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沉积镍钴纳米合金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在镀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制备出镍钴纳米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晶粒尺寸,研究了电流密度、pH等工艺条件以及有机添加剂和稀土钐对镀层中钴含量的影响,采用加热实验法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表面致密、平整,结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纳米晶Ni-Co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测定了纳米晶Ni-Co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研究了纳米晶Ni-Co合金中合金成分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利用SEM对拉伸后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Co含量随镀液中Co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合金显微硬度值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合金中Co含量的增加,断裂延伸率先逐渐减小,而后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拉伸过程晶粒尺寸明显增大,断口微观形貌呈韧窝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Mo-Co合金镀层,考察了电镀条件对Ni-Mo-Co合金镀层的组成、表观形貌及析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镀液中钴盐浓度提高,镀层中的Mo含量逐渐降低,Co含量逐渐升高.钴盐质量浓度达到81 g/L时,镀层中各元素含量趋于稳定,该条件下所得Ni-Mo-Co合金镀层均匀致密且析氢性能最佳;Mo质量分数在40%左右时,Co含量越高,镀层的非晶态程度越高,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80℃,η200=56 m V).经长时间电解后,镀层表面结构存在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柠檬酸盐溶液中电沉积制备了Cu-Ni-P合金镀层.采用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合金的成分、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用交流阻抗(EIS)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镀层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电沉积方法制备的Cu-Ni-P合金镀层具有纳米晶结构,镀层表面平整、光亮.P的加入使Cu-Ni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解水产氢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生产过程清洁、效率较高的优势,已经成为广泛研究的技术之一.通过脉冲电沉积技术,在不同的电流密度和占空比下,制备了不同的非晶态Ni-Mo合金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和占空比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占空比和电流密度的增大Mo含量减小,表面更加粗糙,在电流密度为2.5 A·dm-2和占空比0.8下,可获得表面极为粗糙的非晶态Ni-Mo合金镀层,另外,占空比为0.6和电流密度为2.0 A·dm-2下获得晶粒尺寸较小的合金镀层.粗糙表面结构的Ni-Mo合金在较大的过电位下表现出更好的析氢催化性能,而具有较高Mo含量和细小晶粒尺寸的合金镀层析氢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制备Mg_2Si_(0.6-x)Sn_(0.4)Bi_x(0≤x≤0.02)合金,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_2Si中掺杂一定摩尔分数Sn和不同摩尔分数Bi,整个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晶体结构并未改变,仍是Mg_2Si型结构;元素Sn、Bi的引入,明显细化了晶粒,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0.6~32.8nm,具有纳米晶结构;随Bi摩尔分数的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实验发现,双元素掺杂能够显著提高Mg_2Si合金的性能,其强化是由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陶瓷涂层作为高温保护热障涂层(TBCs)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但会出现因基体金属的过度氧化而造成涂层失效的现象.在QT500基体上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P合金镀层,并在有镀层与无镀层基体上依次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Ni Co Cr Al Y黏结层和等离子喷涂(APS)制备Zr O_2-8%Y_2O_3(8YSZ)陶瓷层.采用热循环方法评定不同结构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并探讨其热震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镍磷(Ni-P)镀层可显著提高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无Ni-P镀层试样热震失效形式为大面积整体剥落,含Ni-P镀层高温涂层热震失效形式为边角局部剥落;Ni-P镀层抑制了基体金属与黏结层之间元素的互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8.
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表面平整光亮的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采用XRD、TEM、SEM、EDS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和合金成分.研究了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纳米晶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磨损后的组织结构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相面心立方结构.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着摩擦载荷的提高而增大,即镀层的耐磨性随载荷的提高而下降.摩擦磨损使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发生晶粒长大,摩擦载荷越大,磨损后镀层的硬度越低.  相似文献   

