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自杰 《科技信息》2009,(24):I0296-I0296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笔者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我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二,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三,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四,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五,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笔者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②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③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④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⑤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王锋  ;丁志敏 《科技信息》2008,(16):305-305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在全国各地也相应地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二、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四、注重安全防卫方面的设置。  相似文献   

5.
陈燕 《科技资讯》2007,(13):116-117
城市小区规划的优劣是居住环境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规划构思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本文以梅州客都新城的科学规划为例,得出这一设计理念:居住环境设计必须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识别性,建筑的群体空间布局应结合当地环境而富有特色,住宅设计应按人的行为模式合理安排各功能空间,实现户内公私分区、洁污分区,体现小康住宅应有的居住性、舒适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庭院式绿化小区保护和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建筑艺术效果,活跃住宅区生活气氛等功能,简要分析了居住区小区绿化的设计布局及园林植物的配置.指出庭院式绿化小区应从发挥其统一性和综合功能出发,并以审美的观赏性和绿地的实用性为原则,进行设计布局与植物配置,以达到造因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启胜 《工程与建设》2007,21(6):869-870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社区功能是否完善、居住组团布局是否合理、服务性设施的设置、小区模式等,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居住品质.因此,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就要注重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邱泉生 《科技资讯》2006,(12):49-49
居住小区是城市集中布置居住建筑、配套公建、小区公共绿地、生活性道路及服务设施的居住场所。本文从居住小区的建设现状着手,分析了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小区环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政军 《广东科技》2008,(8):112-113
柳州“居上·好人家”小区以现代的手法诠释了小区园林设计艺术,创建了优美自然、休闲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通过对“居上·好人家”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探讨现代居住园林空间的设计概况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赵重阳  李向如 《科技信息》2009,(29):I0498-I0498
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对生活小区的建设也提高了要求,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自己的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而高水平的规划与方案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是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然后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5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问题,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富足的同时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每个房地产商在提高自己住宅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目前的居住小区在设计上不仅仅要满足居住的需求,同时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区的设计上需要与周围的山水实现完美的融合,从而使小区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文中对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分别对设计理念、平面功能、立面设计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者顺应了居民的这一需要建成了一批具有完备功能、环境良好且保持当地特色住宅小区,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如何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体现功能性、完善性及与当地文化环境和谐一致的特色性,实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佳化的有效方案,是本文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城市空间不但向全体市民开放,还欢迎境外人士前来。而居住区空间则不同。小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基本居住单位,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静、安全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小区空间理应属于小区居民所有,不容外界无关人员任意侵入。为此,小区空间的环境设计应采取与城市空间不同的对策。本文将以小区为居住单位来论述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一些城市住宅小区中的环境设计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所谓的绿化设计也只是楼下那一片草坪,人们只能站在篱笆外欣赏,而不能走进去,亲近自然,亲近绿色,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缺乏邻里间的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对小区的心理认同感逐渐失去。文章提出通过功能绿地重的设计,建立起连续的生活场景,延续并发展传统邻里生活,体现出住宅小区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小区园林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勇 《江西科学》2021,39(2):344-348
城市居住单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阶段,高密度居住区域是中国城市居住单元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居住舒适性又是最重要的关注点.围绕着生态适应性原则和人性原则,首先了解了居住单元的关键概念及其涉及的关键要素,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关于居住单元精细化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别从小区建筑物内部居住环境、小区建筑物外部居住环境、小区内部支撑环境3个方面的20个基本指标,对建筑物和小区内部居住环境进行精细化挖掘.探讨居住单元的精细化空间特征,为居民购买住房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黄永红 《科技资讯》2013,(24):223-22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宅小区数量不断增加,业主对小区的功能要求由简单的居住要求扩展为舒适、美观、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智能化的物业管理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分析并设计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智能物业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居住区成为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根本。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营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小区生态文化,使小区成为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物质精神文明于一体的理想住宅小区,成为今后居住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进而实现21世纪生态居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