现程序的有关代码说明.  相似文献   

11.
2011年2月,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宣布Ip 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以后,全球就正式进入了Ipv6时代,对于国内的各大运营商而言,建立Ipv6网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此期间,必然是处于Ipv4与Ipv6混合的过渡阶段,在这阶段当中,如何将网络从IPv4平滑地升级到Ipv6并延长Ipv4的使用时间是各大运营商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城域网作为运营商改造网络的关键,采用分布式NAT地址转换技术可以解决IP地址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对原有IPv4作了大量的改进,包括增加了安全性、自动配置、移动性以及性能提高等,并能有效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伴随着IPv4向IPv6的过渡,本文分析了IPv6的协议特性,对IPv4所作出的改进作了总结,并在现有基础上对后继扩展与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IPv6的诸多应用领域中,探讨IPv6协议网络技术如何应用于家庭网络中,相比于IPv4具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如更大容量的地址空间,即插即用的自动配置能力强,基于IPsec协议的安全机制,改进的移动性,以及在QoS上的改革较Ipv4具有的优势等.基于IPv6协议,融合家庭网关和ISP的家庭网络离我们的生活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4.
蒋勇 《科技信息》2009,(28):235-236
Ipv6协议是“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缩写。在设计IPv6时不仅仅扩充了IPv4的地址空间,而且对原IPv4协议各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考虑。做了大量改进。本文就IPv4和IPv6在报头格式的变化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基于NAT-PT技术的翻译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首先对现行的各种过渡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NAT-PT技术是现阶段实现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的一种可行性更高的方案;接下来,对NAT-PT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实现.最后在实验环境中对翻译网关进行了数据报文的接受与发送测试、ping命令测试,翻译网关在这些测试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及中国自研网络技术IPv9协议的知识,探讨了IPv6及IPv9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独到之处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网络协议Ipv4的缺点和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的优势,认为IPv6解决了IP地址匮乏的问题,同时,简化了协议报头,引入了两个新的扩展报头AH和ESP。帮助IPv4解决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的问题,使IPv6真正实现了网络层安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议分析的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协议分析技术入手,围绕Ipv6网络的新特点,构筑了基于协议分析技术的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实现方案作了具体的研究。在保持原有IPv4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引擎优点的基础上,挖掘IPv6特性,深入研究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采用Ngrep解决了IPv6下的数据捕获问题,为IDS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协议分析的流程和基于数据挖掘的特征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平台移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及其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IPv4的一些问题和Internet的应用要求 ,Ipv6协议提供了新的机制从而解决移动性、安全性、多媒体传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秀丽 《科技资讯》2009,(17):52-52
IPv6相对于IPV4是革命性的。IPv6允许我们为未来十年的无处不在的接入做好准备。但是,同其它的技术创新一样,我们需要从安全的角度认真关注IPv6。IPv6成IP地址短缺救星,但是安全问题不容小觑。IPV6解决了一些安全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