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高镍铜阳极泥是典型的难处理铜阳极泥,故以高镍铜阳极泥为原料,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贱金属硒、铜和镍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次焙烧和浸出,可脱除995%的硒、997%的铜、9335%的镍和浸出9876%的银,且金从193g·t-1富集到1820g·t-1,增加了8~9倍.第一段焙烧和浸出条件:温度650℃、焙烧时间1h、酸泥质量比12、浸出温度55℃、浸出时间1h、液固质量比6.第二段焙烧和浸出条件: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h、酸泥质量比12、浸出温度55℃、液固质量比6、浸出时间1h.经过预处理之后,阳极泥的量减少为原来的1126%,大大提高了后续回收工序中的设备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的硫酸浸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开展硫酸浸出过程研究,考察硫酸浓度、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氧化方式等因素对浸出渣渣率和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银的溶解尤为明显;硫酸浸出渣中未溶解的铜主要以单质存在,采用空气氧化方式可以提高铜的浸出率;在最佳条件即硫酸浓度为2.7 mol/L,温度为85℃,液固比为5∶1,时间为2h,空气压力为0.1~0.2 MPa和搅拌速度为300 r/min下,硫酸浸出渣率为60.0%,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为97.65%和77.53%,Ag和Sb的浸出率分别为8.95%和2.0%.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难浸铀矿石,采用“氯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进行处理提取铀、铜、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氯化焙烧实验条件为氯化钠用量6%,氯化焙烧温度 460 ℃,氯化焙烧时间2 h,焙烧液固比0.2∶1。对氯化焙烧后的矿样进行硫酸浸出,浸出条件为:硫酸浓度30 g/L、浸出时间30 min、浸出温度70 ℃、液固比2∶1,此时金属离子铀、铜、银的浸出率分别为铀85.08%、铜95.82%、银91.80%。  相似文献   

4.
脱除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碱性直接浸出或酸性直接浸出,都不能有效分离铜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不同强化方式下的碱性KOH体系浸出过程,都不能达到同时脱除As和Sb的目的;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在NaOH浓度为2.0 mol/L和温度为200℃时,不仅在碱性浸出过程As和Se的浸出率都达到99.0%以上,而且碱性浸出渣硫酸浸出时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64%和77.38%.  相似文献   

5.
铜阳极泥预处理富集金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铜阳极泥预处理富集金银进行研究。先经硫酸预浸脱铜,当反应温度为353K,H2SO4与Cu的物质的量比n(H2SO4):n(Cu)为1.5,液固比为3:1,反应时间为1.5h时,铜浸出率达到90%;脱铜阳极泥再与碳酸钠进行球磨转化后硝酸浸出脱铅;当球磨时间为3h,Na2CO3与Pb的物质的量比即n(Na2CO3:n(Pb)为2.5,液固比为2:1,球料比为8:1,HNO3与Pb的物质的量比即n(HNO3):n(Pb)为6.0,浸出时间为0.5h,浸出温度为296K时,铅浸出率为69.5%。研究结果表明:经上述预处理后阳极泥金、银含量分别从0.152%和7.81%增加到0.31%和13.7%,阳极泥量减少一半,大大提高了回转窑生产能力,并减少了SO2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从原子结构特征分析了第Ⅷ族和IB族中Fe、Co、Ni、Cu 3d贱金属元素与其余8个贵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Ru、Rh、Pd、Ag 4d贵金属与Os、Ir、Pt、Au 5d贵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指出横向比较时,它们的化学稳定性都是从左到右增大;纵向比较时,化学稳定性是3d<4d<5d。以从硫化铜镍矿中提取富集贵金属为例,讨论了焙烧-还原熔炼-氧化吹炼等火法过程及电解富集、阳极泥硫酸化处理、湿法氯化、加压氧化、选择性还原等湿法过程中贵金属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添加锌电解阳极泥对ZnS浸出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锌焙烧烟尘热酸浸出过程中,来自于铁酸锌溶解的三价铁离子被用作焙烧烟尘中ZnS浸出的氧化剂.为了提高锌的浸出率,研究了在浸出过程中加入锌电解阳极泥对ZnS浸出的影响.考察的浸出条件包括阳极泥加入量、温度、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阳极泥中的MnO2有助于焙烧烟尘中ZnS的氧化浸出.在最佳的条件下,通过加入阳极泥(锰加入量为焙烧烟尘质量的4%)可将锌的浸出率由94%提高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8.
铜阳极泥的工艺矿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铜阳极泥中提取贵金属的工艺,采用XRD,SEM和显微镜的方法对阳极泥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泥中颗粒粒度45μm占1212%;主要元素为Ni,Cu,Se,Ag,Au;主要物相有金及其合金、银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氧化镍、硫酸钡和黄铁矿等;金和银是主要贵金属,个别小颗粒金为金铅合金,银以硒化银和铜银硒的形式存在;铜和镍是主要贱金属:铜为单质铜、硫酸铜、硒化铜以及铜银硒,镍主要为氧化镍;铜阳极泥以硫酸铜为基底,氧化镍中经常包裹有单质铜.  相似文献   

