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验装置通过一对带电平行金属板形成匀强电场,由可控带电液滴装置提供带电粒子,整个装置封闭在一个外壳中.该装置可以演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偏转现象,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偏转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阐述了装置的原理,分析了装置的构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是高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演示实验,通过使用分液漏斗、具支试管、球形干燥管组合的实验装置和采用磺酸树脂作为催化剂两方面对教材中实验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改进后的实验产物转化率高,实验现象明显,达到了绿色化学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对中学化学中的演示实验从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演示实验的增补、演示实验方法的改进、演示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学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形式,它使枯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多了鲜活感,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是经过反复验证、筛选的,有一些实验是从认知规律出发,以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出现,实验装置或操作仍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有的实验只注重实验结果,有的实验没有尾气处理装置等。所以在化学教学和研究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要改进演示实验和创新实验。演示实验的改进有很多方向和方法,我们认为首要考虑的就是简约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谈谈我们是怎样用闪光照相做演示实验的。一提到闪光照相,人们就想到,它需要昂贵的仪器,并且必须在暗室中进行,根本不能用来做演示实验。而根据我们多次实验结果证明,遮光法做闪光照相,不仅能定性,也完全能定量;不仅能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也完全可以做课堂演示实验。我们采取的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小马达转速的测定这个问题是闪光照相能否用来做演示实验的关键性问题。我们采用的是经济、迅速、简单的闪光测频法。它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来测的。  相似文献   

6.
物理演示实验的成功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鉴于此,从实验装置结构方面着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导致演示实验效果不好或失败的可能性,并从实验动力源、实验对象、实验显示器、用以调控实验条件的器材四个方面,对如何改进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三大强酸(硫酸、盐酸和硝酸)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化学课本上演示这三种酸的制法原理实验,装置比较复杂,现象不大明显,经过作者改进,使装置变得简单,操作容易,需时较少,并且现象明显,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验装置通过一对带电平行金属板形成匀强电场,由可控带电液滴装置提供带电粒子,整个装置封闭在一 个外壳中.该装置可以演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偏转现象,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偏转 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阐述了装置的原理,分析了装置的构成及其在教 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演示实验的手段.在学生中展现出来,具有直观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往往比听纯理论课倍加认真.因此。在化学教学在,准确无误、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演示实验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大胆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注意和改进演示实验的几种做法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下列演示实验作了改进,学生深感现象明显、效果好。现将改进情况介绍如下。1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图1在现行高中化学必修本中,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动汽车无序充放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以及传统的峰谷分时电价容易造成新的负荷高峰、无法考虑电动汽车的动态特性等问题,建立了动态分时电价的有序充放电调度策略。以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状态和充放电功率为决策变量,构建了以电动汽车充放电成本最小、电动汽车接入造成的网络损耗最小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数学模型,并通过凸优化算法解决了多变量、多目标和高维优化问题;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和配电网运行约束,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动态分时电价克服了传统峰谷分时电价下的弊端,能够根据电动汽车的动态特性来调整电价。所提调度策略融合了灵敏度分析方法,可大幅缩短调度过程中潮流计算的时间,并能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成本以及电动汽车接入对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的影响,对于含电动汽车的电网实际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材料的电特性,设计了一种智能LiMn_2O_4材料电特性测试仪.主要介绍了硬件核心单元充放电模块的设计, 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特点采用二阶段法充电.系统采用继电器对电路的充放电状态进行切换,采用多路开关4053对电池通道进行切换,其两组开关在恒流充电与恒压充电电路中接入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了采用恒流转恒压的充电方式.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况等因素对电池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拟合优度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建立了可靠的应力特性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静态应力与电池SOC有单调对应关系;动态应力产生于充放电过程,且充电电流越大,动态应力越大。所建立的电池应力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电池在充电不同阶段、不同电流下的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14.
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的优点是充放电速度快,低温特性良好,可提供大电流充放电,无污染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建立超级电容电池的测试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池产业的发展。总结了相关蓄电池常用的测试标准与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容量测试和功率密度测试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充放电自动测试装置,为今后超级电容电池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测试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入网会给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问题,提出了车联网(vehicle to grid,V2G)模式下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实时响应分群调度策略.从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出发,充分计及车主响应意愿及响应能力,对电动汽车集群进行细致划分.针对每个调度时段,综合考虑电网、电池、车主等约束条件,建立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优化模型.模型分为上、下两层求取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计划:上层以调度时间区间内的配电网方差负荷曲线最小为目标,求取当前时段集群总的充放电功率;下层以电动汽车车主费用最低为目标,求取单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计划.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本微分方程的解,研究了其在指数型充电与放电过程、Nernst电位Ei及通道蛋白的动力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内融冰式冰蓄冷系统的蓄冰、融体传热计算数学模型,编制程序,计算冰层厚度、盐水出口温度、蓄冰桶效能、蓄(融)冰时间、蓄(释)冷量等参数,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波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微波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采用XRD、SEM和DC 5C电池测试仪研究了LiCoO2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900W的功率和2 45GHz的频率下,反应10min即可得到纯度高、具有层状结构的LiCoO2电池材料,XRD谱线与标准层状LiCoO2材料基本一致,充放电的实验结果显示:放电容量可达140mAh/g,放电平台和充放电时间均显示出微波合成的LiCoO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实验考查了Li/Co摩尔比对产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Li/Co比为1.05∶1时,得到的LiCoO2与标准样符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锂离子充放电平衡系统存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PI算法对锂离子充放电平衡系统进行改进。以STC12C5A60S2为主控核心,由系统供电电路、BUCK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保护电路、充电方式选择电路组成。利用PI算法控制充电过程中电流动态平衡,对软件进行设计,实现对锂离子充放电控制基本功能。实验对比分析可知,改进的系统可靠性好,实用性强,可作为各种小型电子设备的充放电装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太阳能路灯控制器主要存在充电效率低、恒流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多路脉冲宽度调制(PWM)恒流技术的新型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控制器采用复合式DC-DC变换器,通过控制多路PWM信号,实现高效地充放电功能。充电过程以改进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提高充电效率;放电过程通过实时检测LED路灯的实际电流,动态调整相应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高精度恒流驱动LED路灯。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地改善充电效率和恒流源精度,充电速度提高了4%~7%,恒流源精度高达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