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专业认证要求中很重要的部分。在此背景下,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大型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以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为核心,叠加直流稳压电源和滤波器模块的设计,形成一个综合度较高的系统,满足专业认证对复杂工程问题属性规定的要求。同时由于各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整体设计内容具有层次性,可以实施层次化教学模式。改革内容在2016级信息大类各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认证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国际互认、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该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和"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专业认证"对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要求,将传统的以"学科导向"的教学理念向以"成果导向教育"的教育理念转变,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实验方案、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探讨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层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2016年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正式会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国内该专业首次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油气储运工程实验室建设问题,阐述了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安全环境、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队伍和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内容。通过梳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产业线,建立了实验教学内容产业链,提高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质量,探索了一条培养石油化工行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验室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促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以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实践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多模块"教学体系,来贯穿创新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对培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竞争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积极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背景下,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旨在突出办学特色,紧跟环保产业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和高素质大学生培养需要,化工基础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育,经过近几年探索,创新出台了"预约定制式"化工基础实验课程教育教学模式。这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及工程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将凸显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视野下化工工程实践教育的鲜明特色,彰显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强调能力导向.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组织实施不规范等问题,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认证标准为准绳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环节中创设工程情境、实习环节中设置实习小组,课程设计环节中坚持连续性原则,技能与创新实践环节中注重工艺实践及专利撰写模拟训练,实现了研究能力、合作与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开始全面构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分析了现阶段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构建了工程教育背景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从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实验类教学、实训类教学、综合创新类教学四个方面开展探索实践,阐述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推动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其通过培训获取职业资格和认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应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际典型案例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为例,构建了"双翻转"工程人才立体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产出为导向构建了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翻转"教学模式,分析了相关教学案例,并创建了学生工程素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等工程综合素质立体培养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达成了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丰富了工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深化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难点问题。以滁州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团队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OBE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改革,并从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及教学考评方式5个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结果表明:上述措施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互融互通,提升地方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评估标准,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导向,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修订实验的教学目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 强化教学过程指导和...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认证是以毕业要求为核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的综合评价体系.课程建设是根本,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导师制、教学方法改革和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及工程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工程教育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以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学生产出为导向,依据课程教学的泰勒原理,探讨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课程的系统化教学过程.通过对数学建模竞赛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价值与作用、竞赛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践、成绩评价4个方面的讨论,试图为工程教育认证进程中如何确定课程目标,合理实施教学活动和优化成绩评价方案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本科教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推进,各高等学校都十分关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解析工程实践能力的内涵,在分析交通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标人才市场需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及深度参与科技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系统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理工类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下,本科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在一般实践能力和专项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一般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一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参与奠基的。把系统性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可以提升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性项目实验教学的采用,可为更好地促进本科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电子元件的特性测试、基本单元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综合电路的设计及工程应用等四个层次,渐进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基于四层次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演化课程内容,将实验延伸到实验室外,最终再将课程的教学活动汇聚于实验室。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丰富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内涵,达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不足的现状,结合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提出了基于CDIO的工程训练开放式教学创新培养方案,形成了由基础训练层、应用训练层、创新训练层和综合训练层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开放式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教学,实施基于CDIO培养模式彰显了学校"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已成为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结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的相关要求,重新整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及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以微信互动课堂为核心的自主学习平台,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分析了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考核的系统设计,将认证的能力指标与专业基本理论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尝试探索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保证学校培养的出口和社会需求的入口之间实现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