9.
脉冲频率对电沉积CoFe合金镀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纯Co片做阳极,研究在纯Cu基体上采用高频(20~140 kHz)脉冲电流获得的CoFe合金薄膜组织和性能与频率的关系.EDS结果表明,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随频率提高呈下降趋势.采用XRD分析CoFe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现提高频率,未知相的39.2°峰与bcc相的44.9°峰相对强度显著增加,结果使镀层晶粒细化,残余压应力减小,显微硬度下降.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结果进一步表明,提高脉冲频率可以增加沉积速率,使镀层变厚,饱和磁矩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无氰镀银工艺制备具有纳米尺寸晶粒结构的银层,其纳米级的结构为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理想的模型.在不同温度、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了系列纯镀银样品,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镀层的微观表面形貌和结晶状态.结果表明,制备的银镀层具有纳米级的晶粒尺寸,理想条件下,其粒径集中在15~30 nm,晶粒择优取向沿(220)晶面.经70℃热水处理后,粒径增大至50~60nm,晶粒数减少近50%,故通过调整电镀条件和后处理,有望得到具有可控纳米尺寸晶粒结构的镀层.  相似文献   

11.
稀土(La,Nd,Sn)化合物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稀土化合物后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o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符合“异常共沉积机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后,可以增大合金电沉积过程的阴极极化,并能增强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也能使合金阴极的析氢电催化活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连铸机结晶器电刷镀Ni—P合金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连铸机结晶器的工作特点及失效的原因,提出了在结晶器内壁用电刷镀制备Ni-P合金复合耐磨镀层结构,并对镀层的强化机理及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工艺因素对脉冲电沉积Ni-P合金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Ni-P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显微硬度测试和沉积速率计算,探讨了脉冲频率、镀液温度和占空比等工艺因素对Ni-P合金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频率1 500Hz、占空比0.2和镀液温度50℃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沉积速率较快、显微硬度较高和组织细小均匀的高磷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腐蚀失重法对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含量的逐渐增多,镀层结构由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非晶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抗腐蚀性能明显好于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15.
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非晶态Ni—W—P合金及其相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非晶态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及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是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状或胞状突起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镀层结构由非晶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晶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50~380℃.  相似文献   

16.
A new brush plating process with a soluble anode of nickel was introduced. TDY112 brush plating solution was used on the No. 20 carbon steel substrate. It has the higher deposit velocity, better properties and lower cost.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optical microscope, microhardness testand wear test were adopted to detect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such has micrograph, microstructure, micro-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and adherence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to be used, the coatings had better the surface quality, higher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7.
修整是多层电镀超硬磨粒砂轮精密磨削的关键技术之一.电镀镍钴合金硬度和强度高,是理想的超硬磨料砂轮结合剂;但同时也导致砂轮修整困难.为此对镍钴合金镀层的电解修整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标准电极电位的理论分析了镍钴合金电解修整的可行性;然后,采用电化学分析仪测试了镍钴合金镀层在NaNO3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表明极化曲线存在钝化区;最后,进行了电解修整镍钴合金镀层CBN砂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V和5V的电解修整电压,较高的电解电压有利于电镀镍钴合金超硬磨料砂轮电解修整.  相似文献   

18.
热喷涂用Ni/WC金属陶瓷粉的化学镀制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臣  吴明忠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4,22(4):490-493,501
对非金属化学镀镍活化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以盐为活化剂的直接活化新工艺.采用这种活化法,首先在碳化钨颗粒表面吸附上具有催化活性的Cl^-,然后进行化学镀镍,得到均匀、致密、完整的Ni-P合金包覆层,并对镀镍合金层成分进行了能谱分析以及镀覆层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镀覆层除镍、磷元素外,实验过程中未引入杂质元素,镀层为典型的低磷层形貌。  相似文献   

19.
锌铁合金电镀工艺及黑色钝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氯化物电镀溶液中获得含铁0.2%-0.6%的Zn-Fe镀层的工艺及镀层的黑色钝化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合金镀层的含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Fe0.2%-0.6%的Zn-F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普通镀锌层。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温度对Ni—P合金刷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加热温度对P质量分数为4.4%的Ni-P合金刷镀层组织形貌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镀层的显微硬度值。结果表明,弥散分布的Ni3P相是400℃温度下镀层显微镜硬度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