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得寸进尺,步步深入,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一百多年,我们祖国备受宰割,饱经忧患;中国人民惨遭蹂躏,灾难深重。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必须记住。江泽民多次强调要进行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爆发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它是英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中国历史引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作为历史虽然已经过去150年,但由这次战争所开始的中国近代历史在发展中所表现的规律,至今还在发生作用。因此,重温这段历史仍然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华侨与抗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与抗日战争裴耀鼎中国人移居国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大规模地移居海外,则是鸦片战争以后。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0多年中,中国的沿海省份及边境地区,有大量的穷苦人民到国外谋生,足迹遍及南洋、亚洲和世界各地,奠定...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文献中搜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物候、太阳黑子以及冷暖水旱自然灾害资料3824条,对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变迁,进行系统分析。自东周至清末,三角洲的温度变迁,可分三个温暖期与三个寒冷期,冷暖期相间。据此演变规律,推断二十世纪气温回升阶段不会太久,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以后,气候可能复趋寒冷。自西汉至清末,三角洲的降水变迁,可分三个旱年阶段与三个水年阶段,水旱年阶段相间。据此演变规律,推断到二十一世纪,气候可能复趋干旱。历史时期三角洲气候变迁的情况,不仅与全国气候变迁情况基本一致,而且具有世界性。太阳活动是大气环流的主要动力,活动的强弱,主宰气候的变迁。故本文据历史时期太阳黑子的时间分布,阐明三角洲气候变迁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开始,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夜为止,前后八十年。它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的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的近代中国,不仅在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上与在它之前的封建社会的古代中国相区别,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社会阶级结构以及革命性质上还与在它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的现代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 鸦片战争,它宣告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重温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五十年的近代与现代发展史。以史为鉴,对历史进行回顾,对我们辨别是非,明确历史给予重任,是有裨益的,对我们坚定信仰,增强信心,是有帮助的。 一、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充分表现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发现和提出发展问题,在各种艰难选择的尝试中进行艰苦的持续探索,在新的社会体制下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道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过程。发展是贯穿百年历史的一条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才能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百年历史达到更客观更真实的理解,对科学发展观形成更深刻更真切的体认。可见,中国百年历史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社会发生急剧的变革.作为内陆省会城市的长沙,其发展也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150年前的6月,英国侵略者挑起了鸦片战争,强行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50年后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回顾鸦片战争这场悲剧,总结历史的教训,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感情是大有益处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早期两方资产阶级学者说,由于中国和外国缺乏平等的交往关系:当代资产阶级学者说,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英国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重新开启了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打破了中国"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来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所以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当时清王朝腐败的政治状况具有很大的联系,当时的政治状况给抵抗外来侵略增加了许多的阻碍,使屈辱失败的结局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可从清王朝的皇权专制制度、"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吏腐败的管理制度、民族歧视的政策等方面,对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政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国共两党是20世纪的中国政坛两大党,本文拟从革命领袖、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三方面重点考察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渊源,由此透视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巨变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高昂的斗志,铸就了广为赞颂的辛亥精神。而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凝铸成更具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正是这一时代精神,不仅拓展了辛亥革命更为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深层意蕴,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紧握时代脉搏,将凸显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继续拓展提升,进而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更为巨大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世以来直至今日的焦点事件,完全在于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从这点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关键。近世以来,中国问题变得如此复杂,其间受到多重干扰,但是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社会寻求进步的主线,深入考察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国时期甘肃代表赴藏的缘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以后,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不正常的态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内民主呼声日益高涨,要求政府解决西藏悬案,反对外国干涉内政。1919年8月,中央政府派出甘肃代表团赴藏联络感情。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内地第一次冲破英国的阻挠,派团直接与西藏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辛亥革命在无锡的胜利 ,有它的历史大背景 ,动力来自革命前夜的社会变迁。本文分别从无锡城市功能的转化 ,市民社会的诞生 ,教育制度的改变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以及民风民情的蜕变加以论证 ,说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棉纺织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傲居世界首位,占有着世界棉业市场大部分的份额。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使英国的优势地位遭到了挑战。当英国忙于争夺欧洲霸权、无暇东顾之时,日本正在逐渐吞噬着其最重要的海外棉业市场之一——中国。整个一战期间,日英在中国棉业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图书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影响力。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后,西方的图书馆管理思想逐渐传到中国,使得中国的藏书楼逐渐向社会开放,形成近代的图书馆,图书馆管理从过去的经验管理到现代的科学管理、系统管理过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1912—1949年这个历史阶段中国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对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它不仅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更重要的是使国民的民主意识,自由思想和共和观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国民对半殖民地意识与“欧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从而给国民注入了彻底的人格独立意识,维权意识和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辛亥革命对国民思想观念的洗礼、对中国国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