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协同创新环境下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政策及协同创新体系三个层面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并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招生计划与就业需求脱节、专业型硕士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产学研协同创新较为薄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培养模式科学与否,可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工科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基于我校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和存在问题,在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点,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协同创新的理论指导,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学徒式的教导,这种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和研究生自身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从单一模式走向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为此,需要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研究生培养评估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性要素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创新的核心思想,构建学科核心—学科交叉—系统集成—创新实践的课程体系,提出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企业导师等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团队集体指导模式,搭建培养资源管理—培养管理组织—培养实现过程—培养质量的监控和保证多元化的培养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对轨道...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程科学化、系统化和复杂化等特点日益突出,势必会增加对工程项目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和模式需要相应的改革创新以适应该需求.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工程师有综合的背景,因此,在依托工程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增加多元化的课程和讲座,采取导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在工程项目实践上强调项目研究的整体性,强化研究生对真实复杂项目的宏观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地方高校由于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职业化转型等压力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但是走协同创新的道路还面临着政府引导不力、学校产学研合作相关策略不健全、企业协同创新意识不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困境,所以要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方面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高校层面构建健康完善的内部平台,促使各个主体通力合作,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根本上要靠一流创新人才。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深入分析了研究生培养现状,探索了“双碳”战略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方法,通过优化“双碳”背景高质量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健全校企双轨导师制、发挥科研平台优势作用、国际化人才培养、增设研究生定期学术交流、科研奖励和评价制度等举措,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视野的“双碳”战略下矿业工程人才,对新形势下工科研究生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地方大学创新主体之间缺乏联动,创新能力不高,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还不能有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大学要以构建协同创新中心为契机,成立组织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合作运行机制、人事聘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制度保障,从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郑华 《科技咨询导报》2013,(2):184-184,186
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其中包括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作为以实际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和传统科学学位的培养模式有不同之处.该文探讨了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在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学位论文完成阶段和实践实习阶段在培养上的新模式,同时引入甘特图这一管理工具的应用,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3.
14.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专业特点和企业现场技术需求相结合,提出了校企联合指导采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制定定期协同工作模式、规范过程管理、构建理论创新环境等管理制度,使培养模式具有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对制冷空调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企业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协同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制冷空调实验教学中心在协同创新机制、模式方面的尝试与实现。该协同创新机制、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协同创新的结果表明,依托制冷空调实验教学中心,可以有效地实现了中心、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行业开展原始创新的主力军。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特色型大学,在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探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层圈结构概念模型,分析了中心组建要素和运行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创新方向、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的投入等是促进同类中心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摘要:  相似文献   

18.
《科学管理研究》2016,(4):93-96
研究生协同创新参与方的结构网络化程度逐步增强这一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深入分析研究生协同创新网络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知识共享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超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关系价值最大和成本最小等不同偏好下的多目标最优决策模型,并运用变分不等式求解。研究发现:当社会关系水平较低时,很难得到同时满足所有参与方目标最优,难以实现超网络均衡;即使社会水平较高,但知识共享较低时,得到的超网络均衡也不稳定。研究最后探索了提升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进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协同的问题。而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果关键在于创新知识在组织内部和之间转移绩效,所以应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界面协调四个方面探索研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走出协同困境提供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协同创新模式建设思路,围绕研究方向、功能角色、管理和考核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交流合作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进行思索和讨论,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平台创新源头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