9.
白合金是铜钴矿冶炼过程的中间产物,存在大量钴、铜、铁金属元素,其中酸性溶液中的铁、钴分离是白合金湿法回收的难点之一。采用焙烧-浸出法分离回收白合金酸浸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钴混合溶液。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白合金有价金属分离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1.9 mol/L、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60 min和液固比为5:1 (L/g)的最佳条件下,白合金中钴和铁的浸出率达到91.78%和98.67%,而铜在硫酸溶液中保持稳定的斜方蓝辉铜矿结构残留在滤渣(含铜渣)中;随后将滤液浓缩结晶得到水合硫酸铁-硫酸钴混合晶体,并在600℃下焙烧,使硫酸铁热分解成难溶于水的氧化铁,而硫酸钴保持稳定,经水溶浸出后测得钴、铁浸出率为98.5%和0.1%,达到理想分离效果;最后将含铜渣在450℃下焙烧,形成硫酸铜-氧化铜化合物,经过酸浸可完全回收有价金属铜。  相似文献   

10.
铜镉渣浸出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镉渣溶解浸出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金属元素浸取速度和回收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铜镉渣粒径、浸取温度、硫酸浓度、搅拌速度等条件的研究,找到了最佳酸浸条件,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Zn、Cd、Cu等金属元素的总浸出率可达到98.5%.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测定铜含量的方法.在碳酸钠介质中,阿莫西林与铜离子形成络合物,于331m处产生最大吸收.测定铜在(0.16-3.4)μg·m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6.0×104)L·md-1·cm-1.用于本方法测定水样中铜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铜柱、铜球准动态校准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测压铜柱、铜球的动态误差形成原因、准动态校准方法消除其动态误差的机理及压力准动态校准设备的原理和方案,对其不确定度作了说明,最后对建立铜柱、铜球准动态校准的最高国防基准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铜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在氨式碳酸铜溶液中铜离子含量测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考察影响氨式碳酸铜溶液中铜离子含量测量结果的测定条件,明确其影响机理,对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并用质量法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测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性高、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铜互连技术     
在集成电路中采用双镶嵌工艺制备互连线,铜作为互连线的材料具有低电阻率和较好的抗电迁移能力等优点,同时存在新的缺陷模式如沟槽缺陷、气泡缺陷、金属缺失等,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该工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陶素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695-4698
采用犁切挤压及烧结的方法制造了沟槽铜纤维复合毛细芯铜板。复合毛细芯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但应用时经常受压,为此研究其压缩性能非常必要。采用压缩试验对沟槽铜纤维复合毛细芯铜板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铜纤维直径、孔隙率、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沟槽铜纤维复合毛细芯铜板的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越大,最大应力越小;反之则越大。细纤维直径的铜纤维板获得的最大应力为6.9 MPa,而中纤维直径的铜板的最大应力为6.2 MPa,粗纤维直径的最大应力为5.7 MPa。烧结温度越高,所获得的铜纤维板相应的应力值更大;烧结时间越长,所得的铜纤维板的相应应力值也越大;孔隙率越小应力值越大。对各种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铜氨制药废水除铜脱氨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洛芬有机制药铜氨废水的除铜除氨预处理工艺.采用铁屑置换法对含铜废水进行除铜,除铜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调节含铜废水的pH=2~3,投加3倍理论用量的铁屑,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1.5 h,在反应过程中需保持反应液pH低于4,防止Fe3 大量生成重新溶解释出的铜.反应后铜浓度由712 mg/L降至9.2 mg/L,去除率为98.7%.为去除引入的铁盐,调节废水pH=5,鼓风曝气后,投加阴离子PAM,投加量为1 mg/L,混凝20 min后废水铁含量低于14mg/L.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对除铜后的混合废水进行除氨,除氨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调节废水pH=9.0,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投加量为Mg2 :NH4 ·PO43-(摩尔比)=1:1:1,搅拌反应,反应时间20 min,反应后NH3-N浓度由991.5 mg/L降至101 mg/L,去除率为89.8%,剩余磷为6.1 mg/L.铁屑置换法与磷酸铵镁沉淀法的组合能有效去除铜氨,预处理后,废水BOD5/CODcr由0.07上升至0.34,可生化性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氨浸法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回收含铜污泥中的铜,实验结果表明:氨水浓度为12%,温度为35~C,搅拌速率为350r/min,固液质量体积比为1;3,反应时间为50min,铜的浸出率在95.9%.浸出液经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后,铜的浓度可提高20倍,氨水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验,对常量铜的含量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残液法和固体熔样法。通过大量探索性实验,碘量法对测定负载型铜系催化剂中的铜含量,准确度较高,方法较简便、灵活。  相似文献   

19.
炼铜转炉粗铜成分时间序列的混沌分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混沌分形理论,选择合适的滞时对炼铜转炉粗铜成分中粗铜品位、粗铜含氧率以及含硫率时间序列进行了相空间重构,并得出了不同嵌入相空间下粗铜品位、粗铜含氧率以及含硫率时间序列关联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炼铜转炉产粗铜成分时间序列具有分形特征,且该时间序列是混沌序列;在炼铜转炉产粗铜动力学系统中,影响粗铜品位的系统内部因素最多可达7个,最少不会小于3个;而影响粗铜含氧率的系统内部因素可多达5个,最少不会小于2个;影响粗铜含硫率的系统内部因素可多达6个,最少不小于3个.  相似文献   

20.
斑铜和乌铜走银是云南著名的工艺品。它们工艺独特,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多次到云南会泽、昆明等地实地调查和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获得其大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调查材料为基础,介绍和分析了生斑铜、熟斑铜和乌铜走银技术背景、工艺流程、技术原理、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