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海 《科学之友》2004,(9):34-3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世界上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来自浩瀚的海洋世界,这是被越来越多探索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家所承认的。既然人类是从海洋里爬上来的,是否还有另外一支留在海洋深处?  相似文献   

2.
王致 《科学之友》2004,(2):61-63
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激增、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在危机面前,人们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了蔚蓝色的海洋。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她是生命的摇篮、交通的要道、风雨的源头、资源的宝库,是人类未来广阔的用武之地。许多事实证明,只要合理开发和保护好海洋,人类就能“转危为安”,就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走向海洋丛书”,希望通过它,使大家能更进一步认识海洋。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海洋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并且是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之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享有这片被水淹没的巨大生境的自由度却是有限的。戴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员只能触及海洋的表层,即只能下潜50米—从海面到洋底的0.23%处。而潜水器能把人载送到洋底最深处的一半略深.机器人探测器和摄影机则能够潜得比这更深。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科学家们新近发现,生存在太平洋深处海沟地区的海洋动物体内含有塑料纤维。这些塑料纤维很可能来自塑料瓶、包装材料、捕鱼设备和化纤类衣物。这一发现表明,即便是生活在深海的动物也难逃塑料污染的侵害,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全球性的。  相似文献   

6.
数字海洋     
林勇 《科学》2007,59(1):10-12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自有人类以来,认识海洋、征服海洋、利用海洋等海洋活动就从未停止过。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一次为人类全面准确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海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1998年1月31日,美国的戈尔(A.Gore)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并可在其上添加许多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信息。这一概念被迅速应用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而由数字地球引申出的数字海洋也成为人类驾驭海洋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要把火星变地球随着美国和欧洲探测火星工作的进行,人们发现要想在短期内发现火星生命,希望十分渺茫。但是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正在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使蓝色的海洋、绿色的田野、温和的清风覆盖如今的不毛之地,让生命在火星上尽情地跳跃。越来越多的火星研究人员认为,在海洋与河流从火星消失几百万年之后的今天,人类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命天堂”。一些科学家正在以严肃的态度考虑,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帮助火星恢复其远古年代的辉煌面貌————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泊,火红荒凉…  相似文献   

8.
大气层内积聚的CO_2导致了海洋酸化,这预示着未来50年内将有大约50%的珊瑚面临死亡威胁。全球海水正在变酸科学家研究指出,海水变酸是一个自然发生的漫长过程。海洋原本是碱性的,但海水与CO_2的相互反应则会促使它的酸性成分升高。海洋吸收CO_2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这原本是一件对人类有利的事情。但是,海水的酸度长期增加,将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近年对海水的监测结果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200年间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有近50%溶解到了海洋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3,(4):22-22
俄罗斯海洋生物学家正在尝试把海豹培养成专业人才。经过训练的海豹已经能像潜水员、救生员、地质勘探者或海军战士那样执行任务了。科学家们之所以选择海豹,是因为这种鳍脚目动物天生具有罕见的才能,可以成为人类不可替代的助手。  相似文献   

10.
地球所以瑰丽是因为它拥有浩瀚的海洋.海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有纷繁深邃的世界. 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了解的多.有科学家断言:将人类探索外太空领域的经费完全用于研究海洋,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来了解海洋生物分布的密度。一般来说,图像上水的颜色越绿的地方,光合作用越频繁,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就越多;如果颜色发蓝,则说明生物较少。人们把海洋中的那些“不毛之地”叫做“海洋沙漠”。  相似文献   

12.
千万年来,人类在大地上栖息、生存、繁衍后代,大地也以慈母般的温柔胸怀哺育着人类.可人们却似乎忘了占地球面积70%的海底也是可以栖息、生存的场所,特别是地球上的人口将每35年增加1倍,到21世纪后期,全世界人口将突破200亿,在陆地上的空间将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情况下,更应该寻找生存的空间。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听到了那海潮拍岸的呼唤声:到海底来安家落户吧。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物的自我保护海洋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不少海洋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方式。对于生活在珊瑚礁内的小型动物更是十分有趣。最引起科学家感兴趣的是“清洁工”,小红虾─—一种很容易被其它动物吃掉的动物。这些小虾栖息在珊瑚上露头并开始跳复杂的舞蹈,礁石动物把这看成...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71%的表面被海洋所占据,人们一度认为浩瀚无边的海洋具有无限的自洁能力,人类的污染不会触及海洋.然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波及局部深海区域.为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海洋环保技术.最近,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评选出近年来有利于改善海洋环境的5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全球循环的云系给海洋和雨林带来更多的生机,而尘土不仅影响地球上水土奇特的地区,而且影响着云的形成、降水和气候,加2人类活动,使得尘土循环遭受破坏;然而科学家研究尘土循环及其全球性后果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下面介绍科学家在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方面的一些新思路。海中倒铁降气温2000年2月,在南极冰冷、汹涌的海域中,美国海洋学家和其他来自各国的科学家正进行一项非常简单的实验:“我们把一大堆铁倒入海中,然后便等着瞧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海洋浮游生物中,缺铁现象十分常见,如果往海洋中添加铁,这些微小的生物便能大量繁衍。而浮游生物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作用十分巨大。由工厂和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许多科学家担心,正是由于二氧化碳把热量包裹在地球大气层之内,才…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绝大部分被海洋覆盖,而地球上95%以上的海洋还未被人类涉足过。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将告诉你,如何使用高科技设备来探索这片未知地带。一触即发海底火山何时爆发?对于想要弄清楚海底世界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课题。海底原来有那么多的火山  相似文献   

18.
地壳运动的研究历来受到地球科学家的重视,然而,作为人类立足之地的地壳,其运动对人类各种活动乃至人类本身的生存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这项研究的就不仅仅是地球科学家了。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在开发海洋的征途中已向深海挺进,为更有效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实际试验,科学家们必须长时间在水下工作。1962年9月,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分别进行了海中居住的先驱性实验。美国科学家成功组织了代号为“人在海中1号”的实验,并邀请比利时著名潜水员罗伯特·斯特纽特参加。斯特纽特在60米深的海水里成功度过了一个昼夜。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1,(12):6-6
科学家近日宣布,已知最古老的南极洲“海隆”化石已被发现。这头8500万年前的蛇颈龙把这种海洋爬行动物在南极洲出现的时间推早了1500万年。化石残块表明这头蛇颈龙不属于此前在南极洲发现的任何同类,这表明当时南极洲蛇颈龙的多样性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通过椎骨、头骨和鳍状肢的化石残块,科学家推断这头蛇颈龙体长6-7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