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就听说德国的环境保护做得很好,到德国学习环境保护经验,对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来讲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自然之友”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早在1997年就和德国的环保组织“拯救我们的未来(SOF)”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其间SOF曾邀请中国的记者、教师和环保作家到德国访问。 1999年,当时“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给我争取了一个名额,遗憾的是我远在长江源头作考察,联系不上。这次,梁先生又推荐了我。此行由10人组成的中国民间环保访问团在德国的11天中,走访了近10个野生动物园、国家公园、自然…  相似文献   

2.
以往,人们通常把细菌描绘成可怕的魔鬼。一提起它,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它是传播疾病、危害健康的元凶。其实,在细菌大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在危害人类,亦有许多像“硫磺细菌”一样造益于人类的细菌。“环保卫士”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空军最新喷气式飞机的燃料系统接二连三地发生故障,维修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在燃料箱中发现不明之“锈”物。这是一种附着在箱体的沉淀物,所谓“锈”,实际是一种细菌。此细菌混在燃料中,以吞食硫磺维持生命,它们排出的硫酸足以腐蚀金属,这就是所谓的“硫磺细菌”。硫磺细菌虽然对飞机有害,但这启…  相似文献   

3.
绿色化学的发展,在全世界兴起了“绿色产业革命”。这是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的产业大革命。环顾四周,绿色化工产品已经在衣食住行中崭露头角,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1969年7月20号,乘坐“阿波罗11”飞船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表面。这个镜头及随后他的那句话:“对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而言,这是一大步”迅速传遍地球。然而在纪念“阿波罗”登月成功40周年之际,面对新一轮的探月热潮,并非都是一片赞同声。英国《独立报》的文章就对“送人上月球是否明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7,(3):F0003-F0003
在阳光能透过的上层海洋,每一滴海水里都生活着数以千计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它们每一个只有一颗沙子那么大,其中有许多还长着矿物质地的壳,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可惜我们“肉眼凡胎”不能看见,只有在显微镜、尤其是电子显微镜下,才能一睹这大自然造就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6.
绑鱼趣话     
“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夏日,笔者慕名来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福建省建瓯市,发现这里有一种奇特的绑鱼绝技:当地的鱼贩们习惯将一条条草鱼、鲢鱼、鲤鱼等淡水鱼,用细麻绳绑得严严实实,并扎成弯曲的半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或挂在竹竿上叫卖。笔者好奇一问,得知这是当地的鱼农处理塘鱼的传统独特方法,名谓“绑鱼”或“弓鱼”。  相似文献   

7.
世上流传了好一阵子的“2012末日预言”,据称同神秘的“玛雅历法”有关。历法,本是出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而制定的,为的是合理地记录和计算岁月的流逝。那么,玛雅历法为何却同“末日”缠到了一起?这“末日”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专门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生态学,将其运用于海洋环境的研究就叫做海洋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可以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有机结合统一,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海洋”,人类及生物伙伴均  相似文献   

9.
一周以前,1997年7月4日23时07分(美国东部时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宇宙飞船顺利地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不仅是继1976年夏天两艘“海盗号”太空船首次登上火星以来.人类再次成功地造访这颗火红色的邻星,而且这次“探路者”号开创了火星探索的几个第一:它第一次向地球发回彩色三维立体照片;它第一次采用自由下降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它第一次使用缓冲气囊技术;它携带的能四处活动的“漫游者”探测机器人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发射这种装置。科学家相信,“探路者”的此次探索之路将带给人们极有科研价值的资料,人类的…  相似文献   

10.
梁永红 《科学之友》2007,(8B):103-104
针对当前外语教育界看轻“输入”、偏重“输出”这一现象,通过理论上的推理,试图辨认出外语学习中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一个新的外语学习模式,使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和环境保护论者历来都是对手。然而这种冲突也许是不必要的,因为包容环境目标的项目同样也能赚钱。包括英国石油、孟山都、杜邦、康柏克等在内的几家“污染”公司,正在通过使它们的运作清洁化和“绿化”来改善它们的财政状况。去年,科斯坦萨(C——)等人指出:环境服务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没有指明这种价值如何才能实现。这里,我们提出各种使投资者能从环境资源获得经济回报,而同时又能保证对它们进行保护的经济手段。这些环境资源包括:森林和风景。有关创立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建议,在去年12月京都(日本)会…  相似文献   

