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斌  唐伟中 《江西科学》2005,23(6):747-749,767
通过对九味羌活颗粒生产工艺中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和水煎煮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期获得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挥发油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药材总浸出物,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药材粒度、煮沸时间对提取挥发油有显著影响;三次加水量和醇沉条件对药材浸出物、黄芩苷无显著影响。挥发油提取中选择药材粒度20—40目,加水6倍,冷浸时间3h,煮沸时间7h为最佳工艺;水煎煮中第一次10倍水,第二次10倍水,第三次4倍水,醇沉条件为室温静置24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取不同的乙醇浓度、乙醇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地榆黄连灌肠剂的醇提工艺。最佳工艺为10倍药材量的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5h。  相似文献   

3.
中药甘草水溶性多糖的提取与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药甘草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脱蛋白的优选方案.正交试验表明,水煎煮法提取水溶性甘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8,温度控制在90℃,提取时间为3h;超声法提取水溶性甘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8,超声功率为100W,提取时间15min.脱蛋白的最优方法为:三氯乙酸-Sevag法.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超声法提取水溶性甘草多糖的量是水煎煮法的2.77倍,说明超声法是从甘草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醇提水沉与水提醇沉提取杜仲叶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以及醇沉溶剂浓度等对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提取杜仲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活性成分的含量,还是活性物质的得率,醇提水沉法都优于水提醇沉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丹参药渣多糖含量、转移率、纯度的影响,确定丹参药渣多糖提取精制工艺,为丹参废弃药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以丹参药渣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醇沉浓度对丹参多糖含量的影响.以转移率及纯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压差、温度、收集量对丹参药渣多糖转移率及纯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醇沉浓度为80%;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 K;超滤工艺条件为压差为0.05~0.1 MPa,温度为35℃,收集量为7 500 m L;清洗方法为碱液循环清洗.结果表明,丹参药渣多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超滤精制多糖工艺简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尿畅舒胶囊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分别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葛根素为评价指标,优选粉葛的醇提工艺条件;以干膏率、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黄芪等药材水提工艺条件.结果:粉葛采用加6倍量50%乙醇提取,提取3次,每次提取40分钟;黄芪等药材采用加8倍量水煎煮,煎煮3次,每次煎煮0.5小时.结论:本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补阳还五口服液制备工艺条件.采用煎煮法提取口服液中的多糖成分和黄芪甲苷,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成分,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采用正交设计,得到最佳工艺:煎煮2次,每次0.5 h,浓缩比1∶3,70%醇沉,琼脂作稳定剂.  相似文献   

8.
为优选复方紫草颗粒剂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浸膏得率为指标,多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复方紫草颗粒剂水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复方紫草颗粒剂水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6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h。因此可知,该工艺简单、可行,收率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选黄连解毒汤最佳提取工艺.以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及固含物含量作为指标成分,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提取、精制工艺进行研究,优选黄连解毒汤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黄连、黄柏组,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黄芩、栀子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提取时间0.5 h,黄芩、栀子的精制工艺为加95%乙醇使其醇沉浓度为65%.结果表明,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黄连解毒汤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优化了补肾活血颗粒中以补骨脂和丹参为代表的醇提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补骨脂中异补骨脂素和丹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乙醇用量4个因素。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2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该方法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准确可行,为后续的优选水提和制粒工艺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优化了补肾活血颗粒中以补骨脂和丹参为代表的醇提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补骨脂中异补骨脂素和丹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乙醇用量4个因素。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2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该方法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准确可行,为后续的优选水提和制粒工艺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蒙药降糖胶囊剂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组为A3B2C2,即加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提取1.5 h,共提取2次.表明煎者时间和加水量因素对多糖溶出量影响极大,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优选黄芩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水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在不同水平对配方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总含量和出膏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影响成分总含量和出膏率的因素按程度大小依次为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且不同煎煮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验证实验,确定黄芩配方颗粒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1 h,煎煮3次。本研究优选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出膏率较高且较为稳定,可用于黄芩配方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丹参茎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茎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含量,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 nm.以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丹参茎叶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A_2B_3C_2,即12倍量的2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指标成分提取率较高,可为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白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水提醇沉法分离出粗多糖,蒽酮—硫酸法制得有色糖醛衍生物,并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白术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1.5 h,加水量为10倍.优化后的提取白术多糖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为白术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絮凝法在丹参口服液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壳聚糖为絮凝剂制备丹参口服液,结果表明,絮凝法工艺在指标成分,稳定性和经济指标等方面均优于水提醇沉法,它可代替水提醇沉工艺用于部分中药制剂的提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痹克颗粒水提、醇沉、以及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最佳工艺为水提取3次,分别10倍量水2小时,8保量水1小时,8倍量水1小时;浸膏相对密度1.15,60%乙醇沉淀24小时。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工艺为:油:β-环糊精:水(1∶9∶270),30℃条件下包结2小时。  相似文献   

18.
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智力胶囊进行最佳工艺筛选.最终得到智力胶囊大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4h、醇沉浓度为70%,药醇液静置48h.该工艺制备可靠,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两种从山楂中提取总黄酮苷的方法,最终选择了用水作提取剂,水提山楂的方法。用正交试验法选择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2h。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筛选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茶树菇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提取工艺中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再对醇沉的工艺中醇沉液的乙醇浓度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茶树菇粗多糖提取以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次数3次为最优化工艺;醇沉液的乙醇浓度为85%时醇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