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柳珊瑚Junceella squamata 分离出两个含氯二萜内酯化合物(Ⅰ)和(Ⅱ).(Ⅰ)是新的化合物,命名为Junceellin,它的分子式为C_(28)H_(35)O(11)Cl,分子量为582,熔点272—274℃(未校正)。根据它的IR,NMR 和MS 谱推知它具有briarein—A 的骨架,含有四个乙酰氧基,两个末端双键,一个六元环醚,一个γ一内酯。这一结论也被X 光衍射分析所证实。化合物(Ⅱ)根据波谱数据的对照被认为是与“中国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Ⅲ)”所报道的化合物praeloide 相同,(Ⅰ)很可能是(Ⅱ)的前身。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证明疣状柳珊瑚(Verrucella umbraculum)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八放二萜类化合物,并获得结构新颖的八放二萜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以及文献对照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疣状柳珊瑚分离得到10个八放二萜类化合物,鉴定为junceellin A(1)、renillafoulin A(2)、praelolide(3)、(-)-11α,20α?epoxy-4-deacetyljunceellolide(4)、umbraculolide A(5)、umbraculolide C(6)、junceellolide A(7)、13-deacetylnui-inoalide A(8)、erythrolide T(9)、erythrolide U(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疣状柳珊瑚中分离得到,丰富了该属柳珊瑚中的化学成分类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10年来中国珊瑚(软珊瑚、柳珊瑚和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新进展;从珊瑚中分离出了许多结构新颖并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涉及到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长链脂肪酸酯和长链醇类.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软珊瑚Lemnalia bournei中分离到一种新的二萜甙类化合物,命名为波伦鳞花甙(Lemnabourside)。它是二萜与葡萄糖以一种新型甙链相连的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化学降解和萜类的生源规则推导出它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网状软柳珊瑚(Suberogogorgia reticulat)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cholest-5-en-3β-ol (1)、尼克酰胺(2)、咖啡碱(3)、腺嘌呤(4)、1,7,9-trimethyl-1H-purine-6,8(7H,9H)-dione (5)、尿嘧啶(6)、胸腺嘧啶(7)、对羟基苯甲酸(8).化合物1,2,4,5,8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检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柳珊瑚中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从中发现了一些结构独特并具有强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尤其是Briarane型二萜显示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小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microclavata)的天然代谢产物,分离出10个结晶化合物。本文对3β、5α、6β-三羟基,24-亚甲基胆甾烷(24-methylene cholestane-3β、5α,6β-triol),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和柳珊瑚甾醇(gorgosterol)3个化合物进行了波谱和化学分析,并推导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软珊瑚Lobophytum chevalieri分离出15个结晶化合物,本文对四羟基甾单酯和柳珊瑚甾醇二个甾醇化合物,进行了波谱数据和化学分析,并推导出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inexplicita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我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inexplicit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了3个次生代谢产物Ⅰ,Ⅱ和Ⅲ,经元素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柳珊瑚甾醇,鲨肝醇和长锭十六碳酸酯。  相似文献   

11.
柳珊瑚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种常规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柳珊瑚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和抗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活性测试.结果分离得到7个环二肽类化合物,依次为环(S-脯氨酸-甘氨酸),环(S-脯氨酸-R-亮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方法,对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部分生物碱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活性。【结果】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1′-purine-6′,8′-dionyl)suberosanone(1)、1-(3′-carbonylbutyl)purine-6,8-dione(2)、腺嘌呤脱氧核苷(3)、次黄嘌呤(4)、7-甲基腺嘌呤(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6)、尿嘧啶脱氧核苷(7)。化合物1和2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显示出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3.3μg/mL和55.0μg/mL。【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抗骨肉瘤细胞活性也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湛江市■洲岛附近海域生长的一种柳珊瑚——长似丛柳珊瑚〔Plexaureides pra-elonga(Ridley)〕中分离到一种结晶物质.根据它的红外、质谱、~1Hnmr 和~(13)Cnmr 等波谱数据,确定它是一种新的多乙酰含氯双碳环二萜内酯.分子式为C_(28)H_(35)O_(12)Cl.它具有类似Stylatulide 的碳架结构,但又是四酰氧化合物和具有同类化合物所未曾发现过的环氧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波谱及GC-MS等方法从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中分离鉴定出柳珊瑚甾醇,24ξ-甲基胆甾醇和鲨肝醇。这些化合物是从Sarcophyton molle中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15.
绣球多棘软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海南三亚鹿回头海域的绣球多棘软珊瑚Spongodes studeri Ridley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纯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降解等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为:N-正十六烷酰基-十八碳-4(E)-烯神经鞘氨酯,胆甾醇,鲨肝醇,胸腺嘧啶,对-羟基苯乙铵盐酸盐。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我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inexplicit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次生代谢产物Ⅰ,Ⅱ和Ⅲ.经元素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柳珊瑚甾醇,鲨肝醇和长链十六碳酸酯.  相似文献   

17.
从软珊瑚戚氏豆荚(Lobophyium chevalieri)分离得15种结晶性物质。本文报道2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其中Δ~(4’5)(E),Δ~(11’12)(Z)-鞘氨醇-正十六碳酸酰胺(Lobophyta-mide L_8)为一新化合物,另一个为Δ~(11’12)(E)-鞘氨醇-正二十四碳酸酰胺(Lobophytami-de L_5),经IR、MS、~1H和~(13)C NMR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其他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
从中国软珊瑚Sinularia lochmodes Kolonko分离到一种新的甙类化合物,命名为Lochmodoside,熔点131~132℃,[α]_D~(25)-78.6°(c 0.112,EtOH),分子量490,是一种6-脱氧-β-D-六碳吡喃糖鲨肝醇甙,通过波谱数据和化学降解推导出它的结构,并讨论了它的反椅式构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南海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中,我们从一种南海柳珊瑚(种、属未定)分离到一种呈立方晶形化合物,熔点200—202℃,分子式C_(15)H_(10)O_3,含量为柳珊瑚全株于重的0.11%.根据光谱数据、化学转变和萜类化合物的生源理论,确定了这种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光谱数据表明,这种天然产物存在一个三取代双键(IR:1650cm~(-1);~1HNMR:6.35ppm,1H;~(13)CNMR:152.23ppm,d,136.77ppm,s),一个羰基(IR:17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