12.
将生命现象作为解释对象的所有知识体系,存在两种有质的区别的解释起点和前提,一种来自对无机界事实的认识和归纳,另一种来自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归纳。如果解释起点或前提中或多或少地属于第二种,那么,解释的方向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从生命到生命”的成分。这与“生命来自无机界”这一重大命题相悖。  相似文献   

13.
白石 《科学之友》2007,(6):24-24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魔幻影视剧中,经常有人宣称,自己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他们发现自己能够飘在空中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一些“灵异人士”认为这是一种“特异功能”,是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最好证据;也有人说,这是鬼神存在的证据。科学家则认为,这些人的经历是一种幻觉。以前科学家不能用科学实验对这些幻觉进行验证,因此“灵魂出窍”的说法一直盛行。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国际“科技娱乐设计”(TED)组织公布了2009年TED大奖的获得者,有3名获奖者获得此项殊荣,他们分别是深海探险家西尔维娅·厄尔勒、天文学家基尔·康奈尔、音乐指挥大师约瑟·安东尼奥。其中,颇受关注的获奖者是“深海女王”西尔维娅·厄尔勒.她多年从事深海探险工作,并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心理上会有按钮是不是很奇怪?“心理按钮”到底是什么呢? 追根溯源.这个概念还是从西方心理专家们那里传过来的。简单地说,“心理按钮”的意思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敏感的、最在乎的、最不愿意让别人提起的一个自己的某种特征或者是内心某种情节。把它形象地称呼为“心理按钮”。也就是说,当人的心理敏感点被触发。情绪反应就会过度;这就好像按钮一样,被人一按,自己就像是通了电似的,有种被伤害很难受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腾月 《科学之友》2004,(10):22-23
月球、火星、土星,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迈向宇宙深处。现在。科学家的脚步又迈向了最靠近太阳的星球——水星。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的是近期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有标准身高(165厘米)和体重(57.5千克)的中同男性“病人”,被一群身穿白大褂的人簇拥着推进了华西医科大学的一间放射室。放射机缓缓地从“病人”的头往下移动,屏幕上随之出现了头骨、腔穴,接着是心、肺、肝,最后是肠道。显示结果表明,这位“病人”身体健康,一切与常人无异。但“病人”还是被无情地抬上了另一台放射治疗机接受超剂量的“放射治疗”。接着,“病人”又被卸成八块,像拆积木一样被弄了个七零八落,穿白大褂的“医生”小心翼翼地从那一块块“人体”剖面上取出了不少米粒样大小的东西,放进了特殊仪器。不一会儿…  相似文献   

18.
“那是挪威山脉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稀疏的星星仿佛就在眼前。周围的一切都冷冰冰的,但景象出奇地好。接着,不知哪里发出了‘砰’的一声,一个光球就被点亮了!”比约恩·基特尔·霍奇事后摇着头,难以置信地说:“这种场景令我终身难忘。我不得不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当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卷入这场克隆热的,不仅有科学家,政治家,而且还包括普通老百姓。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多利”羊呢?它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克隆动物的成功,在此之前早已有之。从两栖类动物,到鱼类,直至哺乳动物,生物学家都成功地克隆过。当初仅仅作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这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唯独这克隆羊非同一般,这是因为,它是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说得具体些是用一头6岁的母绵羊的乳腺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受精但去核的受精卵…  相似文献   

20.
工程界有句久负盛名的老话:你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经济。90年代早期,科学发射任务的费用越来越高。美国宇航局为了安托人们对此所表现的不满情绪,公开提出了“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无论是对政客,还是对工业界都是一个挑战。但首当其冲地受到严峻考验的当然还是宇航局自身。随着火星极地着陆器和火星气象卫星这两个被称为“火星探测踏脚石”的科学项目相继发生灾难性的损失,美国宇航局的这句座右铭遭到了相当大的批评。 跟普通民众的想法相反,我们至今仍没有证据表明“更快、更好、更便宜”是这两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